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感染的防治专家余昌平:发自隔离病房的鼓励视频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0-02-05 20:45 57957

封面新闻记者 杜江茜

“是的,我也感染了。”

入院治疗第17天,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危重症专家余昌平坐在病床上,发出了第一个快手短视频。作为新型冠状病毒防治专家组成员,说这话时,他的语气并不沉重,“因为我是医生,我冲在最前面,总是接触这个病。你问我是什么时候感染?被谁感染的?我不知道,等到出院,我还要继续救治病人。”

从2月2日开始,到2月5日,余昌平已经发布了4个短视频。戴着氧气管和口罩,他对着镜头,用略带口音的普通话,讲述着他的发病细节和治疗过程,其中,播放量最高的已经达到707万。

“余医生你一定要每天发一个,让我们看着你慢慢好起来。”有人留言祝福。

“好乐观的医生呀,余医生你说的对,只要防护到位,没那么可怕。”有人表示感谢。

“余医生,你还活着吧。”也有人直接询问。

“活着,活着。”余昌平乐呵呵地回复道。镜头外,他并没有视频所呈现的那么好精力,在隔离病房的半个多月,最危险时他也想到过生死。如今,肌肉在慢慢回力,身体逐渐恢复,他希望能通过这样的讲述,让更多人能科学清晰的认识疾病,知道如何防范不会恐慌,“真的没必要恐慌,我们医护人员都在上班,最后胜利还会是我们的。”

入院:出发去科室聚餐的前一刻钟

“我们医务人员接触的多。没有症状,又不咳嗽发烧,做个CT,发现双肺上有轻微改变,范围很小,这就说明得了这个病。这是很早期的,都还没症状,但是这个早期和潜伏期也是具有传染性的。不见得要等到核酸试剂盒的检查,我们临床检查是很准的,可以做个初筛。战术上要重视它,防死它,战略上我们不怕,绝大部分没事。”

——2月3日  余昌平的视频分享

对于自己被感染这件事,余昌平一点都不意外。

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他一天要接触来自全国各地的许多病人。在新冠病毒还被称为“新型肺炎”的时候,他每天要收好几个类似症状的病人。曾经,在一次急诊科会诊中,一天就确诊了3例冠状病毒感染。

“最初的时候,要确诊很难,因为要几个专家签字才行。”临床诊疗多年,余昌平有着自己的判断,他记得有次在参加发热门诊的会诊时,病人来自华南海鲜市场,症状为发烧咳嗽,“一看就是这个病。”

也因为这样,事后,他并没有太执着于去回忆是在什么时间,在哪里感染上的。他用没有意义来回答类似的询问,“我总是会感染的,因为我是医生,我冲在最前面,总是接触这个病。”

症状最初出现,是在1月14日,余昌平开始发烧,体温38.5°,但不流鼻涕也不难受,就是全身没劲儿,吃东西打嗝,他怀疑是肠胃炎,又想过是不是感染了,于是请假在家隔离观察。

1月17日,余昌平的体温还是没下来,当天晚上,是他们科室的年终聚餐。属于医生独有的那根弦始终没送下来,“那万一我真感染了,我还和科室吃饭,那我们科不就全有问题了吗。”

下午5点15分出门聚餐,5点钟,余昌平去做了CT,结果出来,一看,双侧肺部都有问题。一同确诊的,还有另外一位同样全身乏力的同事。

当天,这两位医生入院治疗,随后被确诊感染新冠病毒。

1月21日,武汉卫建委发布的消息中,确诊武汉市共有15名医务人员被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另有1名为疑似病例。

“有不少同行病倒了,但是年轻人还是相对不容易感染点。”在余昌平所在的科室,发病的都是三十岁以上的医生护士,现在照顾他们重症患者的四五个年轻人都没有发病。差不多的工作环境下,他听到同学说中南医院的外科医生,一下倒了的13个全是中老年人,“年轻人没倒,值得庆幸。”

闯关:熬过一周危险期就能活

“到第4天、第5天很重的时候,我就想到了个问题,我会不会死?我当时考虑了,我有30%死掉的可能性。5天时间我都没有好转,再两、三天加重,我可能就活不过来了。但如果5天过后稳住了,那就有希望了,甚至会好转,所以我总还是有60%-70%的期望,我能活得过来!朋友们,要有信心,胜利属于我们的!”

