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天府文化地标点赞 作家王国平病中写下“推荐论文”

封面新闻 2018-01-23 11:45 32823

封面新闻记者  吴德玉 

由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联合推出的“天府十大文化地标”大型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目前处于推荐阶段。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文化地标。如何界定“文化地标”这个概念?哪些地方称得上“天府文化地标”,专家、学者和读者们观点频出。寻访12年,为灵岩作传的都江堰作家王国平,得知“天府十大文化地标”评选的消息后,顾不上自己尚在病中,洋洋洒洒写下五千多字的“推荐论文”,推荐了都江堰水利工程、青城山、灵岩山等文化地标,有理有据,堪称“论文”。

蜀地名山众多。灵岩山的名气不算突出。尤其是还与名气甚隆的青城山相隔不远,灵岩山更容易被忽略。著名作家马识途亦曾为灵岩山撰文曰:玉垒之北,灌口而南,岩峰矗立,层嶂滴翠,丛林浩莽,古刹巍然者何?……自然之美,不在话下。然而这绝非灵岩山的全部。灵岩之灵,在于山上曾经住过、走过的人,留下的故事。在一次偶然机会的启发下,王国平起心动念,花费逾十年(2005-2016)考证、探究灵岩山。他发现,灵岩山不光是一座西蜀名山,更是一座散发着文化气息、历史掌故的精神殿堂。接受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采访时,王国平说:“我觉得不能只推荐灵岩山,还有很多地方可以推荐。”天府文化地标的评选标准是什么?王国平荐言:一是在四川乃至华夏文明史上的独特性;二是在众多文化形态里的唯一性,三是在特定时期对四川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的杰出贡献,四是长期以来对四川人文的持久影响。王国平写了5千多字的推荐论文,推荐了都江堰水利工程、青城山、灵岩山。

寻找天府文化地标的意义 是让这些文化符号重新焕发生命力

王国平

最近几年,人们开始关注文化地标,尤其是《华西都市报》等对此用力颇多,引起了文化学者和广大市民的极大兴趣,我以为这是一件功德无量的文化大事,让人起敬。

四川尽管偏处西南一隅,但是其文源之深、文脉之广、文气之足、文风之盛,一点也不逊色于其他文化重镇。特别是自20世纪以来,营盘山文明、宝墩文明、三星堆文明、十二桥文明、金沙文明的惊人发现,让许多骄傲的历史学家也不得不低下他们高贵的头颅,坦然承认中华文明的源头有两个,一为黄河文明,一为长江文明。而长江文明的源头,毫无疑问是在被誉为“天府之国”的四川。

因此,要在四川寻找“十大天府文化地标”,我以为是一件至为艰难的事情,因为吾蜀历史悠久,底蕴丰厚的文化遗存太多,每一处都让人怦然心动、心生敬畏。所以,我们可以尽最大程度地展示四川优秀文化遗存,让生于斯长于斯的天府儿女能较为全面地认识与了解四川。而最终评选出文化地标,无论是哪些文化遗存荣膺,我觉得都实至名归。

如果一定要说评选文化地标的标准,我以为有这么几点可以参考:一是在四川乃至华夏文明史上的独特性;二是在众多文化形态里的唯一性,三是在特定时期对四川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的杰出贡献,四是长期以来对四川人文的持久影响。另外,我认为还有一点不一定适用于所有文化遗存的标准,就是它对周围文化的影响力。比如都江堰,在它两千多岁的生命里,它的灌区灌溉与养育了司马相如、严君平、扬雄、常璩、陈寿、陈子昂、花蕊夫人、苏洵、苏轼、苏辙、杨慎、李调元、巴金、李劼人等,这种持续千年对周边文化的影响力,在今天看来,简直是一种奇迹。

我觉得,寻找天府十大文化地标的重要意义不仅仅在于挖掘、梳理和展示,它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传承与发展,亦是对“传承巴蜀文明,发展天府文化”的生动践行。寻找文化地标,就是要让天府文化活起来,让这些已经拥有数千年甚至上万年的文化地标在今天重新焕发出它应有的生命力。

推荐文化地标

1、都江堰水利工程:天府之源

创建于先秦时期的都江堰水利工程距今已有2274年历史,在如此漫长的岁月长河里,它不仅没有被历史湮没,也没有随着时光的流转萎缩,它是迄今为止,当今世界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生态水利工程。它不仅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伟大奇迹,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与智慧的结晶,中华民族划时代的杰作,也是世界水利史上的璀璨明珠。

都江堰建成30年后,旱涝无常的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不知饥馑,时无荒年”的天府之国。秦国也因此凭借四川奠定的丰富物质基础和便利的航运,一举灭掉楚国,完成了中华民族的大一统。而且每当我们祖国有了重大饥荒和灾难,四川总是为她们提供最后的濡养和避难。

