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 | 甲午战争博物院副院长王记华:甲午陆战研究尚有诸多空白

封面新闻 2017-12-31 14:02 50751

封面新闻记者 王国平

长期以来,甲午历史研究者多重视海战研究,而对陆战则着力不多,除了孙克复与关捷两先生的《甲午陆战史》之外,鲜见系统的陆战研究成果,给人的印象似乎甲午陆战对于甲午战局的影响微不足道,实则不然。

为了加深历史研究的实地感受,寻访遗存的甲午战迹,2017年10月,中国近代海军口述历史研究中心发起甲午历史辽东寻访活动。这是甲午战后120多年来,首次系统对辽东甲午陆战遗址进行的寻访、考察。

寻访活动自10月13日到17日历时五天,寻访地点从日军进入中国国境的丹东安平河口开始,依次向西虎山、九连城、丹东、大孤山、庄河、金州、大连、旅顺,总行程500多公里,寻访遗迹、遗存近30处,拍取具有重要价值的照片数百幅。

此次辽东沿海实地寻访,主要目的是考察当地甲午遗迹的现状,为后续寻迹活动提供经验,同时也为今后的遗迹保护工作奠定基础。

此前封面新闻在“甲午遗事”专题中连载“辽东陆战场寻访”,近4万字,引起甲午史学者和爱好者的广泛关注。

中国近代海军口述历史研究中心由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封面新闻和华西都市报共同发起于2017年9月17日成立。此次寻访是中心成立后发起的第一次活动。

就此次寻访,封面新闻专访寻迹团成员、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副院长王记华。

寻迹团成员、甲午战争博物院副院长王记华在丹东九连城考察甲午陆战场遗迹。

封面新闻:此次考察,您觉得沿途甲午的遗迹、遗存保存情况怎么样?

王记华:辽东地区的许多甲午战争遗迹,由于经历了甲午战后俄国租借旅大期间的改造, 1904-1905年日俄战争的战火破坏,以及日本在此长达40年的殖民统治,不是被改造、就是被炮火毁坏。总体来说,能够完好保存下来的比较少。加之近20年来辽东地区经济发展和城市规模快速扩展,原来的战争战场遗迹所在地被纳入市区规划范围,城市建设对战场遗迹的历史环境及风貌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影响。因此这些都对战争遗迹的保存保护形成严峻的挑战。

当然,当地的文物保护机构做了许多基础性保护工作,重要战争遗址得到比较好的保护,有些被确定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并树立了保护标志,但感觉还远远不够。考察中还发现,存在破坏性保护的问题。如金州副都统衙门建筑群的保护,应该对原有历史建筑“修旧如旧”,尽量保存该建筑所承载的历史信息,而不是全部拆除原有历史建筑,在原址上完全复建一组新建筑,导致历史信息的人为灭失。

封面新闻:对于这些遗迹和遗存接下来的保护工作,您有什么建议或者设想?

王记华:我想,当地的文物保护机构一定已根据国家文物局的要求,制定完成了完整详尽的《“十三五”文物保护工作总体规划》。作为一名从事甲午战争历史文物保护工作者,通过这次考察谈有一点不成熟的想法。

此次考察发现,只要是日俄战争的战事发生地,几乎都有当年日本“满洲战迹保存会”所立纪念碑石,而关于甲午战争的纪念建筑则较少。建议当地文物管理保护部门,深度挖掘整理当地甲午战争史实,为甲午战争遗迹树立纪念碑石(不必局限于是否被确定公布为国家、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并作相关史实文字介绍,使之成为当地开展乡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宝贵历史资源和财富。

“中国近代海军口述历史研究中心”也可为此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如提供相关历史档案资料、历史照片资料等,联络社会力量对相关的文物遗迹保护进行宣传和呼吁等。

丹东九连城中江税局衙门所在地,衙门建筑早已不存,原址上建起了九连城镇中心小学,门口立着一块“中江税局旧址”的石碑,标志着当年曾经的地位和作用。当年日军占领九连城后,日本第一军司令官山县有朋曾宿营中江税局衙门。

封面新闻:日本在类似工作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的?

