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寻迹丨辽东陆战场寻访④:悲怆安东,日本在中国设立的第一个殖民政权机构

封面新闻 2017-11-24 09:59 30111

封面新闻记者 王国平

甲午历史顾问 王记华 陈悦

1894年10月24日,日本第一军突破鸭绿江防线,甲午战争战火烧过鸭绿江,战场进入中国境内;与此同时,日本第二军登陆花园口,挥军旅顺。

为了加深历史研究的实地感受,寻访遗存的甲午战迹,中国近代海军口述历史研究中心发起甲午历史辽东寻访活动。这是甲午战后120多年来,首次系统对辽东甲午陆战遗址进行的寻访、考察。

寻访活动自10月13日到17日历时五天,寻访地点从日军侵入中国国境的丹东安平河口开始,依次向西虎山、九连城、丹东、大孤山、庄河、金州、大连、旅顺,总行程500多公里,寻访遗迹、遗存近30处,拍取具有重要价值的照片数百幅。

封面新闻将陆续刊发本次甲午历史寻迹考察报告,今日刊发寻访第四站:丹东。

丹东,甲午战争时叫“安东县”,日军占领后,在此设立第一“军管民政厅”,实行地方统治,为日军提供后勤保障,这是日本在中国设立的第一个殖民政权机构。

鸭绿江防线右翼的重要节点关系图。

第四站

丹东:这里有比武大还早的日本樱花,血泪见证

丹东市中心,是甲午历史寻迹团一行第一站的落脚地。

丹东,甲午战争时叫“安东县”,距离九连城12公里。光绪三年1877年始置,当时人口只有4千多,是中朝之间的一处贸易口岸。

日本占领下的安东县城。

再一次兵不刃血占领清军阵地

鸭绿江战役时,这里属于鸭绿江防线的右翼,由孙显寅、吕本元部盛军据守。

10月25日,在日军攻打虎山的当天,山县有朋派奥山义章少佐率领第二十一联队第三大队,开赴安东县对面的沙洲进行佯攻,牵制安东县守军。

当天夜里,奥山支队布置阵地,26日炮击安东县城。守城清军受到九连城溃军骚扰,大为惊骇,连夜向大孤山、岫岩败退。日军安然渡江,再一次兵不刃血占领清军阵地。

安东县守军丢弃大炮20门,若干步枪、子弹,以及大米二千石。这些都成为日军的物资补给。

当时安东县知县叫荣禧,满洲正白旗人,守军败走,荣禧于25日夜里携带印信前往宽甸。

日本占领安东、九连城后,第一军随即兵分两路进逼辽阳和奉天,以达到牵制辽东清军,配合第二军进攻金、旅之作战目标。

丹东九连城镇的民居。

小村寿太郎

日军占领安东县后,10月31日设立第一“军管民政厅”,任命原驻华代理公使的小村寿太郎为长官,实行地方统治,为日军提供后勤保障。

小村寿太郎是当时日本“日清开战论”倡导者,被称为“开战之急先锋”。

到中国出任外交官后,他的主要工作就是搜集中国的军事、政治、经济、产业、民族风俗、以及列强在华活动等情报。由于小村寿太郎身材矮小,为人狡猾奸诈又善于盗窃情报,到任后不久,北京外交使团各国公使就送给他一个“鼠公使”的绰号,以讽喻他像老鼠一样狡黠机诈。

甲午战争的爆发,小村寿太郎是一个“窜动者”。

小村寿太郎。

1894年6月2日,日本决心利用朝鲜东学党起义之机,派兵入朝。

6月7日令小村照会清政府,以朝鲜王朝现有重大变乱事件为由,日本拟出兵入朝。

6月9日,总理衙门据理驳斥日本的照会。12日,小村再次向清朝政府提出强硬照会,坚持要派兵入朝。6月17日,日方提出了共同改革朝鲜内政的无理要求,中国政府予以断然拒绝,认为“止可由朝鲜自行厘革,中国尚不干预其内政,日本素认朝鲜自主,尤无干预其内政之权”。

