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夜读|从来如此,便对吗?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0-09-09 20:00 122987


阅读生活,聆听美好。大家好,欢迎收听封面夜读,我是今天的主播小野。今天,我要给大家分享的文章是:《从来如此,便对吗?》

最近遇到一个小伙子,每次打交道都要压抑住自己堵住他嘴的冲动。说话的时候,几句话里就能听见太阳的另一个称呼,更别提还会无意识地问候亲戚、器官、植物……

向他说了两次,他一时半刻改不过来,我忍无可忍地要求换个人对接,他的领导询问缘由后,叹了口气:哎,小地方出来的人,他就这样,他那些话也不是骂人的,口头禅而已,之前也让他改,“确实改不了”。

听完更气不打一处来,“小地方出来”这句话本身就是歧视了,一棒子打翻一群人。“确实改不了”更无法说服我,习惯养成只需要21天,说法方式为什么改不了?不过是觉得无关痛痒,没能够下定决心去改。

小习惯套不进大环境

我无意去深究他行为习惯的养成,这就像是好朋友之间互相叫“傻子”“爸爸”……在自己的小圈子里,这样的一套行为准则是可以自洽的,但是放到更大的一个范围,这样的方式就不再行得通了。偏偏有些人觉得只要是自己的标准,放之四海皆准。

殊不知,有些行为、观点本来就存疑,按部就班的做事方法更是容易形成偏差,当今社会飞速发展,人们的认知也与前人大有不同,如果还沉浸在自己以前行得通,或者前人教导的做事方法中,很容易走进死胡同。

我的观点是:“从来如此,便对吗?”鲁迅在狂人日记里写出的这句话,可以说是我人生观重要的组成部分,让我在走出的每一步都在矫正,矫枉过正地让我有点反传统。

比如人们普遍相信努力就会成功,或者说“努力就有可能成功”,这句话真的鼓励了很多人开足马力决定熬夜读书,拼命加班,什么的,从来不会花点时间想想这么努力是不是最优的解决方式?是不是愚蠢的努力?学霸、同事们又有什么省时省力的办法的?

有时候蒙头努力,机械加班,不是努力,是傻啊!公司并不会按照你加班的多少来给钱,最终还是要靠业绩说话的,别人半天能做到的业绩,你要用两天,还认为自己不够努力,真的有时候不是不够努力,而是别人比你会思考。

老习俗不需融新社会

存在都未必合理,更不要说每个人的经验不同、判断标准不同,所得出的看法就大相径庭。我之前准备去做一个小手术,两个也有过同样病症的同事都来给我传授经验,一个差不多是“痛不欲生”,一个是第二天就“健步如飞”。我听完,不知道该产生畏难情绪还是轻松上阵,还是勇往直前了。走完这一遭,感觉这东西还真是因人而异。

别人说这个人很难相处,别人说这个电影好看,别人说这件事没法做。这种随波逐流的气势挺可怕的,因为人与人是会相互影响的,如果本来有些人的看法就是歪曲或者偏激的、不合时宜的,那将形成多么可怕的蝴蝶效应。于是,我越来越习惯用怀疑的态度对待各种从来不告知推理过程的结论。

尤其是那些“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约定俗成。当朋友告诉你,到了年龄该结婚的时候,请先问问自己,是为了什么而结婚,准备好经营婚姻生活了吗?当别人教育你,不生孩子就是自私的时候,请先问问自己,你真的喜欢孩子吗?你能做一个称职的父母吗?结婚必须买房、孩子必须考大学、工作必须四平八稳……很多人生的流程,变成了“必须照做”的传统。

这世上总有太多人,习惯了自己小范围的标准,过着约定俗成的生活,被自己的错误习惯蒙蔽,被社会的错误共识裹挟,放弃了去改变、去选择的权利,然后人云亦云地过下去,或者用后半生来悔不当初。

快递不电话通知就把东西放进柜子里,不合理;特价商品有质量问题概不退换,不妥;买房加收定金且不给发票,不合规……我们知道这些“规矩”不对,会为了维护自己的权益去反抗,怎么到了要面对自身的“从来如此”时,就崇尚起“生搬硬套”“和气生财”了呢?

所有事物日趋完美,都是来自恰当的改造。只有舍得去质疑,去冲破枷锁,提高眼界,才能收到“更恰当”“更完美”生活带来的幸福感。

主播:小野
文章作者:萌萌的nici
来源:封面新闻特约作者
监制:王浩野 罗志强
美术设计:姚海涛
封面新闻听封音频工作室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