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看科博丨上海大学博物馆馆长李明斌:将科博会搬到云上展出,很考验策展人的功底和眼光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0-09-17 19:17 58390

点击图片进入云上科博会

专家简介:

上海大学博物馆馆长,教授,成都博物馆原馆长。

封面新闻记者 曾洁

云上观展,是疫情期间大多数博物馆的默契。当古老的文物搭上新锐的科技,各式各样的云展览应运而生。

2020年1月27日,国家文物局召开会议,部署文物系统疫情防控工作。针对各个博物馆的闭馆状态,文物局鼓励各地文物博物馆机构因地制宜开展线上展览展示工作。于是,云观展、云直播、云社教层出不穷。据国家文物局统计,疫情期间全国上线的云展览超过2000个。

“文博展览走上云端,这种文化形式出现的节点好像有点偶然,其实回过头来复盘,偶然中也有一些必然:其一,博物馆前期对常设展和重点特展临展等,一般都做了全景漫游数据采集和后期制作;其二,云观展的井喷实际上是数据积累、智慧博物馆成果的集中呈现,更是博物馆主要业务和成果积累的一次检阅。”9月17日,得知2020科博会首设“云展馆”,打造国内最大规模的全场景3D建模科技展会,上海大学博物馆馆长、教授、成都博物馆原馆长李明斌对此十分期待。

在他看来,云观展的文化消费方式正得到越来越多观众的认同,“封面传媒在对数字化建设方面的视角和把握,一言以蔽之,就是前卫、新锐、时尚,总能一举get到科技和文博的前沿高地,及时两者融合发展的新动向、新成果。科博会云展馆上线之后,我这个在外工作的四川人也可以在手机上刷展解馋了。”

云上观展的体验蛮不错

疫情期间,李明斌曾一个半月足不出户,每天待在学校,网上云观展。上海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南京博物院、广东省博物馆……他在这些博物馆之间穿梭,看完基本陈列展之后再刷临展,在一个个虚拟展厅里消磨时光。

在此之前,他经常把自己“伪装”成观众,混在人群里排队进馆参观,对观众的预约难易、排队时长、看展体验有个切身的体会。而这次上网冲浪,他对云观展有了不一样的体验。

“这些博物馆的云观展项目做得蛮不错,体验感很好。尽管博物馆闭馆了,但文博人并没有缺席,换了一种方式为大家烹饪文化盛宴,我对此非常欣慰。”李明斌笑言,欣赏文化艺术之美,对于舒缓紧张、焦虑的心情大有裨益,这也是线上观展人数激增的一个原因。

这些博物馆的云展厅难分伯仲,各有千秋,让李明斌收获了与线下看展不一样的体验,感觉“蛮不错,很特别”。在他看来,云展馆的优势在于可以抛却时空的距离,无限抵达文物,比如有的博物馆用超过10亿像素的艺术相机镜头放大文物,每一个细节的纤毫可见。

除此之外,云展馆可以通过一些数字化的手段,充分解读文物的背景知识,信息量远远超过展厅里的展签的方寸天地。此外,大多数云展馆都会设置一些互动环节,拉近与观众的距离,让观众得到与更为丰富的体验。

线上线下刷展长期共存

无论是故宫上新之后引发一轮“故宫跑”,还是成都博物馆开展之后排长队,别具匠心的大展总能让观众蜂拥而至。对于博物馆人而言,即希望自己策划的展览能够惠及更多观众,又担心客流量超过实际承载量的上线,对文物安全、观展体验都有影响。

在此背景下,各大博物馆的智慧博物馆建设如火如荼,希望让云展厅来分流一部分观众。无论是川博的四川抗疫专题展,还是成博的改革开放成果展,都引入了云展厅的模式,手机扫一扫,VR展厅、3D实景展示、360度任意旋转,展览触手可及。

在李明斌看来,线上、线下刷展的形式应该会长期共存,应对不同人群的需求,很难区分主次。很多年轻人可能无法享受“说走就走的旅行”,就可以通过云观展的方式解馋;而一些上了岁数的观众,可能更倾向于走进展厅里实实在在地刷展。

尽管李明斌相信,线上的云展馆并不能完全取代线下的实体展览,但是他也相信,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观众通过云展馆来搜索他想了解的展览和主题,“给观众时间,他们慢慢会养成云观展的习惯”。

期待科博会云展馆上线

将上千件最新科技成果呈现于指尖是什么体验?第八届科博会将于2020年9月21日至25日在四川省绵阳市举办。本届科博会将围绕“科技创新、开放合作”主题,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办展办会新模式,将首设“2020科博会云展馆”,打造“永不落幕”的科技创新盛会。

访谈之中,李明斌一直对这个披着神秘面纱的云展馆兴趣浓郁,他很期待在这里看到一个国家级的高科技展会,在云端呈现出一种线下展馆相似的沉浸式体验。

如何在云端做好文化传承,让展品借助科技的力量抵达千家万户?李明斌坚持“内容为王”,必须对展陈的对象、内容深度挖掘,既有前期研究成果的归纳,又有策展人的设计,“内容和表达应该是一个展览的一体两面,缺一不可,不论是文博展览,还是科技展会,都需要先做好有品质的内容,再借助观众喜爱的科技方式云端推广”。

作为一名有较长工作经历的文博工作者,李明斌期待的科博会是一系列高精尖技术的展示,它需要用恰当的表达方式,来匹配这些科技创新成果,让科技与文博展陈有机融合,这十分考验策展人的专业功底和独到眼光。

“这些科博会上的展陈手段,对于博物馆而言是否适用,是否有借鉴意义呢?我很期盼科博会云展馆上线之后,亲自去展馆里探索一番,期待它为智慧博物馆建设提供一些范例。”李明斌说。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