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成渝文旅新地标|暑袜街、四圣祠街、艺专,这些成渝地标是琼瑶剪不断的乡愁

封面新闻 2020-08-20 15:15 57129

点击图片进入投票通道

封面新闻记者 闫雯雯

琼瑶曾经有一本记录自己在与亲人分隔了39年后,回乡探亲的书《剪不断的乡愁》,专门提到了自己与成渝两地的缘分。

琼瑶

她1938年出生于四圣祠街的仁济医院,也就是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的前身;4岁时随父母回到了老家衡阳;1944年 ,战火烧到衡阳,为躲避战乱,历尽艰辛逃难到重庆;随后又跟母亲去了泸州……可以说,琼瑶的大半个童年都是在四川和重庆度过的。

不仅如此,成都和重庆也曾经在她的作品中多次出现,提醒着她那无法剪断的乡愁。

琼瑶年轻时照片

成都,剪不断的乡愁

故乡是什么?对于琼瑶来说,是出生的地方,是接近半个世纪都无法遗忘的乡音。1938年,琼瑶和双胞胎弟弟出生在四圣祠街,从小,她就在暑袜街附近玩耍。虽然只在成都住到4岁,但琼瑶后来一直没有忘记成都这个“第二故乡”。

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前身仁济医院旧照

她曾经在书中写到她的乡音,实力演绎了乡音无改鬓毛衰:“我离开湖南时,说的是四川话。现在,我说的是略带南方音的国语,乡音,我甚至不知道,我的乡音是怎样的?小时候,我的语言是复杂的,为了适应环境,我说过四川话,说过湖南话,说过上海话,说过北京话……如今,已演变成我目前唯一会说的国语了。”

暑袜街旧照

在《剪不断的乡愁》中,离开成都40多年的琼瑶再次回到成都前,还专门找家里老人打听了当年在成都的住处“暑袜街,布袋巷”。在琼瑶的脑海中立刻勾勒出关于暑袜街的图画:古老的石板小路,路两旁老式的四合院,院中有合抱的大槐树,枝桠伸出了有小花窗的矮墙。每户人家,都有两扇油漆斑驳的红门,门上嵌着褪色的铜门环。当然,这条街一定在郊外某处,因为,街的旁边,应该是大片大片的油菜田。

也许是离开成都太久,她已经不记得暑袜街位于成都市闹市,但当年门前的油菜花的印象依旧清晰:“唯独记得在我居住的地方,门前有一大片的油菜田,每当油菜花开的季节,那金黄色的油菜花,似乎漫无止境地由地的这一边,一直开到天的那一头。油菜花。这么多年以来,我记忆的底层,一直有一片盛开的油菜花。”

暑袜街邮局

除了油菜花,琼瑶记忆中还有茶馆和滑竿。在《几度夕阳红》中,琼瑶曾经描写过四川的茶馆,而在她回乡探亲时,还专门去体验了一把成都的茶馆:“这家茶馆在一个闹区的小巷子里,像一座学校的大礼堂,但已十分陈旧。里面早已坐满了人,原来都是听说要表演,全部‘老客人’都来了,座中白发苍苍的不在少数。大厅前面有舞台。座位是长板凳,板凳前有简单的木桌,桌上有茶碗茶碟。”

重庆国立艺专旧照

重庆,苦难岁月的终结

对于重庆,琼瑶的记忆并不算深刻,甚至在她的回忆录里关于这座城市也仅用了寥寥数笔。但重庆,对于琼瑶来说,可以算得上是一段苦难的终结。

琼瑶曾经在自己的回忆录《我的故事》里提到了她的童年。在年幼时那段逃难的日子里,琼瑶随着父母从湖南出逃,经贵州、广西、云南等地,历尽千辛万苦,曾经不小心两个弟弟走丢,还患上了俗称“打摆子”的疟疾……终于抵达了重庆。

全家抵达重庆的时候,正好是抗日战争胜利之时:“在万民欢腾中,迎接着胜利。”琼瑶一家在重庆的日子很短暂,短暂到在她在《我的故事》里甚至没有提到一个具体的地点。而琼瑶离开家乡39年之后首次回乡探亲,抵达重庆市后,也没有特意在重庆市内观光,而是坐着面包车直奔大足。

重庆国立艺专

但重庆在琼瑶的心目中真的没有留下痕迹吗?绝非如此,在她的代表作《几度夕阳红》之中,曾经盛开过一朵“沙坪坝之花”李梦竹。尽管琼瑶后来曾经表示,沙坪坝是她听曾经在重庆“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就读的老友介绍以及图片所得知的消息。

琼瑶所写的“国立艺术专科学校”,也是命运宛如浮萍。1918年开创之初叫做北京美术学校,1925年更名为国立艺术专门学校……之后几更其名,历任校长包括林风眠、徐悲鸿等大师级人物。

1940年,为躲避战火而刚刚在昆明安顿下来的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再次动身,迁往重庆。自此,国立艺专开始了在重庆的六年岁月,先后在青木关和盘溪落脚。

“当时这里的人烟并不多,因此房屋显得很扎眼,容易成为敌机轰炸目标,他们就把院墙全部用锅烟墨抹黑,这样就可以隐蔽。”日后,“黑院墙”也渐渐成了国立艺专的代名词。

在前后两任校长陈之佛、潘天寿的努力下,先后聘请了一大批知名的教师:丰子恺被聘为教务主任,国画系任教的有李可染、傅抱石,油画系有关良、赵无极等…… “黑院墙”也被誉为“中国现代美术的摇篮”。

在《几度夕阳红》中也写过曾经在艺专就读的王孝诚成为了大画家,可见,重庆虽然未能留在琼瑶的记忆之中,却永恒地留在了她的作品里。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