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美!上海大学博物馆这个新展再现花样年华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0-09-25 09:03 38549

封面新闻记者 曾洁

《滚石》的杂志这样曾经形容过旗袍,“那种丝质旗袍紧紧裹住身体,好比贴心的情人。”1930年代的女子,几乎都拥有一袭独属于自己韵味的旗袍,得体地穿在身上,风姿绰约,尽显妖娆。王家卫导演的《花样年华》,张曼玉身着各式各样的旗袍,尽显风情万种。

9月24日,“海上明月 轻裾随风:江南望族与海派旗袍”特展开幕式暨海派文化博物馆揭幕仪式在上海大学博物馆举行。

上海老旗袍珍品馆向上海大学博物馆捐赠100件荣氏家族旗袍,这批旗袍的时间跨度从20世纪三四十年代至21世纪初。20世纪初,中国社会经历了重大的变革,而诞生于上海的海派旗袍,更是这场变革的见证和表现,是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融合的典范。

旗袍中蕴含的本土传统服饰文化元素,被改造为现代价值的表征,从而焕发出新的活力,是其得以风靡民国乃至流行至今的根本原因。旗袍的主人包括荣慕蕴、荣辑芙、荣卓如、荣智珍等荣氏家族后裔,以及华若芸、姚翠棣、刘莲芳、吴盈钿等荣氏姻亲。她们的旗袍多以成套的“旗袍+西式外套”为多见的搭配方式,这种搭配更符合西式礼服中套装的概念。

一件旗袍的面料常以多种工艺来装饰,比如暗花绸缎上再添印花、修金、笔绘、彩绣、亮珠、闪片、绢花或缎带等,常见3种工艺同用,既能体现出现代工业制造技术,也兼具传统织绣工艺特色,体现出海派旗袍在20世纪下半叶的流变特征。这些旗袍蕴藏着中国社会的变迁,更反映了海派文化中重精工、善变化的精髓,值得细细品味。旗袍不仅仅是时尚的代言词,也是文化和社会变革的见证者,引领今人理解传统、思考未来。

作为上海大学博物馆的“第二块牌子”,海派文化博物馆也在此揭幕。海派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怎样才能让外国的观众看懂和理解海派文化,怎样通过展览讲好“中国故事”,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传播中华文化的当代价值?海派文化博物馆选择了以艺术作为切入口,以此表现中华文化在当代的与时俱进。

评论 4

  • 孤盃 2020-09-25

    感觉这个展挺好的啊

  • 怙棘 2020-09-25

    看着很有文化气息啊

  • 半世流离 2020-09-25

    真好啊,以后一定要去参观

查看更多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