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传染病感染者比新冠肺炎多得多 专家:积极预防最重要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0-07-29 22:17 44949


封面新闻记者 宁芝

今年上半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让传染病再次进入人们视野。但是很多人不知道,在我国还有一种传染病,感染者比新冠肺炎还多得多,这就是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主要包括甲肝、乙肝、丙肝、丁肝、戊肝五种。其中,乙肝发病人数多,危害大。据央视新闻报道,目前我国现存乙肝病毒感染者约有7000万例,其中近九成未得到治疗。

成都市公卫中心肝病办公室的锦旗

一家三口确诊为乙肝 警惕家族亲密接触传染

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简称成都市公卫中心)是四川唯一一家三甲传染病医院,肝病、结核病、艾滋病是该院的三大强项,其中,医院在肝病方面的诊疗水平居于全国前列,尤其擅长疑难危重症患者的救治。

今年60多岁的老朱,带着两个儿子前来就诊。经过检查,查出三人均为乙肝,而老朱因治疗不及时,已经发展为肝硬化。“他们家只有一家三口,大儿子和小儿子都是慢性乙肝。” 成都市公卫中心肝病一病区专家毛创杰说。目前,父亲和两个儿子都在医院接受治疗,在做了抗病毒治疗、定期随访后,三人的病情都控制得很好。

“两个儿子都是被父亲传染,这种通过家族亲密接触传染的情况在我们病区还有不少。”毛创杰说,乙肝的传播途径有三种: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和性传播,家人与乙肝患者密切接触,可能因接触到其血液而被感染。

毛创杰提醒公众不必恐慌,和乙肝病人的日常接触,比如握手、说话、拥抱等,是不会被感染的。另外,也没有证据表明蚊虫叮咬可以传播乙肝。

毛创杰说,如果家中有乙肝病人或病毒携带者,建议先带到正规医院检查,听从医生建议是否需要治疗,并定期随访,如果病毒指数很低,那么传染给家人的可能性就很小。同时,有乙肝家族史的人,需定期到医院检查,早发现、早干预。

“如果是乙肝病毒携带者,没有任何症状,查血、查乙肝标志量等才能发现。出现症状,如困乏、乏力、食欲不振,部分病人有肝区疼痛、胀痛,眼睛黄、尿液黄、皮肤黄的表现时,往往已进展至肝硬化,错失最佳治疗时机。”毛创杰说。

如果家中没有人患乙肝,为什么我就得乙肝了呢?毛创杰告诉记者,“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水平传播,一般很难发现。 特别提醒美容、纹身、打耳洞、纹眉、纹唇等,一定要去正规场所,如果工具消毒不严,很容易被感染。”

慢性乙肝病例基数大 新生儿感染率下降

近年来,我国新生儿、儿童感染慢性乙肝的几率显著下降。“这是因为新生儿免费接种乙肝疫苗,疫苗产生的抗体持续20年以上甚至终生。此外,还与乙肝的母婴阻断技术有关。”毛创杰解释说。

虽然新发病人越来越少,但我国慢性乙肝发病人群基数较大,仍有很多病人需要治疗。

值得提醒的是,不是所有慢性乙肝患者都需要治疗。19岁的小张曾在一家医院查出乙肝大三阳病毒,医生看到他病毒载量很高,给开了药,奇怪的是,小张服药后,病毒载量一直降不下来,后来,小张到成都市公卫中心寻求帮助。

毛创杰发现,小张的肝功能正常,是不需要吃药的,“我们建议他停药后再观察。他只需要每半年复查,不需要积极治疗,到了该治疗时再治疗。”

毛创杰说,目前慢性乙肝还无法治愈,“我们治疗目的主要是控制病情,减缓疾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减少肝硬化、肝癌的发生率。也有一小部分病人通过联合干扰素治疗,达到功能性治愈,这类病人肝脏中会存在病毒性cccDNA,但不影响正常生活,又可降低发生肝硬化、肝癌的风险。”

在临床上,毛创杰发现,也有慢性乙肝病人患病没有症状却认为不需要治疗。这是不正确的。“慢性乙肝需要定期复查,没症状,可能肝脏已经出问题了,等到有症状时,说明肝脏已经坏死,如果发展成为重症肝炎,就有生命危险了。”

人工肝治疗

慢性乙肝不复查 出现症状已是肝衰竭

7月6日,一名32岁的肝衰竭病人正住在成都市公卫中心二病区。10多年前,他体检时查出乙肝,由于外出打工,没有定期复查,直到今年4月发生了急性肝衰竭,乏力、恶心、呕吐,到医院就诊时,已是肝衰竭晚期。

“入院时,他的黄疸指标高达700多,而正常指标是17以下。”成都市公卫中心二病区专家游国琼打了个比喻,黄疸升高就像飙车,病人到医院时,车速非常快,医生的职责是马上帮助病人踩刹车,如果踩不下来,病情就会进一步发展。