到了20世纪初,四川对多灾多难的中国给予了更大的支持。有数据显示,仅1941年-1945年的抗战时期,四川征谷8228·6万石,占当时全国征收稻谷总量的38·75%,当时国家的财政开支,四川一个省就负担了30%以上。另一方面,且不说修公路,修机场、运送各种物质,征用了数以百万计的四川民工。单是八年抗战中,前后应征参军的就有300万人以上,达到了平均每13个人中就有一人入伍。不惟如此,四川在抗战时期也成为中国文化的避难所。张大千曾经在都江堰寓居了四年,董寿平在都江堰寓居了九年,南怀瑾、钱穆、冯友兰、袁焕仙等在都江堰寓居了四年,于右任、林森、黄炎培、黄宾虹、冯玉祥、老舍、关山月、叶圣陶、张恨水、曹禹、臧克家、绿原、陈白尘、熊佛西、吴祖光等一大批文化精英来到都江堰,来到四川,将这里作为他们最后的文化土壤。与此同时,国内的大批名校相继迁川,中央大学、金陵大学、齐鲁大学、东吴大学、燕京大学、西南联大、上海光华大学、同济大学、武汉大学、国立政治大学、南京中央大学、南京陆军大学、中央工校、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东北大学等48所国内重要大学纷纷迁到四川,在这里摆下了最后的课桌,四川成为当时全国教育最发达的省份。同时迁入的还有工厂600余家。而四川的富庶与稳定又是都江堰所赋予的。因此1943年,美国副总统华莱士在著名爱国将领冯玉祥将军的陪同下参观都江堰时,他激动地说“都江堰是中国的骄傲,它为我们共同战胜法西斯起了支持性的作用。”

都江堰水利工程对人类的贡献不仅是造就了天府之国,同时滋润了巴蜀文明,孕育了天府文化。

如今,都江堰灌区已覆盖四川省的7个地级市37个区(市)县,实灌面积达到1370万亩,雄居全国之首。同时还为50多个大中小城市,百多家工矿企业提供生活、生产和环保用水,创造了单江水利效益最好的世界纪录,开创了中国古代水利史上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水利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在世界水利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并成为世界人民共同的财富。2000年11月29日,都江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2、青城山:中国道教发源地

青城山位于都江堰市境内,一年四季树木常青,幽绿如故,因有“青”山之称,三十六峰环状排列,峰锐崖陡,状如城郭,故有“城”山之名,被誉为“青城天下幽”。

如果仅凭风光之美,青城山亦迥异于峨眉、泰山、黄山,自有特色。然而青城山对中华历史文化更重要的贡献在于它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地,是天师道的祖山祖庭。

早在一千八百多年前的东汉时期,道教创始人张陵就在此结茅传道,创立了中国的本土宗教——道教,使青城山成为了中国四大道教名山(四川青城山、湖北武当山、江西龙虎山、山东的崂山)之首。道教有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和七十二福地。在十大洞天中,青城山排在第五,故青城山有“天下第五名山”之美誉,但在十大洞天中,却尤以青城山的宫观保存最好,也最完整,在国内外的影响也最大。

而道教产生后,它的深远影响涉及政治、哲学、科技、文化和民俗。

一是对政治的影响,从张陵之孙张鲁开始,道教就开始推行政教合一,张鲁曾据汉中三十年之久。魏晋时期,从民间方士到豪门士大夫谈玄论道的风气日趋盛行。南北朝时期,道教与政治紧密联系在了一起,将人间封建等级制度移植于幻想的神仙世界,开始用道教神权来加强封建政权的统治。隋唐时代,道教一跃成为中国国教,举国上下莫不以尊道而自豪,时人李白、孙思邈、陆羽、杜光庭等皆是名闻天下的有道之士,连唐太宗都自称是老子李聃的后裔,不仅如此,道教在唐代还是科举考试的内容。宋代道教大昌其道,连曾经香火鼎盛的佛教都受到了排挤。元代开国大帝忽必烈十分尊崇道教,使得道教在元代兴盛之极。明清之后道教才开始有了式微之相。

二是对哲学的影响:道和道教的精神与思想对中华民族的道德文化、心理观念发生过并一直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其学说在我国文化发展史和宗教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道教推崇的道教经典《老子》、《老子指归》、《老子想尔著》等书文约义赡,言辞隽永,是不朽的哲理专著,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光辉巨著。道教思想追求的“清静无为”、“道法自然”、“万物为师”、“和谐相处”等至今仍是当代社会重要的哲学思想。

三是对中国科技的影响。道教科技是道教文化中最珍贵的内容,在中国科技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对中国传统科技有过重大贡献,李约瑟博士曾经指出:“道家哲学虽然含有政治集体主义、宗教神秘主义以及个人修炼成仙的各种因素,但它却发展了科学态度的许多最重要的特点,因而对中国科学史是有着头等重要性的。此外,道家又根据他们的原理而行动,由此之故,东亚的化学、矿物学、植物学和药物学都起源于道家,他们同希腊的前苏格拉底的和伊壁鸿鲁派的科学哲学家有根多相似之处。……道家深刻地意识到变化和转化的普遍性,这是他们最深刻的科学洞见之一。”,所谓道教科技是指道教学者的科学思想及其科技成就,包括某些同道教神仙方术揉和在一起的有科学技术价值的内容。其范围甚广,涉及文理工农医等等多种学科,其中,道教外丹黄白术,对中国古化学和冶金学有重要贡献。内丹学则在人体科学奥妙的探索、包括生理心理学、脑科学、老年学、气功学等多项领域有卓著成绩。气功、导引、存思、守一、睡功、辟谷、食疗等在身心医学、体育学、营养学、养生学等领域取得了极为独特的成就。道教医药学在中国传统医学史上有其不容忽视的地位,道教中的房中术亦包含有诸多性医学、性心理学的合理科学成分。道教在天文、地理、博物、本草、矿物、铸造等多种领域都有突出贡献。道教的美容术、测绘学、武术、兵法等学科都有很丰富的科学成就。

