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放牛班”的毕业季:见证55名“后浪”三年蜕变 把知识带回雪域高原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0-07-31 17:06 42130


封面新闻记者 宋潇 何方迪 实习生 白玛友珍 摄影报道

7月,四川省甘孜州白玉县的深山里,青稞即将迎来丰收季,它们郁郁葱葱、漫山遍野,长在山坡、沟渠,映照着阳光,孕育炽烈的希望。

这里,有一个55人的“放牛班”,班上的学生,来自白玉县各个村落。从前,由于家庭贫困,教育观念不强,他们中,有的初中毕业就辍学,和老一辈一样,留在了大山,上山放牛挖草,或外出打工。

四川发展“白玉县中职人才帮扶培养班”毕业典礼

改变从2017年开始。这一年,随着“四川发展白玉县中职人才帮扶培养班”的开办,这55名学生前往德阳黄许职中,学习财会和旅游专业知识,在校学习两年后,回到家乡乡镇和学校实习一年,毕业后由乡镇转为村社干部和学校教师。

外出时稚气未脱的少男少女,归来已是开朗自信的教师、基层政府工作人员。2020年是他们实习的最后一年,7月23日,一场专属这个培养班的毕业典礼在白玉县召开,两年的职业培训加一年的实习即将画上句号,但他们的回归,给白玉县乡镇、村社和教育带来的改变,才刚刚开始。“放牛班”也将迎来他们的春天。

“放牛班”的孩子:

泽仁青措:在乡政府当会计 刚考了公务员

“我出去读书的理由很简单,想去大城市看看,听说毕业回来工资能拿好几千元。”2017年,当“培养班”的机会摆在面前时,初中毕业的泽仁青措并不清楚此行的目的,更不能深入理解其中包含的现实和历史意义。

听说会计好找工作,泽仁青措毫不犹豫地报了财会专业,和同学们一起,辗转来到了千里之外的德阳黄许职中。

班主任田海英,以及在学校的日子,一点一滴,构成了泽仁青措最美好的记忆。“每天上课前,她都会问我们睡好没有?担心我们怕热,老师还为我们每人买了小风扇。”有一次学校搞大合唱,田海英鼓励学生唱本民族歌曲,弘扬民族文化。有了老师的肯定,泽仁青措等同学的藏语合唱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演出大获成功。

如今的泽仁青措是白玉县金沙乡人民政府工作人员,前不久刚参加了甘孜州公务员考试。工作之余,她想劝劝家里亲戚,“他们还是有些根深蒂固的思维,认为读了书回来就一定能考上公务员啦,我想说任何事情都需要努力和勤奋才能实现。”

欧如措:站上家乡讲台 把笑容带进课堂

“如果不好好学习,就留在家里放牛。”曾几何时,在甘孜白玉县,老一辈人劝学时,总不免以类似的口吻训诫。

多年来,这样的话,一直在欧如措脑海中萦绕。这个爱笑的女孩今年21岁,与人交流有些害羞,但每说两句,就会不自觉地露出笑容和洁白的牙齿。

她是甘孜州白玉县热加乡中心小学的实习教师、二年级三班的班主任。班上将近三十多名学生,都亲切地叫她欧老师。谁又知道,从教之前,她曾是一个有些悲观、不爱学习的女孩。

2017年,被选中参加“四川发展白玉县中职人才帮扶培养班”的那一刻,她还在犹豫:“外面没有保障,学习又看不到出路,该不该去呢?”她有些迷茫也有些紧张。

怀着几分忐忑,欧如措第一次离开家乡,来到德阳黄许职中。起初的担忧,被证明是多虑。这期培养班,由四川发展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委托德阳黄许职中免费培养,所有学生的学费、住宿、生活等费都由川发展支持,黄许职中的老师们在日常生活中也给予了他们特别的关爱,让他们扫除后顾之忧。

两年学习时光,欧如措脱胎换骨。今年,她回到了甘孜白玉县,成为一名小学实习教师。

从过去羞涩的小姑娘到如今站在讲台的欧老师,欧如措完成了自己的蜕变。她说,虽然从教时间不长,但有一点“经验”可以分享,“不管在外面受到什么委屈,作为教师,要学会把笑容带进课堂。”

康巴兄弟:在当地海拔最高小学执教 我们最适合这里

像欧如措一样,靠知识改变命运的人,在培养班里,还有54个。他们从白玉县各个村走出来,聚成一团火,经历两年的磨炼和专业学习,又散作满天星,回到了白玉县工作。

在白玉县纳塔乡中心小学,有这样两朵“后浪”。一个叫泽称多吉,一个叫西绕多吉,两人都是90后,在纳塔乡中心小学做实习老师,从他们身上,既能看到康巴汉子的直爽,也能看到新一代的责任与担当。

白玉县地处青藏高原向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海拔3300米至3500米,纳塔乡距离县城100多公里,海拔比整个白玉县高几百米,最低温度为零下10几度,夏秋季节,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

过去,这里由于地势偏高、道路不畅、自然环境较恶劣,外面的人难进来,里面的人难出去,发展旅游事业,更不知从何说起。

对于泽称多吉和西绕多吉来说,没有人比他们更了解这里的情况。当执教的选择摆到他们面前时,两人没有丝毫犹豫,“如果我们不来,可能就没有人来,没有谁比我们更合适这里!”

