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丨周汉兵:晒秋

封面新闻 2020-09-17 11:16 45753

文/周汉兵

春天是农人的希望,秋天是农人的喜悦。收割只是入秋的序曲,晒秋才是秋天的热烈。

夏末秋初,农家的晒坝是最精彩的,各种各样需要晾晒的东西都见缝插针摆放在太阳下,红的、黄的、绿的、青的,多种色彩配搭,晒坝、簸箕、晒席高低错落,煞是好看,成为乡村最美丽的符号。看着看着,幸福的滋味就不由自主在全身涌动。

晾晒是一种过程,一个简单而漫长的过程。晾晒,看起来简单,其实也不是一个轻松活。初秋的日子,虽说立了秋,但绝大多数时候依然在伏天里,气温居高不下。晒秋的日子,庄稼人就喜欢这样的天气,太阳越好他们越高兴,只想争分夺秒把收回的东西尽快晒干。

站在烈日下,草帽这些几乎不起作用,从头到脚汗水直冒,衣服几分钟就被打湿。庄稼人有的甚至干脆脱掉衣服,光着上身。火辣辣的太阳烤得皮肤刺痛,他们全然不顾,间隔一段时间又不停翻晒。

晒稻谷,是晒秋最值得期待的事情,因为这稻谷晒得好与坏,关系着一年的口粮。村民把收获回来的稻谷用钉耙、竹耙等清除稻草,均匀摊开在晒坝上,待水汽晒干后又把晒坝或晒席的稻谷扫开一些空隙晾晒,等空出的晒坝和席子晒干后再把稻谷翻过来,如此反复四五次,一点不怕麻烦。

稻谷粒上不仅有毛,而且两头还是尖的,踩在上面脚底会被刺得生痛。但在晒场上,老农民却喜欢赤着脚在上面劳作,他们不时以脚为具,慢慢地在稻谷中划过,像犁铧在泥土中划过一样,身后的稻谷便展现浅浅的波纹。

尽管汗水直淌,脚底发烫发麻,但他们看起来很悠闲,甚至有些陶醉,被晒成古铜色的脸上写满愉悦和快乐。没有经历过春种、夏管、秋收、冬藏的人,也许无法体会到那种收获后发自内心的满足感,以及深埋心底那种“颗粒归仓”的希望。他们总是努力着,只是想用勤劳的汗水换取收获的充实,经营一切可能的光阴,为未来的日子添加幸福筹码。

晒秋是充满变数的。这段日子,最怕遇到坏天气。尤其那种“娃娃脸”,常常弄得不知所措。好好的天气,说变就变,一会儿雨,一会儿晴。雨来时,赶紧把玉米、稻谷等往屋里收,或攒成一堆堆,用塑料布遮盖;雨一停,又是艳阳高照,赶紧把东西往外搬,把遮着的塑料布摊开,不停地翻晒。

在我的记忆里,晒秋的日子,守夜是很寻常的事。如果判断是持续的晴好天气,未晾晒干的玉米、稻谷,晚上就攒拢堆在院坝里,用塑料布盖住。在旁边放上簸箕、席子、凉椅,就成了守夜的床。拿一块毛毯或一床被子盖在身上,一边睡觉,一边看守粮食。

看守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怕被偷,二是怕晚上天气突变。在这样的夜里,月色融融,星光闪烁,微风习习,宁静美妙。躺在床上,劳累一天的身子倦怠不已,很快上下眼皮就打架,和着蟋蟀、青蛙等各种鸣叫声,一会儿就睡着了。

晒秋的日子很长,几乎整个秋天,院坝里都是有东西晒的。就这样小心翼翼、忙忙碌碌,日子一天天晒得满满的,农家甜蜜幸福的生活味道便在阳光的腌制下慢慢醇香起来。

【“浣花溪”栏目征稿启事】

欢迎投来散文(含游记)、小小说等纯文学作品,诗歌因系编辑部自行组稿,不在征稿范围内。字数原则上不超过1200字,标题注明“散文”或“游记”或“小小说”。作品须为原创首发、独家向“浣花溪”专栏投稿,禁止抄袭、一稿多投,更禁止将已公开发表的作品投过来。作者可以将自我简介、照片附加在稿件中。邮件中不要用附件,直接将文字发过来即可。部分作品会被华西都市报《宽窄巷》副刊选用。作者信息包括银行卡户名、开户行及网点准确信息(不能错一个字、多一个字、少一个字)、卡号、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投稿信箱:huaxifukan@qq.com。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