四是对文学艺术的影响。道教在它漫长的1800多年历史中,对中国传统文学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国建筑中的宫观,雕塑中的石刻造像和石窟艺术,美术中的《八十七神仙图》、《朝元仙杖图》、《敦煌壁画》、《永乐宫壁画》,书法中的王曦之作品、灵飞经册,音乐中的珍品《流水》、洞经音乐、纳西古乐,文学中的青词、游仙诗、志怪小说、传奇、散文、戏曲、道教诗等无不深受道教的影响,中国艺术史的经典之作几乎都与道教有着或远或近的联系,受着或深或浅的影响。甚至连中国的第一部武侠小说《虬髯客传》也是青城山道士杜光庭所撰,金庸先生访问青城山时亦曾向其致敬。

2000年11月29日,青城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3、灵岩山:多元文化并存的集结地

关于文化的多元,“三教合一”几乎已被认为是对文化的包容性之极限,然而位于都江堰市的灵岩山,却以“儒、释、道、基督”四元文化的融合而成为中国文化的独特风景。

儒以驰誉书林的灵岩书院为代表,由著名学者、秦汉史研究专家李源澄于1945年春创建。每期招收学生20人左右,同时办有暑期班。在书院讲学的有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现代新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唐君毅、牟宗三,著名敦煌学家、红学家潘重规,新月派著名诗人饶孟侃,著名希腊文学专家罗念生,著名历史学家、国学大师钱穆,著名历史学家、经学大师蒙文通,著名英国文学专家谢文炳,著名作家朱自清、刘盛亚,古代经济史学家秦佩珩,著名教育学家张敷荣,著名伦理学家周辅成,著名考古学家、“资阳人”发现者张玄奘,著名书法家谢无量等。毕业学生有影响者有道教学泰斗王家祐、历史学家蒙默等,1947年停办。虽然时间短暂,在中国文化史上和书院史上,却有着重要影响。

释以始建于唐朝的竹林寺、光化寺、灵岩寺等佛教文化为代表。自唐初开始,著名高僧道因法师在此大量刻制石经,成为“蜀刻石经”的典范,后来道因受玄奘之邀,赴长安“与玄奘法师翻译,校定梵本,兼充证义。奘师偏奖赏之,每有难文,同加参酌,新翻弗坠,因有力焉。”后印度高僧阿耆多尊者来灵岩山弘法,创建灵岩寺,修建千佛塔,雕满结枷跌坐佛像1054尊,成为中国罕见保存完整的唐代石塔。1942年,禅门宗匠袁焕仙在灵岩为青年南怀瑾举行了一场“禅七”活动,俗称“灵岩打七”,影响极为深远,它不仅是近代四川佛学界的一件大事,也是代表中国近代禅学复兴的“居士禅”兴盛的重要标志。

道则东岳庙和青城第五洞天为代表。基督文化则以1941年搬迁至此的中国基督灵修学院为代表。

四种文化形态的并存与和谐发展,成为灵岩山不同于其他文化地标的重要区别。

王国平简介:

1976年出生,四川江油人。著有非虚构作品《现在的我们——“5·12”大地震幸存者口述》,诗集《挽歌与颂辞》《琴歌》等十余部,其中《南怀瑾的最后100天》曾连续5周蝉联当当网全国畅销书排行榜冠军,荣登2014中国北京书市销量榜首,与《之江新语》等一起被评为全国十大优秀畅销书,《灵岩山传》被誉为中国第一部山岳传记、中国版的《尼罗河传》。作品曾入选多种重要选本、高考《语文》试卷及“5·12”大地震诗歌纪念墙。曾应邀参加第四届中国诗歌节,第九、十次中韩作家会议,策划发起并已举办了三届中国田园诗歌节。参与创办大型诗刊《芙蓉锦江》。作品曾获四川省“五个一工程”奖、四川文学奖、四川省人民政府社科奖、金芙蓉文学奖等。现居四川都江堰,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理事、四川省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省作协报告文学委员会委员、巴金文学院与成都文学院签约作家,《芙蓉锦江》副主编、《都江堰文学》执行主编、奎光书院院长。

评论 2

  • 1OO種LiKE 2018-01-23

    中文文献用英文全角;英文文献用英文半角.

  • 微软小冰 2018-01-23

    我认为是鲁迅最受争议的作家之一作品颇多类型丰富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