王记华:前面提到,日俄战争之后,日本成立了“满洲战迹保存会”,纯粹是一个民间组织,在东北的日俄战争遗迹全部建立纪念碑、纪念塔,至今犹存。二战结束后,日本又在发生战事的东南亚各国、太平洋诸岛,大肆修建慰灵塔等类纪念设施。

抛开其宣扬军国主义的非正义性质不谈,这种做法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在我们自己的国土上,先辈抵御外敌,为国捐躯,应该为英烈树碑立传,广为弘扬传颂。

日俄战争后,日本“满洲战迹保存会”在九连城镇东山修建的“鸭绿江战绩”碑。

封面新闻:甲午陆战的影响和研究长期掩盖在海战之下。现在甲午陆战研究处于什么水平?跟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相比是否有大的进展?

王记华:甲午战争是一场海权制胜的战争。日本通过黄海海战一举奠定了对黄海的制海权,海上运兵,畅行无阻,此后的战局势如破竹,除了鸭绿江战役是通过陆路进兵之外,其他如金州旅顺战役、威海卫战役,几乎都是通过海上运兵登陆,令清军防不胜防,实现了战役发起的突然性。因此,如你所说,长期以来,对于甲午战争的研究,海战研究重于陆战研究,这是不争的事实。

陆战研究局面之所以如此,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一是陆战战场地域广阔,有朝鲜战场、辽东战场、辽河流域战场、山东半岛战场。研究陆战,对战场进行实地考察是非常重要的研究手段,而研究者大多很难做到全面考察。其二,中方关于准确记载清军布防与战况的档案资料相当匮乏,有的简略模糊,甚至存在捏报军情、饰败为胜的情形。日方关于战场的史料记载非常翔实,但对照中方史料,双方往往存在很悬殊的差距,给研究者带来很大困扰。因此,陆战研究大多以日方史料为主要参考,参考中方的旨令、电报、奏折、信函、以及地方史志、战地考察资料等。20世纪80年代,孙克复与关捷两位先生出版了《中日甲午陆战史》,是关于甲午陆战的一部专著。90年代,戚其章先生出版了《甲午战争史》,是海战与陆战并重的一部甲午专史。

甲午陆战只是甲午战争研究的一个局部。随着研究领域日益向广度和深度拓展,研究重点逐渐从对战场战术的研究,转向战争背景、战争准备与战争决策、国际关系与外交、战争影响等研究。

近20年来,随着国内甲午战争研究的不断深入,中日两国历史档案资料的日益公开,两国学术交流的不断加强,口述历史资料的深入挖掘,甲午陆战特别是威海卫战役的研究,特别是对战争遗迹的现场考察,历史面貌基本清晰。但辽东陆战历时较长、军事调动频繁、战场地域广大、战局较为复杂、高层决策与战场指挥等,诸多方面关系尚较为模糊或空白,研究仍然大有可为。

甲午战争博物院副院长王记华在金州台山阵地旧址处讲述当时的战斗情况。

封面新闻:此次寻访,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如何评价此次甲午历史寻迹考察活动?

王记华:此次甲午历史寻迹活动,有两点收获。第一,这是一次目标明确、收效明显的历史考察活动。按照甲午战争的历史进程拟定考察路线,制订了周密的考察计划,准备了参考的历史资料,对重点考察内容做到心中有数,通过考察澄清了不少模糊问题,收效明显。此次考察,是一次较好的历史现场考察探索活动,为今后继续开展甲午历史寻迹活动积累了经验。第二,此次考察,结识了许多考察地的历史研究者,不仅得到他们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同时增进了与他们的学术交流;并深刻认识到,除了官方历史文物和文化保护机构之外,民间同样蕴藏着强大的历史保护与历史研究力量,应该重视和发挥他们的作用。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