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评论|山寨外挂庆“丰”年,“赚”取蛙声一片

封面新闻 2018-01-24 14:23 33712

“《青蛙旅行》被曝是一款‘生育意愿测试器’”“男生莫名失联数日,称想学青蛙旅行唤回女友的爱”。仅从标题,就能嗅出浓浓戏谑味儿。没错,日前刷屏的这俩段子,都是出自以致敬模仿国外亦真亦幻、虚实参半的讽刺评论性新闻洋葱新闻而闻名的微博知名段子手“洋葱日报社”之手。

前者说,若你长时痴迷,拿蛙当娃养,就默认你生育意愿极强,系统会发来“催生函”——“蛙不如娃,不如亲自生个吧”;后者说,恋爱中男生离奇失联,又突然归家,对此解释是,希望学离家出走的蛙。似只要一方出门不归,一方撕心裂肺,家庭地位就自动升级心肝宝贝……

真像一夜间,“云养蛙”就大有取代“云吸猫”之势。昨儿还是“喵星人,天下第一,萌宠无匹”,今儿就是“蛙儿子,小小心肝,宇宙最乖”。网络时代,新欢旧爱,还真是比翻书快。

也同样一夕间,除了各种养蛙玄学、通关攻略,网络各种铺天盖地的评论之声,也不绝于耳。连人日、中青等都有专文论述,且都先后不约而同提到英国新设的长得很像段子的“孤独大臣”之职,提到闹市深居、心绪孤寂之感。

大意是,隔着屏幕,顾影自怜,好像照镜子。养蛙是排遣,是感伤,是治愈。不过,就如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微言大义者,也多非游戏人。有时尴尬就在这,总显得慢半拍、隔一层,不过这种滞后性一般也难以避免。当媒体层面开始关注,这一波几乎已经火过了。

从文化意义和大众心理的深处,或能挖掘出各种意义,不过对玩家本身,人家才不关心呢,要问为何玩,就是最简单跟风。而且就如那些标榜品位,只爱“小众、地下状态”的各种粉丝一样,一旦大众流行,他们立马弃之改向。还有不少“蛙儿4天未归,直接卸载”的轻度跟风、浅尝辄止的爱好者。

这种简单粗暴,啥都不想,啥火玩啥的,可能才是带火这波的主力。就如《战狼2》《前任3》等爆款的观影主力。不管文化,只追热度的最大众人群,才是支撑一个个神话的坚实根基。

所以看到“‘小青蛙’手游为啥火了? 女性渐成游戏主力军(1月24日《新文化报》)”的自说自话,自问自答,也未必有说服力。就算有玩家整体性别比,或也只能套最近只针对女玩家的恋爱养成类《恋与制作人》,而在“大吉大利”的吃鸡游戏《绝地求生》或《纪念碑谷》等爆款中,也不见得。

其实,比捉摸不透的游戏心理更具象外显,更有代表性的,还是爆成一种社会现象后的那些你更熟悉的一幕幕,游戏乱象里也能读懂中国:比如,昨儿你还以为只是微博脑洞段子的创意调侃,有不知是截图还是P图的,把时下最火俩小游戏嫁接一体,“跳一跳”+“青蛙旅行”=“青蛙跳一跳”。跟帖一片“哈哈哈哈哈”的随手转发扩散。结果今儿就在新闻里看到真身“花30元以为能‘养蛙’了 没想到却下载了一个‘跳一跳’”(1月24日央广网)。

相比正版未汉化的日文原版,雄踞App Store免费榜榜首的“旅かえる”,这个国内的侵权山寨者,直接鸡贼地命名“旅行青蛙.”,不睁大眼根本注意不到这个“英文句号后缀”。还无耻地标价三十大洋,付费钓鱼。山寨两家,严重侵权,还故意混淆有意误导,坐地收费,更是无耻之尤了。

相比“啥火玩啥”的从众玩家,这种“啥火就山寨啥”侵权当便饭,只要能牟利连最起码商业伦理,甚至最基本法律规范都视若无物的浑水摸鱼行为,不管是对产业对文化还是对民族对社会,都是最有害的。

投机的只是一个山寨者么?当然不是,急功近利、欺诈作弊又虚荣极强的某些网络领域,哪能少得了外挂的身影?“‘旅行青蛙’外挂藏风险:部分买家出现手机数据丢失”(1月24日《北京青年报》)。

和游戏出品方最喜爱的购买官方道具、服务挥金如土的“人民币玩家”策略不同,这种安全隐患极大的第三方外挂开发贩售,显然和上述跟风山寨的功利思维,同出一辙。是对相关文化和产业的一种破坏。

心理文化方面,不管是玩家还是开发者,论心不论迹,怎么想的,都无可厚非;但趁火打劫,扰乱市场、侵害权益、不当得利,违法违规的,则就必须依法进行严惩规制了。因为哪怕是“人民币玩家”的兜,也得依照规矩来掏。邪门歪道,休想胡闹。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