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故事会:名家专访②|建川博物馆馆长樊建川:从“大馆奴”到“大茄客”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0-08-04 16:00 480573

封面新闻记者 杨帆 实习生 甘昕祎

2019年秋天,喜欢写书法的建川博物馆馆长樊建川灵感突发,他在、书房里备好笔墨,一气呵成一幅气势雄健的作品:“雪茄 男人的宝剑 女人的红粉”。不久之后,这幅书法挂在了建川博物馆新落成的“雪茄吧”里。这幅书法的旁边是不少世界名人抽雪茄的照片,既有切·格瓦纳这样的革命家,也有施瓦辛格这样的“猛男”,还有迷恋雪茄的好莱坞女星莎朗·斯通、黛米·摩尔,手拿雪茄的样子,分外妖娆。

有人说,他最喜欢雪茄燃烧时忽明忽暗的火光,就像不会永远一帆风顺的人生,燃到尽头才知酸甜苦辣。对老牌“雪茄客”樊建川而言,他收藏的雪茄比收藏的文物更私人化,更适合一个人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细细独品。用他的话讲,这已不是享受,而是一种类似于进入“平行宇宙”的思维境界。通常,樊建川在做人生或事业上的重大抉择时,会在一个无人相扰的地方,点上一支香醇的雪茄,思绪会直飘天际。当然,于重大事得抽好货,“长城”是独一无二的选择。

樊建川接受记者采访 摄影:母琪

  一  

青春记忆

18岁开始抽“土雪茄”

7月的成都,分外火热。

在建川博物馆的雪茄吧(长城优品生活馆),樊建川忙里偷闲,和我们聊了一个多小时的“雪茄往事”。

今年63岁的樊建川是一位有着45年的“老烟民”,而他入“茄坑”的时间几乎和抽烟同步。1975年,高中毕业的18岁小伙樊建川下乡当知青。那时买卷烟要烟票,烟票又是每月限量供给,刚学会抽烟的樊建川烟瘾难耐,于是就跟着公社的老乡抽上了叶子烟,当时大家都把这东西叫“土雪茄”。

“劲儿大!抽起确实很过瘾哦!当时我们都拿烟叶自己裹,而且还要用剪刀把两头剪巴适。”樊建川聊起多年前的青春往事,泛出幸福的微笑。他一边讲自己抽“土雪茄”的故事,一边模仿当年裹烟叶的动作,最后指头假装蘸点口水黏住并不存在的烟叶,恍如当年那位刚插完秧苗回来,坐在炕头上皮肤晒得黝黑的宜宾少年。

当了两年知青,樊建川离开公社参军,与“土雪茄”告别后常年与香烟为伴。直到几年前参观四川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长城雪茄厂时,身上已经尘封数十年的雪茄瘾才被幽幽地勾了出来。从那以后,四川的雪茄界又多了一枚“大茄”。樊建川说,无论是古巴雪茄还是什邡雪茄都抽,“每天基本抽两支,最近一段时间基本都抽的‘长城’,‘长城’质量非常好,非常适合中国人的口味”。

樊建川再度和雪茄结缘,起因是四川中烟新建中国雪茄博物馆,这是全国首家中国雪茄博物馆,集展示、收藏、研究、交流为一体,围绕中国雪茄产地、历史和工艺进行主题展示,寻根中国雪茄之乡、溯源中国雪茄百年、探秘重视雪茄技艺。中国雪茄博物馆筹建之初就邀请樊建川担任顾问,而他也给博物馆的规划和今后良性发展出了不少“高招”。

直到今天,对雪茄文化满怀激情的樊建川还觉得,应该把中国雪茄博物馆、雪茄手工坊、雪茄文创商店、还有一部分雪茄生产车间整合称一条旅游路线,然后正式向四川省文旅厅申报特色工厂旅游,争取把长城雪茄厂这一片做成4A级旅游景区,让更多的人知道什邡雪茄。

和另一些“茄客”不同的是,樊建川基本不会在公众场合抽雪茄。不是担心雪茄的味儿四处弥漫,而是不想脱离群众。他笑着说:“第一是和人设不符,第二就是抽雪茄时,总想到要给别人散烟,这一根根雪茄散出去,心痛啊!喜欢抽雪茄的无所谓,抽了是享受了;最怕抽不惯的,抽着是种煎熬,抽两口就给甩了,心痛啊!”

  二  

抗战义举

给川军免费送雪茄

改革开放前,雪茄在很多国人心中一直都是奢侈品,也有些人甚至对这洋玩意闻所未闻,可在四川,雪茄生产却已有上百年历史。

民国七年(1918年),益川工业社成立,作为近代四川烟草工业的开端,它的诞生改变了中国雪茄产业的宏观格局。在这一年,一个出生于小康之家叫王叔言的什邡人,举家迁往成都科甲巷。安定下来后,他便和妻子在家试着手工裹烟。很快,他们就制作出了一种两头小、中部大,形状类似于青果或是栀子花苞的雪茄。这种烟随即在成都市场上少量出售,销量很好,从未有积压的存货。