——2月4日  余昌平的视频分享

“我很潇洒的,我的性格很好,我有很多故事。”带着氧气管,视频里,余昌平需要随时调整下口罩,“不然我说话你们听不清。”

他总是乐呵呵的。每次,查床的同事问他感觉好点没时,他都嗡里嗡气回答好多了。同事再问,“喘气还是这么重呀?”“我毕竟之前都是危重嘛,现在正在一天天好起来。”

一天天好起来,这是他在最危重的时候,都没放弃过的信念。

住院前三天,余昌平感觉挺好的,没有胸闷气喘,自己下楼做CT复查。结果显示,肺部的病变还在增加,阴影的面积也越来越大。复查之后,他就再也没能离开病床了,胸闷、憋气、呼吸困难,新型冠状病毒对身体的攻击越来越猛烈。

5天没起床,对是对作他来说从来没有过的情况。从医生成为病人,他有着病人的担忧,想到死亡,想到无法控制的疫情,但他也会调动出医生的一面自我分析。

“我要活过来的信念。”在于昌华的自我评估中,他的身体素质本身就比较好,抵抗性强,能和这个病毒打下去。此外,虽然呼吸困难,但能吃能喝能睡,“等烧退了,我就能坐起来,起不动就慢慢起,我活过来的希望还是很大。”

腊月29日,复查结果显示,余昌平的情况稳住了。在鬼门关外晃荡了一圈,他逐渐脱离危险。

1月29日,武汉市肺科医院4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在经过治疗后康复出院,其中包括一位在重症监护室住了13天的急危重症患者,和泰国首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

也就是这一天,余昌平的呼吸机撤了,精力慢慢恢复。他开始刷手机,了解外面的疫情,也会和同事交流症状和治疗情况。信息很多,他有点难受,他觉得眼前最重要的就是把疫情压下来,控制住,把病人都收治了,让家属不会产生恐惧,但身处病房,还带着氧气管,他想要多做点什么。

第一次拍视频的时候,是在1月31日,他断断续续拍了接近一个小时,他爱笑,说到突然“断片儿”的时候,就笑呵呵问,“怎么样,我有意思吧,我的故事你们想听吧。”

顿了顿,他又接上,“我是个医生,是专家防治组的成员,结果我倒下了,快死了。我去阎王殿走了一遭,阎王问,‘你在干什么呀,你看上去像个好人。’我说,‘老子还帅呢。’  他又说,‘你不能死,再过50年找我,’于是,你们看,我就溜回来啦。”

发布:用传递的清晰认知去抵抗恐慌

“喜欢听我的故事,你们就入了我的套啦,入我的套就是好事,我不是让你听故事,我希望这场疫情中,和你们沟通探讨我对疾病的认识,也希望让你们能够多多了解,加强防护。等着吧,喜欢我吧。好!下次再讲。”

—— 余昌平的视频分享

从隔离病房发布的这些视频,镜头单一,画面偶尔还会摇晃,但每条的浏览量都在百万上,它们被网友评价为,穿透阴霾的阳光。如果说,乐观积极是余昌平所传递出的态度,那么,严谨和专业,才是他真正的带来的安全感。

有不少网友留言,询问症状。“发烧37.7~38度左右,无其他任何症状,怎么办?”“38°自动退下来,其他也没症状,家里有隔离的人,要不要去医院,检查下。”……

余昌平很难每条都回复,但是他会尽量给出最合适建议。身体稍微好转后,高中、大学、硕士、博士等各种群,还有医生讨论组,家人群,每天都是轰炸一样的消息留言,有问事的,也有问候的,还有讨论业务的,“看着这个状况,从良心上来说,急呀,所以我总是想,能够做点事。”

说到这里,这个总是笑呵呵的医生病人,红了眼泉,哽咽了。在微博上,他写出自己现阶段对防控的两个建议,建议专家组制定快速临床诊断标准,建议为两个半标准,其中,一个是肺部符合病毒性肺炎的改变,二个是疫区或者接触史,二个半是有症状发热或咳嗽。同时, 建议湖北省的疫情报告把临床诊断病例数排第一,临床诊断更准确真实,简单快捷,能提供正确决策。

2月5日下午,国家卫健委发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规定将CT影像结果作为临床诊断病例的诊断标准(只限于湖北省内)。

同一天,武汉首批新建的三所“方舱医院”基本建成。设置4300张床位,用于收治轻症患者。后续,武汉还将在武汉全民健身中心、武汉体育馆、武汉国际博览中心多处开建“方舱医院”,初步预计增加床位上万个。

“建设“方舱医院”进行隔离观察治疗非常必要!” 余昌平很高兴,他说,“临床中却发现了一些核酸检测为阴性、肺部CT照片却表现出病变的人。他们可能是真实的感染者,甚至有很大的风险传染给身边的其他人。这样一来就可以大大缓解武汉医疗资源紧张的难题。”

危重归来,余昌平感激那些在社交平台上,为他加油的留言。在他看来,科学和信心,都是这场抗疫之战中不可或缺的武器。当人有留言问他,有无后遗症状时,他轻巧回答,“目前没有任何不良症状。”

——他估计,最迟还有10天左右,他就能出院了。再经过隔离期后,他很快就能回到他的战场,那里,有他的伙伴、希望和信仰。

评论 14

  • fm9876578 2020-02-06

    注意正确戴口罩哦

  • 梦晓飞 2020-02-05

    你一定会好起来的!胜利属于你,属于我们!

  • Sebia 2020-02-05

    您是基层的医生 更是人民的英雄,谢谢您 请好好休息

查看更多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