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年•上封面|全国青联委员勒尔尔者:曾经“姑娘不愿嫁进来”的村子如今喜事连连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0-09-02 09:52 51335

封面新闻记者 肖洋 徐湘东 受访者供图

“老一辈说,外村里的姑娘都不愿嫁进来。”

8月17日,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召开。作为全国青联委员和四川代表团的一员,凉山州金阳县土沟乡日克地村党支部副书记勒尔尔者,讲述了村里的脱贫故事。

面对来自五湖四海的全国青联委员,他说,这几年来,日克地村变化很大。

这个三县交界的小山村,曾经没路、没电、没网,910人中有建卡贫困户490人,贫困发生率为55.22%。村里没产业,村民缺乏技能和外出渠道,靠传统种养殖业,生活贫苦。

经过几年发展,村里通电通水,建了新房,公路也修到了家门口。网络通了后,村里与外面世界的距离缩短了,人们见识到了新的生活方式,也愿意出去看看。

2018年,日克地村退出贫困村序列,贫困村民从吃穿犯愁到吃穿不愁、从人畜混居到新村新寨、从陈规陋习到文明新风、从缺医少学到全面保障。“如今,村里旧貌换新颜,村民们的生活大变样,外村的姑娘也愿意嫁进来了。”

外村姑娘不愿意嫁进的小山村

2014年,刚从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的勒尔尔者,参加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

“我是从昭觉县农村出来的,就想借个机会,回到凉山,回到农村。” 最初,他被分到金阳县团委,负责基层青年工作。“在县城工作,虽然条件好,但帮助不了更多的人。”随后,他主动申请到乡镇服务,来到日克地村开展帮扶工作。

这个坐落在金阳县、昭觉县、布拖县交界处的小村庄,距离金阳县城94公里,1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5个村民小组,200户910人。其中,建卡贫困户 92户490人,被列为省定极度贫困村,贫困发生率为55.22% 。

“泞泥的山路、破旧的房屋、缺乏的水源、贫瘠的土地……”日克地村给他的第一印象并不好。“村里甚至不通电、不通路。无外通道路阻碍了村子的发展进程,无电、无网阻断了村里与外界的交流。”

他说,闭塞的环境,反映到村民生活上时,就体现为大家对生活不讲究,缺乏勇敢追求美好生活的底气与勇气。

那时,村民们缺乏技能也没有外出的渠道,不敢外出务工,家庭收入主要依靠传统的种养殖产业,收益低且不稳定。大家普遍不注重卫生,房前屋后环境乱糟糟,孩子们顶着个大花脸在泥地里玩耍。

村里的贫困户阿曲木几哈这样回忆之前的日子:“曾经都是人背马驼走陡峭的小山路去昭觉俄尔或者金阳南瓦赶集,来回路程需要步行7、8个小时,外村的女孩子都不愿意嫁入这个穷山恶水、遥远偏僻的小村庄。

整村脱贫,生活大变样

2017 年服务期满后,勒尔尔者任金阳县土沟乡日克地村驻村工作队队员兼村党支部副书记,协助凉山团州委派出的第一书记开展扶贫工作。2018年,日克地村实现整村退出,仅剩4户13人未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1.53%。

“村里出了大学生,人们外出务工,房前屋后干净敞亮……”他说,如今的村子,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旧貌换新颜,一天更比一天好。

他和驻村工作队员,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围绕村“一低七有”、户“一超六有”的要求,开展产业扶持、农房建设、安全饮水、易地搬迁、农网改造、道路建设等项目。

截至目前,全村累计完成住房建设212户,其中彝家新寨147套,易地搬迁28套,危房改造37套,贫困村民都住上了新房,“大家心里乐呵,脸上笑颜开。”

村里还整合州民政局、团金阳县委的14万元资金,建设了“日克地村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平时,村里的4名五保户老人就坐在照料中心的沙发上看电视,“屋内整洁的床上用品、齐全的厨房用具,这样的生活,以前想都不敢想。”

宽敞平坦的水泥路已经通到家家户户的门前,人们坐着车就能轻松到家。村里的孩子们也摆脱了泥泞的土路,上学放学再也不用担心道路湿滑。同时,医保解决了村民们看病难看病贵的困扰,网络的开通,村民动动手指就能网购各种所需物品。“夜晚的村庄灯火通明,村委会的坝子里,人群聚在一起拉家常,好生热闹。”

如今,村里还发展起了产业。勒尔尔者说,光靠给钱给物走不远,只有产业才能可持续发展。为此,他们因地制宜,根据村里每家每户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产业脱贫计划。

“擅长养殖的村民,就引导他们搞特色养殖。擅长种植的村民,就引导他们种植经济作物。”他说,村里现在彝香猪、黑山羊成群结队,梨树、金桔、甘蔗、青花椒等漫山遍野。16000株经济林木,不仅形成了产业项目化绿色生态链,提升了荒山荒坡绿化覆盖率,还使人们收入来源更多,更稳定。

同时,村里还为青壮年提供技能培训,并为他们提供外出务工的渠道,以前无法走出去的年轻人,都在外地找到了工作,有了可观的收入。“村里的喜事一件又一件,外村的姑娘来了一个又一个,生活真的大变样。”

养鸡助学,激励孩子们好好读书

“只有读书能改变他们一生。”勒尔尔者说,从农村走出去的他,知道教育对山里的孩子而言有多么重要。

村里到乡上没有班车,孩子们要去中心校上学,虽然道路修好了,但仍路途遥远。为了激励孩子们好好学习,村里建起了“养鸡助学基地”。“希望他们有钱买文具,路上渴了有钱买水喝。”

他协调广汉援彝前线指挥部捐赠12万元,请来村里的贫困户,在“养鸡助学基地”开始大量养鸡。养出来的鸡,通过“以购代捐”的方式卖出去,刨去人工成本,所得收益全部用于助学。

目前,在“养鸡助学基地”已投入4万余元,鸡养了两三批,9月中旬还有一批鸡即将出栏。“大概400多只,除掉人工成本,收益在1万元左右。”他说,如今,“养鸡助学项目”已为156名贫困学子,发放助学金45700元。

此外,志愿者出身的勒尔尔者,还在村里组织了志愿者服务队。他这样定义村里的志愿者服务队:哪儿需要帮助,志愿者就去哪儿。

他说,村里的年轻娃娃基本上都是志愿者,他们平时的工作就是城乡环境整治、移风易俗等。农忙时,志愿者们还要帮助村里的五保户和老人们做农活,收粮食。

谈到村子未来的发展,勒尔尔者说,一方面继续发展产业,让村民钱包鼓起来,日子好起来。另一方面,他将继续开展志愿者工作,并在教育方面发力。

他说,刚到村里的时候,村子里没有一个高中生、大学生,如今村里走出了几名大学生。他计划着把这些走出去的大学生组织起来,为村里的学生补课,给他们讲讲外面的世界。“让村里的孩子有目标、有期待,学起来更有动力。”

评论 2

  • fm1701525 2020-09-02

    👍👍👍👍

  • wsnzkpdbb 2020-09-02

    愿意去农村,不容易的[流泪][流泪][流泪][流泪][流泪]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