作为“四川发展白玉县中职人才帮扶培养班”毕业的学生,俩人完成学业后,回到纳塔乡中心小学做实习老师。他们立志,不仅要让乡村的孩子学到知识,还要让他们改变观念、树立理想。

“放牛班”的由来:

四川发展为白玉县培养"永久牌"本土人才

这个培养班由四川发展(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出资建立,总共耗资近300万元,旨在为白玉县村社培养懂财务知识有技能的会计,为白玉县乡镇小学培养教师,让他们成为当地留得住、用得上的"永久牌"本土人才,带领家乡老百姓脱贫致富,消除贫困代际传递。

扶贫先扶智,治穷先治愚。白玉县经济要发展,离不开人才。作为省属国有骨干企业,近年来,四川发展勇担社会责任、践行国企担当,紧紧围绕四川省委、省政府脱贫攻坚、精准扶贫的战略部署,依托产业、资金、人才等突出优势,整合各方资源,始终把助推白玉县精准脱贫工作摆在重要的位置,因地制宜,制定了对口帮扶白玉县“三个一”扶贫项目规划,包括教育扶贫、新村扶贫、产业扶贫三个版块。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当地55名初中毕业生组成的"放牛班"应运而生。2017年,四川发展在白玉县择优招收了55名藏族初中毕业生,并委托四川现代教育集团举办的国家级重点职校四川省德阳黄许职业中专学校承担培养任务。学生系统学习学习财会和旅游专业知识,毕业后回家乡担任乡镇村社干部和学校教师,订单培养,定向就业,最终实现“一人就业,脱贫一家,致富一方”的目标。

“放牛班”的未来:

他们回归大山 学以致用建设家乡

目前,“四川发展白玉县中职人才帮扶培养班” 55 名学生中,有24 人在白玉县13个乡镇政府作为村社干部实习,29人在白玉县14所学校实习,2人在甘孜州餐饮服务机构实习。

从哪里来,又回到哪里去,这是55名学生给家乡的郑重承诺。与此同时,他们的发展,也为白玉县基层组织建设和教育发展打造出了一个范本。

在白玉县工作了40多年的老教师伍金泽仁告诉记者,随着白玉县中职人才第一期培养班毕业,三年时光告一段落,他希望这只是一个开始,不仅是这些学生人生道路上的新起点,也是加强白玉县基层组织建设和教育发展的新开端。

伍金泽仁说,他年轻时在白玉县水电局、纪委、扶贫开发办、交通局、区工委、教育局等部门都工作过。在交通局工作时,他走完了白玉县156个村子,发现做扶贫工作,最关键的还是要先扶智。

扶智,关键在于教育。这些年,伍金泽仁亲眼见证了四川发展(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对白玉县教育的支持:2013年5月,为白玉县捐赠两台价值40万元的冷冻车,解决乡村学校配送生活物资困难和学生长期无法吃到新鲜食物的问题;2014年-2015年前后,先后到白玉、赠科等6所乡村学校,为946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捐赠暖冬校服;2017年,为白玉县捐赠3辆校车,为白玉县中学、绒盖乡中心小学、章都乡中心小学、沙马乡中心小学建设图书室……

2013年-2019年,四川发展(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为白玉教育系统捐赠物资资金累计达到1000万元。

“尤其是2017年的这个培养班,这是一个全新的开端。”伍金泽仁将这批培养班的学生比作“永久牌的自行车”,而四川发展(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与白玉县教育系统间建立的联系,被比作一架“银色桥梁”。

55名学生中,目前已有14名学生参加了甘孜州公务员考试,还有一批学生参加专科学习和教师资格考试。

伍金泽仁希望,学生们能够带着这份荣誉,踏踏实实做事,学以致用,努力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为白玉县贡献自己的一份力。同时也希望这一座“银桥”,能在更多的地方搭建起渠道,将口碑打造出去,“走出大山,最终也能走回大山。”

评论 3

  • fm1155351 2020-08-04

    知识改变命运

  • Norbu 2020-07-31

    感动

  • 是不是皮痒了 2020-07-31

    真的知识改变命运,又再用自己学到的去改变很多人的命运👍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