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故事会:秘史荣光⑫|黄炳福,一切都奉献给川烟

封面新闻 2020-09-17 16:00 228351

黄炳福在北京

今年84岁的黄炳福,健谈而又幽默。说起“132”那段历史,他略带方言的口音里,既有历史的沧桑,也有往日的荣光。记忆里,总有那么一段是最深刻的——

1964年的一个休息日,28岁黄炳福正在家里吃午饭,突然,院子里的广播闹腾起来,要什邡烟厂的员工立刻赶回厂里,马上有省上的领导来厂里视察。当黄炳福放下碗筷准备出门时,却发现什邡烟厂的党委书记已经站在家门口。黄炳福没有和其他同事一样回到车间,而是被书记直接带到什邡县政府。

这一天,改变了黄炳福的人生轨迹。

从旧社会学徒

到新中国国企工人

1936年出生的黄炳福,幼年便相继失去了父母。时年7岁的他,被送至什邡孤儿院,在那里度过了一段孤独的童年时光。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更何况无依无靠的黄炳福。1947年,只有11岁的黄炳福,毅然决定离开了孤儿院,只身前往什邡西门外的雪茄小作坊,当起了学徒。

做学徒,得从认识一粒烟草种子开始。经过日复一日的勤奋学习,黄炳福很快懂得了烟草怎么种植、雪茄怎么卷制。那个时代,早早就出来做工的孩子很常见,但能有黄炳福这样有灵气的,绝对是凤毛麟角。

1951年,什邡县人民政府正式接管益川工业社,当年5月1日更名为“公营益川烟厂”,当时仅有工人98人。同年底将“方亭烟厂”“崇实烟厂”并入该厂,工人增加至219人。1953年更名为“地方国营什邡益川烟厂”。1954年至1957年,先后将“益群烟厂”“裕华烟厂”“大生烟厂”等小厂并入,职工增至618人,卷烟产量比1949年增加了28倍。

乘着这股改革浪潮,黄炳福很快成为一名国有企业的工人,并凭借之前的本事,开始从事与烟草配方相关的工作。

1958年,益川烟厂开始组建雪茄试制组。在贺龙元帅的殷切关怀下,益川烟厂的研究探索工作如火如荼地开展。对配方工作已炉火纯青的黄炳福,幸运地调至雪茄试制组,开始从事雪茄茄衣试验种植的相关工作。“长城”品牌,也就是于这一年诞生在黄炳福所在的试制组。

整整三天三夜

拿出满意的2号配方

再次将目光回到1964年的那天,被带到县政府的黄炳福和另外几名同事,见到了省上有关领导。领导告诉他们,需要为毛主席配制和卷制雪茄。听到这个消息,黄炳福何止是又惊又喜,在那样的年代,作为一名平凡的劳动者,能有机会让国家领导接触到自己的劳动成果,放在谁身上,都是一件震撼人生的大事。

生产特供烟的工作,由此展开。经过技术攻关,黄炳福所在的试制组给出了35个配方,这35个配方随后送进了中南海。配方按照1至35排号,当时有人推荐毛主席选择1号雪茄,毛主席回答说人民始终是第一位,1号是属于人民的,因此毛主席选择了2号雪茄;13号雪茄,则专供其他党和国家领导人。“132”,就变成了这段历史的代号。

主席选择的2号雪茄,正是黄炳福通过摸索与创新研制出的配方之一。每每想到这一点,黄炳福的内心总是涌起抑制不住的成就感和荣誉感。

1971年冬,黄炳福作为配方员带着什邡的烟叶、发酵需要的酒来到北京,在南长街80号,为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卷制雪茄。一开始的试制工作,并不是一番风顺。虽说原封不动从四川带来了烟叶和酒糟,但是其他辅料全部是在北京当地置办的。南北气候、温度、湿度千差万别,这反映在烟草里,不同的环境会造就完全不一样的口味,因此配方实验还得重新摸索。

当时的黄炳福卯着一股子干劲,如火如荼地展开了配方实验。凭借着满腔使命感和激情,整整三天三夜,黄炳福拿出了较为满意的配方,按照配方卷制出成品后,交到了专人手中。黄炳福新调试的配方,作为去北京以后的2号,定了下来。

132小组里的黄炳福(左二)

被长城雪茄厂请回

收下了女弟子李秋月

接下来的卷制工作,交给了其他同事顺利开展。但黄炳福仍然要参与每一次的投料工作,每一支卷制完成的雪茄都得经过黄炳福检查。

有一阵子,工作人员看到毛主席手中的雪茄总是抽了三分之一便放下不抽了,而以前从什邡来的雪茄最多只剩五分之一。为了找出原因,小组专门开了会,将烟头捻碎仔细观察。黄炳福拿起一个烟头重新点燃,吸了几口后,突然意识到烟支的温度很高,夹烟的两指明显感觉灼热。经过几天研究,烟支“发烧”的答案终于找到了。原来,在什邡烟厂卷烟时烟叶中水分含量为13%,当烟支被送至北京后,正好是11%的含水量。现在北京的生产小组在处理烟叶时仍采用13%的水分比例,但省却了路途上所费的时间,因此含水量偏高。次日,生产小组将烟叶中的水分直接处理至11%,果然,毛主席几乎把手中的雪茄全部抽完了。

每次来取雪茄时,有关人员就会把上一批雪茄的“烟屁股”全都送回来。这些长的短的、不整齐的“烟屁股”,在黄炳福这里都被进行再研究。这些细碎而又关键的工作,使得黄炳福在不断的摸索中渐渐成熟起来,终于有了完美的2号配方雪茄。

“配方最后完全没问题了,我的身体也着实无法适应北方的气候,那就只有回家了!”1973年,黄炳福携家带口回到了什邡。时至今日,黄炳福说起当初的选择也不后悔,家乡,总是心里最柔软的地方。

回到什邡的黄炳福,仍然从事之前的配方工作,并先后担任过生产科副科长、车间主任。

2014年,退休后的黄炳福被长城雪茄厂重新请了回来。如今的手工雪茄卷制带头人李秋月正式拜师,成为他的女弟子,黄炳福将卷制“132”的秘籍倾囊相授。在拜师仪式上,黄炳福老先生动情地说到:“我就是什邡人,是什邡烟厂的人,2号配方以及我的经历,都是这辈子的财富,我要全部奉献给成就了我一生的川烟和家乡。”

评论 1

  • 北海之滨 2020-09-17

    状态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