中国十四亿人口是怎么来的? 历史学家葛剑雄讲述两千多年人口史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0-10-19 20:47 54768


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人口作为一种历史与现实的意义存在,深刻影响着我们的过去、现在及未来。10月19日下午,“中国十四亿人口是怎么来的?——《中国人口发展史》分享会”在位于文轩BOOKS书店的天府书展上举行。复旦大学资深教授,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历史学部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历史学家葛剑雄教授,为天府书展的读者们,带来了一场高质量的学术普及讲座。

“中国公民都应该了解中国人口发展史”

在两个小时的演讲中,葛教授介绍了他多年来研究得来的中国两千多年间的人口现象、人口变化发展的脉络,并分析了历史上各个时期的人口发展特点。葛教授讲演风趣幽默,史料爬梳细致。他夹叙夹议,引用人文故事,经典文篇,信手拈来,生动活泼,知识干货满满,吸引了很多读者全程认真听完。在葛剑雄看来,“ 就像国民应该了解自己国家的历史一样,中国公民也都应该了解中国人口发展的历史。”

讲座中,葛教授围绕人口的来源、人口的分布、人口的迁入和迁出、人口数量的变化、高出生/高死亡率、低增长率等主题展开讲述。葛剑雄教授指出:“人口是社会、自然和人类本身能动作用的复杂产物,人口数量的重要意义在于,它集中反映了人类利用自然条件、从事物质生产、通过一定的社会结构实行管理和控制的能力。”

在葛剑雄看来,历史上有很多社会现象,其实背后都可以从“人口”的角度去分析。比如在中国历史上,有的时期提倡贞节牌坊,提倡烈女,而有的时期则又鼓励寡妇再嫁,其实这背后都是跟当时的人口状况紧密相连,人口具体的多少,导致了对同一个事件或者同一类人物的不同态度。

研究和了解人口发展

能准确地掌握历史的原貌

《中国人口发展史》分为上、中、下编,上编主要论述历代人口调查制度的起源、演变和发展,并对历史人口资料做了相应评价;中编以时间为脉络,分章具体阐述了先秦至清朝的人口发展情况,并剖析了人口数量变化的特点、原因;下编则从人口的构成与再生产、人口的分布及迁移等方面做相关交代。在历史的回溯与重建中,本书既能使读者对中国人口发展的全过程有整体了解,从而进一步理解现在,思索未来;同时也能为历史学、民族学、考古学、社会学、地理学等各相关学科提供有利条件。

虽然这是葛剑雄教授研究中国人口发展的学术专著,但是读起来并不晦涩,也并不是高不可攀,只要对历史有兴趣,大概有中等教育水准就能读懂。对此,在接受封面新闻记者采访时,葛剑雄说,我在写作的时候,大概是知道自己的读者群是哪些,是写给谁看的,“比如同样的人口史,我还主编过一套中国人口史,有6大卷。现在这本书《中国人口发展史》30多万字,算中等程度。另外我还写过10万字左右的小册子,也写过几千字的文章,都是针对不同的读者。我讲人口的一篇文章,还曾被收入人民教育出版社编的语文课本里的,中学生都看得懂的。”

“研究和了解人口发展究竟有什么用?”这个问题可能会出现在一些读者心里。葛剑雄认为,人口发展是一个延续的过程,这个过程正是一个历史进程,如果我们要对历史进行接近真相并尽可能全貌式的复盘时,就必定要了解相应的人口数量和质量,否则要准确地掌握历史的原貌就成为不可能。人口的发展过程也同是人口本身与经济发展之间相互制约的过程。因此可以说,当我们对历史上的人口进行研究时,实际上是在对历史研究提供补充材料,或者说从具体的微观上,反映出历史的一个趋势。

人类无法绝对预测未来

却可以好好总结历史

如今社会上普遍有一种匆忙、紧张的情绪,不少年轻大学生也感到焦虑,对未来感到迷茫,焦虑。面对这种现象,该怎样有一个好的解决或者应对之道呢?封面新闻记者也在现场求问身为为历史学家的葛剑雄,他回答说,“如果是在心理上已经有偏差的生病的人,那就应该去求助心理医生,寻找专业的医治。如果是,心理是正常的,只是精神上感到迷茫,我的建议就是,社会一方面要帮助他们解决实际的现实问题,比如提供就业机会等等。另外一方面就是要给他们提供精神支撑,精神食粮。两个方面一起来。但是我们也要明白,提供精神支撑也是一个长期工程,不可能说你跟他讲讲,他马上就不迷茫了。而且,我们劝年轻人的时候,要他们重视读书,但是也不要夸大,好像这些能解决一切问题。读书能带来精神力量,但也不是全部。”

2020年,疫情给全世界带来很大挑战。作为历史学家,葛剑雄说,人类谁也无法绝对预测未来,但却可以好好总结历史。比如他提到在历史上,中国历史曾经发生的一场瘟疫,就跟流行病原携带者的流动有关。原本疫病只在匈奴生活的草原地带,后因匈奴南下中原,则将病毒区扩大了。“如果我们好好阅读历史,就会发现,从历史中能学到很多教训、经验和解决问题的启发。”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