22日,小村再次照会清政府,提出如果中国不答应日本要求,日本断然不会撤去在朝军队的无理要求。这就是所谓对中国的“第一次绝交书”。

7月9日,经英国驻华公使欧格讷从中斡旋,小村寿太郎与总理衙门大臣奕劻会晤,商讨朝鲜事件。奕劻提出,日本必须先从朝鲜撤军,然后才能商讨韩事,小村寿太郎愤然离席,会谈终止。陆奥宗光接到报告后,决定趁此机会,促成破裂之局。于7月12日电令小村向中国提出“第二次绝交书”。

7月14日小村向中国提交照会,指责中国要求日本从朝鲜撤兵,是“徒好生事”。接着日本于7月23日派兵占领朝鲜王宫,25日在丰岛海面偷袭中国运兵船以护航军舰,挑起丰岛海战,8月1日正式向中国宣战。战争爆发后,清政府驱逐日本公使,小村寿太郎撤旗回国。

小村寿太郎回国后,受到日本政府的嘉奖。被任命为战地行政官,随同山县有朋第一军赴朝。10月25日,日本第一军攻陷九连城、安东县。并在安东县设立“军管民政厅”,小村出任民政长官。

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结束。小村寿太郎于10月被任命为驻朝公使,1896年经陆奥宗光推荐,任外务次官。1898-1900年先后任驻美国、俄国公使。1901年转任驻华公使,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活动及《辛丑条约》的签订。此后两度出任外务大臣和枢密顾问官。1911年11月病死。

日本在中国设立的第一个殖民政权机构

这个“军管民政厅”,是日本在中国设立的第一个殖民政权机构,由此也可以看出日本发动战争的真正目是占领中国,这与此后日本发动1931年九一八事变、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都是一脉相承的。

1905年日俄战争胜利后,日军在丹东还没有建立殖民政权,但已经开始利用各项特权进行渗透和移民。

从日俄战争结束到1945年,日本在安东县建设多个神社,其中安东八幡神社是日本在中国东北建设最早、规模最大的神社之一。

安东八幡神社所在地为镇江山,现改名锦江山,并将当年神社辟建为现今的锦江山公园。

原“安东神社”大门与现锦江山公园大门对比。

公园正门的中国传统牌坊式大门,是在神社大鸟居的基础上改造的,中间两根立柱柱脚外撇,不是中国传统牌坊的垂直形式。从正门进入,沿着台阶向山上走去,路上依旧可见当年安东神社留下的印记。

在公园内,我们还看到了一块倒在乱石之中的残碑,上面“八幡神社”字样依然可辨,“八幡神”在日本信仰中为“武神”。

锦江山公园内的“八幡神社”残碑。

八幡神社是日本1912年在丹东建成的。当年日人为了建设镇江山公园,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安东事务所于1912年在山中遍植树木,其中就曾大量移植樱花,每年四、五月间樱花盛开,成为“满洲”一景。

如今在锦江山公园内依然有相当数量的樱花树,树龄都在百年以上。这里的樱花,比武汉大学的樱花还要早,每年花季,依然盛开。今天的锦江山公园,已经成为丹东百姓最喜欢的公园之一。

丹东锦江山公园里的百年樱花树,是日本侵华的罪证。

当时日本在安东县城人口稀少的西部进行了城市布局规划,道路横平竖直,分别以“经”“纬”排序命名,今天是以“经”“纬”命名道路的还有天津、济南。如今丹东市区内街道两旁依然能看到树龄百余年的银杏树,都是当年日本人种植的。

锦江山公园里的神社遗迹,马路两旁成排的银杏树,遗留的日式建筑,还有锦江桥下安奉铁路的旧址,这些无一不是日本留给丹东的血色记忆,都在无声的诉说着那段历史。

丹东街头百年树龄的银杏树见证着那一段历史。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