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民族歌剧《同心结》在蓉演出 黄继光精神感动全场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0-10-16 22:00 62411

封面新闻记者 荀超

抗美援朝战争中,黄继光舍身堵枪眼的英雄壮举,激励和教育了几代人。他那奋不顾身的大无畏英雄气概为人们所景仰,他的英雄事迹为人们所传颂。10月16日晚,由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指导,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德阳市委市政府组织复排的大型民族歌剧《同心结》,在四川大剧院演出,舞台上演员们的倾情演绎,感动全场。

结一代人记忆,《同心结》40年后回川复排

歌剧《同心结》首演于1981年,由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歌剧团创作的《同心结》是一部红色题材经典歌剧。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该剧由四川交响乐团、德阳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中江县委县政府制作,四川交响乐团、四川人民艺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四川省歌舞剧院有限责任公司联合演出。

该剧以抗美援朝战争为背景、以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战斗英雄黄继光的光辉事迹为主线创作,通过曲折生动的情节,讲述了黄继光及其战友们与朝鲜人民如何在反侵略斗争中,用鲜血凝结起彪炳日月的战斗友谊,歌颂了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唱响了讴歌英雄的正气歌。

作为我国民族歌剧的经典之作,《同心结》以高昂的英雄主义基调,反映了这场气壮山河的战争,再现了英雄人物黄继光的英勇壮举,记录了中国人民响应党中央号召,举国上下力战强敌的决心和勇气,一直鼓舞着亿万人民奋发前进的脚步,也激发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爱国情怀。英雄人物黄继光是艺术创作的不朽题材,他的光辉业绩在今天依然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此次复排的歌剧《同心结》在保持原有艺术本体、艺术规格和高品质的基础上,进行重新编排、演绎,进一步深化了爱国主义主题。该剧利用新的配器技法,丰满织体、和声,进一步增强宏大叙事和音乐的交响性。

主创阵容强大,10月下旬将进京汇报演出

该剧由原解放军艺术学院政委、中国民族歌剧传承发展工程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乔佩娟担任艺术顾问,原总政歌剧团团长王祖皆担任音乐总监,著名编剧冯柏铭担任文学统筹,著名导演宫晓东担任导演,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教授栾凯担任复排作曲,中国交响乐团一级作曲李文平担任音乐编配,著名男高音歌唱家王宏伟饰演黄继光,中央音乐学院教授、著名女高音歌唱家黄华丽,中国歌剧舞剧院青年女高音歌唱家蒋宁、女中音歌唱家张卓,歌唱家吕宏伟、王倩、孙彦、吴晓均、曹红碧主演,参演人数达260人。

谈及为何这次《同心结》回四川启动复演,乔佩娟表示,黄继光是德阳中江人,他代表了当时抗美援朝时牺牲人数最多的四川志愿军群体。四川交响乐团、四川省歌舞剧院、四川人艺一批年轻的专业演员们,他们在有限的时间里克服困难,可塑性极强,挑起大梁展现出专业素养,十分难得。

“黄继光的光辉经历凝聚着一个民族的记忆,‘同心结’这样的战斗友情,不仅在70年前存在,也应该在今后永恒。”10月16日演出之前,导演宫晓东接受封面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复排版《同心结》延续了原版中的英雄主义精神,但在叙述方式上更为开放,集合了语言、歌唱、器乐、形体、合唱等多种方式,来讲述《同心结》的故事。

加入“四川元素”,黄继光思念的家乡面让人动容

“太阳出来啰喂,喜洋洋啰喂,上前方哦啰啰……”一曲耳熟能详的四川民歌,让现场观众深有感触。在《同心结》里,有不少四川元素:当黄继光累了时,耳畔响起的是四川话、四川民歌,他回到家说着四川话,战友们说“莫得事”。黄继光依恋着母亲,依恋着祖国和家乡,剧中将这份依恋具化为家乡的田地、黄牛、妈妈,让故事具象化,让“英雄”不再是一个虚化的概念。

剧中,黄继光在见到老乡的时候,怀念家乡的时候,都说四川话。演员不会讲四川话,就一句一句地学。在情节上,导演将中江挂面作为祖国慰问团送来的慰问品,一碗中江挂面就是家乡。战斗打响前,黄继光几次端起碗又放下,直到牺牲,也没能吃到家乡的挂面。尾声部分,导演让黄继光“回来”了,他始终惦记着家乡,惦记着那碗没吃上一口的家乡的挂面,引发现场观众泪目。

据悉,《同心结》10月16日、17日在四川大剧院首演两场后,将于10月26日、27日参加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展演活动,在国家大剧院汇报演出。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