所幸,经过几次人工肝、抗病毒等综合治疗,这名病人的黄疸指标已降至100多,基本进入稳定期。“如果病情稳定,问题不大,建议回家休养,坚持抗病毒治疗,长期吃药,定期随访。”

游国琼救治过太多肝衰竭的病人,她告诉记者,“肝衰竭病情危重,死亡率高。引起肝衰竭的原因有很多,包括慢性乙肝、突然停药、劳累、吃伤肝食物等。”

作为肝病专家,游国琼建议:“肝炎病人一定要定期随访,特别是乙肝病人,避免发展为重症,否则医疗费就会更高,像做一次人工肝,就得花一万多元,治疗总费用就很高,而且肝损伤晚期死亡率高,能救回来的较少。”

游国琼在临床上发现,肝衰竭更容易出现在中青年,他们在接受抗病毒治疗后,有人吃药后身体对药物产生耐受,效果变差,就停药了,突然停药,很容易发展为急性肝衰竭、重度肝损伤。

“另外,千万不要乱吃药,无论是保健品、西药、还是中草药,有的人吃了没事,但有的人肝脏缺乏代谢功能,可能就糟了,如果短期内,大量吃伤肝药物,肝脏会被持续损伤。”游国琼说。

一瓶药背后的风险 吃后竟出现肝衰竭

时至今日,成都市公卫中心三病区专家张琼还记得8年前救治的一名40多岁的病人。“她因乳腺疼痛去检查,发现是乳腺增生,自己就在药店买了治疗乳腺增生的药,没想到,吃完一瓶后,很快就出现了肝衰竭。”

张琼回忆说,来医院时,病人全身发黄,就像小金人似的。“这是高黄疸症状,说明病人的情况已经非常危急了。我们给她做了三次人工肝,病人住院一个月后,顺利出院。 ”

张琼告诉记者,这名病人吃药时,已处于绝经期,她这种情况不吃药也可消除或减少乳腺增生。“虽然病人的肝衰竭好了,但大量的肝脏坏死,让她肝脏出现了大量的纤维化,必须每年来复查。因为这个教训,这名病人再也不乱用药了。”

张琼还提到,不少人喜欢吃中草药,但很多人不知道,中药是需要经过炮制才能达到治疗效果的,而且要适量。

张琼曾经接诊过一名老人,她在自家地里挖出了一颗巨大的何首乌,惊喜不已,每天做饭时放一点,结果不幸出现肝衰竭,经过医务人员抢救依然没能救回来。

“像何首乌、三七类的药物,建议不要私自服用。”张琼提醒,很多药物都是经过肝脏代谢,不管西药还是中药,服用时都必须咨询医生,以免伤肝。

成都市公卫中心肝病病区宣传海报

脂肪肝等非传染性肝病增多 提醒:养成良好饮食习惯

成都市公卫中心副院长郑永利告诉记者,目前,由于乙肝疫苗的推广、丙肝可治疗药物纳入医保,四川的病毒性肝炎(可传染的肝病)人群在减少,而其他非传染性的肝病人群,如脂肪肝、酒精肝反而在增多。

“以前,我们认为肥胖者才有脂肪肝,但如今越来越多体型正常的人,也出现了脂肪肝。”郑永利认为,这类非传染性肝病人群增多,与饮食习惯有关。

尽管诊疗技术在进步,但郑永利仍然强调“预防为主”,“这里预防有两层意思,一是不患肝病,二是患了肝病定期复查,预防发展为重症。”

“如果真正做到了预防,提前治疗、干预,反而会节约很多人力、物力、资源。”郑永利以可治愈的丙肝为例,“很多患者在治疗三个月后被彻底治愈,但如果丙肝发现得晚,很容易转为肝硬化,那么本来几千元可以治愈的疾病,就得花费上百万元治疗。”

对于慢性乙肝而言,也是如此。即便药物效果不好,但只要能够稳定病情,也能节约资源,虽然长期服药,看似是在持续用钱,但比起发病、恶化用的医疗费,就是“小巫见大巫”。

郑永利说,成都市公卫中心虽是治疗机构,但“预防疾病”才是未来医院发展的大方向。“现在,医院得把病人管起来,通过健康教育,让病人重视疾病,指导他们在家里养好病,尽量让他们少得病、不得病。”

此外,郑永利认为,医院肝病科应朝着“大联合”发展。“有人出现肚子胀、乏力,却当成胃病看了很久,但实际上是肝病。医院应将肝病科与消化科、呼吸科、中西医结合科等多学科联合,提升综合能力;传染专科医生也要两条腿走路:走专科道路,也有要基础知识。”

在郑永利看来,传染病医院不单单是传染病医院,更应具备综合医院的能力,而综合医院也应具备传染病意识,具备筛查传染病病人、转诊转治的能力,把好传染病防控第一关。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