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起“三生三世”:何绍基《重谒三苏祠》 为何藏在了三峡博物馆?|寻找成渝文旅新地标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0-08-05 17:42 63493

封面新闻记者 李庆 王越欣

7月20日,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启动“成渝文旅新地标”大型评选活动,成渝两地各大景区、地标纷纷前来自荐。

8月5日,文物界“三生三世”向我们走来了:四川眉山三苏祠博物馆,和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带着上百年的缘分而来。

两家博物馆不仅都是“三”字开头,更因为一件文物,有着上百年的缘分,可谓“三生三世”。

咸丰五年春(1855年),四川学政(相当于现在的省教育厅长)何绍基,到眉山巡考,再次拜谒三苏祠,用草书写下了《重谒三苏祠》。“这幅名篇就藏在重庆三峡博物馆,与三苏祠博物馆珍藏的何绍基行书所写的苏轼词三首遥相呼应,串起一段三生三世的缘分!”三苏祠博物馆馆长陈仲文说。

《重谒三苏祠》,为何会藏在数百公里之外的三峡博物馆?

何绍基重谒三苏祠

手书诗稿藏在三峡博物馆


何绍基是谁?清代书坛碑学思想和创作实践集大成者,被誉为“有清二百余年一人”。“三苏祠”大门牌匾,就是何绍基所写。

何绍基所写三苏祠牌匾

三苏祠博物馆副馆长周云容介绍,何绍基入蜀三年,三次拜谒三苏祠。咸丰五年春(1855年),时任四川学政的何绍基出省按试(巡视考试事宜),又到眉州,再次拜谒三苏祠,作《重谒三苏祠》(用雪浪斋三字为韵)三首,用草书书之 。诗中描述了两次拜谒三苏祠的情形,表达了对三苏祠的魂牵梦绕;由祠及人,倾诉了对三苏父子的思慕之情。

而诗中提到的“快雨”、“荔子”,即三苏祠的标志性景点:快雨亭、东坡丹荔。

重谒三苏祠。

8月5日,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副研究员江洁说,《重谒三苏祠》诗稿确实藏于该馆,是何绍基草书册中的一开。来源是在1956年,由曾禹钦捐赠。

“根据前人叙述,曾禹钦先生是位爱国实业家,金石书画收藏家,湖南长沙人。”江洁说。

而根据记载,何绍基也是湖南人,晚年曾在长沙生活。

再“书”前缘

重庆眉山两地共编《苏轼书法全集》


而这样的缘分还在延续。周云容说,早在2018年,三苏祠启动《苏轼书法全集》编纂项目,合作对象就是位于重庆的西南大学。“这或许就是一种天意吧。”

据了解,2018年10月13日,眉山三苏祠博物馆与西南大学正式签约《苏轼书法全集》编纂合作项目。该项目秉承“求全”“求真”“求精”“求突破”的原则,最大可能收录苏轼及苏洵、苏辙、苏迈、苏过、苏迟等苏家子孙书法作品,其内容包括墨迹、刻帖、碑刻等;最大可能体现作品真迹,对苏轼作品时间、真伪进行鉴定与研究,力求在求全的基础上求真。编纂工作预计三年完成,总序及图版说明采用中英法三种文字。

苏轼词三首。

周云容介绍,《苏轼书法全集》的编纂联合了西南大学、清华大学、重庆大学、国家博物馆、眉山三苏祠博物馆多方研究力量,团队包含博士生导师等研究人员百余人。西南大学文学院中国书法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曹建,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刘石,国家博物馆学术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馆员朱万章,重庆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教授雒三桂以及国内顶级苏学专家、书法名家主持编纂。

“《苏轼书法全集》是对苏东坡书法的一次全面收集、梳理、研究,是对东坡文化资源的一次大整合,从书法艺术角度开辟一条研究东坡的新途径。《苏轼书法全集》的编纂不仅仅是出几本书,而是打造成与苏轼诗词文全集相媲美的文化工程,将是苏轼书法研究领域全新突破与拓展。”周云容说。

学习三峡建一级博物馆

东坡书院今年开放


三苏祠博物馆馆长陈仲文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国家战略的实施,将进一步扩大巴蜀文化交流合作,特别是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有力推动成渝两地文化旅游产业深度融合。“苏东坡第一次出川是‘名震京师’,第二次则是走向‘千年英雄’。”陈仲文说,苏东坡第二次出川,正是走水路,舟行南下,途经渝州,就是现在重庆。

陈仲文介绍,当前三苏祠正致力于精品博物馆打造,将进一步加强与重庆、与三峡博物馆的交流学习,努力打造像三峡博物馆一样的国家一级博物馆。

“目前我们正在实施式苏轩文物库房及展厅改造提升工程,今后将展出三苏祠馆藏珍品,供大家交流学习。”陈仲文说,“另外今年11月初,筹备近三年的东坡书院将正式挂牌运行,届时,全国著名专家学者将在东坡书院设坛讲学,欢迎所有喜欢东坡文化的朋友,前来交流、分享!”

投票通道:成渝文旅新地标评选五大榜单投票通道开启!快来给出你的态度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