王家雪茄能在市场上大行其道,配方上有个秘密。一天,王叔言在母亲的床榻前捡到了几片乌黑油亮的烟叶,而且香味与众不同。他随即将其裹成烟支,点燃之后,香溢满屋。王叔言询问母亲后得知,母亲不小心将作为药引的冬青胶和糯米酒糟洒在了烟叶上,哪知几天之后,这几片烟叶居然发酵了。中式雪茄历史上一种新的味型——醇味型雪茄就这样诞生了。

几年后,手握独门秘籍、家底愈发丰厚的王叔言全家迁回老家什邡,将企业正式命名为——益川工业社,开创了中国雪茄产业化发展之路。抗日战争时期的益川工业社,和四川人民一道,积极生产,捐款捐物,堪称当时四川本土民族工业实业救国的典范。川军出川抗战,大多携带益川工业社生产的“淡芭菰”,“爱国”,“狮牌”雪茄,奔赴全国各个抗日战场。

在樊建川收藏的浩如烟海的各种文物中,最具份量的类别之一就是抗战文物。其中有三件就和益州工业社有关,这三件都是国家一级文物,是当年益州工业社捐给川军的旱烟杆。“当时川军又叫’双枪兵’,他们前线杀敌带着步枪和烟枪,烟枪就是旱烟杆。”樊建川如数家珍地介绍自己的藏品,每支烟杆上都刻着慷慨激昂的抗日口号。虽然三支旱烟杆都不在手边,但他仅凭记忆就把这三句口号脱口而出,“好男儿上战场打日寇”“马上官长传下令,不除日寇不回家”“驱除日寇,男儿方得返乡”。

樊建川说:“这些抗日口号值得今天的我们仔细玩味。当时在前线杀敌的川军男儿埋头抽旱烟的时候看到烟杆上的字很提神,而烟草本身就是提神的,这样’双管齐下’给战士们的激励是非常大的。”

樊建川出席长城优品生活馆建川店开业暨长城国礼1号发售仪式  摄影:中国雪茄博物馆供图

  三  

雪茄之剑

帮助自己披荆斩棘

作为一位二战军事史专家,樊建川很欣赏丘吉尔说过的名言:生命已尽,雪茄不息。“丘吉尔是一个狂热的雪茄爱好者。西方国家的雪茄文化在上世纪中叶发展到鼎盛时期,抽雪茄带来的陶醉感和那种迷离的精神享受看,达到了一种文化认同,简而言之就是圈层文化。欧美上流社会对雪茄的象征意义也给予了高度评价。而丘吉尔的这句话,我觉得是对最雪茄的顶级的一句表述。”

樊建川认为,丘吉尔是一位粗犷的政治家,也是一个强悍男人,他在抽雪茄的时候,就像手拿一支步枪。“中国也有句名言:宝剑赠壮士,红粉赠佳人,就是说一把宝剑要在壮士手里才有意义,最好的化妆品要送给美女。所以后来我才创作了这个书法。”坐在沙发上的樊建川转个身,指了指挂在头上的“雪茄 男人的宝剑 女人的红粉”。

他笑着说:“这句话是我总结出来的,就是说当男人雪茄在手的时候,他实际上拿的是一个武器,这个武器可以披荆斩棘。我往往是遇到要做出重大决策的时候,手里通常会有一支雪茄,这有助于我的思考,帮助我镇定情绪,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甚至是战胜所谓的敌人。所以雪茄是宝剑。而当女人和雪茄结合的时候,无论是性格还是气质,或是表现出的放荡不羁,都散发出一种特殊的魅力和创造力。”

在樊建川看来,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只要他是真正的“雪茄客”,那他一定是行业的领军者,或者是某个圈子的佼佼者,乃至一个如鱼得水,无忧无虑的“雅痞”。“只有成功者,他才可能品尝一支价值不菲的雪茄。试想当你手拿一支几百甚至上千块钱的雪茄,境界和心态肯定是不一样的。从某种程度讲这是消费主义发展到一种极致的体现,抽雪茄也是一种驾驭财富的能力。”

樊建川抽雪茄时喜欢搭配一杯什么都不加的云南咖啡,这对来他来说非常受用。咖啡与雪茄的是一对神奇的CP,能使这位收藏家的思维提升到更高的层面。“因为咖啡是舶来品,雪茄也是一种外来文化,两者合二为一会给你带来一种新的体验,就是能脱离原来的思维轨道。平时我抽支烟,泡杯茶都是常规的思维,中规中矩的思维。唯有有雪茄配咖啡,才会进入一种状态,这样会切换到另外一种语境。”

樊建川在面对一个纠结不已的难题时总会有雪茄相伴。“如果说老办法不管用,那么在这种模式下或许有效。不是释然的放弃,就是寻找到另外一条路,在更高的层面上实现目标。雪茄能够帮他切换到另一个’平行的世界’去解决问题。”有时,这位脑洞特大的“雪茄客”甚至会想:每当自己抽起雪茄的时候,另一个世界里的丘吉尔是不是正在注视着我?

评论 2

  • 鱼芗 2020-08-04

    以史为鉴,正视历史,公正评价,开拓未来。一定要去建川博物馆拜观感受,穿越时光,敬仰英雄,洗涤灵魂。

  • 少见钟情人 2020-08-04

    我也想去看看,感悟一下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