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彭鑫:清凉记

封面新闻 2020-07-28 10:43 37851

文/彭鑫

是到了给身心蓄一潭清凉的时候了。大暑一过。地里的暑气猛升,树上的蝉声大噪,心中的烦躁,一阵烈似一阵。妻子、孩子,一天到晚嚷着热。

洞内,水雾弥漫,溪水叮咚。一走进,凉气潮水般涌来,不一会就把人浸透。紧裹于身的层层热浪,瞬间消散。

这里凉意充沛。人的精神也充沛起来。孩子一路小跑,把暑意远远甩在身后。到了种满莲花的池塘边,接天莲叶,碧绿如洗,一片连着一片,令我想起少年时光与口福。那时,母亲爱做莲叶粉蒸肉给我吃。莲叶的清香,是我童年的气味标记。

金灿的阳光下,莲花开得灿烂、肆意。花盘中细细的黄蕾,仿佛由蜜蜡捻成,闪着一种温润的光。一些蜻蜓,时不时飞来,停驻其上,若有所思,然后又轻盈地飞走。

莲瓣很粉,像幼儿的脸。我一会儿看看莲花,一会儿看看孩子。从青松间钻出的山风一来,池水泛起透明的涟漪。细细的荷梗,撑不住硕大的莲花,在风中轻轻摇摆。孩子的笑,也在风中摇摆。淡淡的莲香袭来,一寸寸地渗进口鼻。

莲塘边的柳树,高大茂盛。浓厚的树荫中,有一潭清凉。我、妻子和孩子,坐于其中,静静地看莲。

池边有几股山泉,妻子时不时去洗把脸。我看到,她的眼睛凉凉的,她的嘴唇凉凉的。就是,光阴也凉凉的。

望着这一池莲花。我想,如果花有温度的话,那么牡丹、芍药是热的,莲花、菊花应是冷的。

莲花虽然硕大、明艳。但它开得不喧闹,有一股冰清玉洁的气息。即使是红莲花,也有侘寂之美。古人爱莲,在庭院,养莲于石缸;在书房,养莲于瓷碗。而最终,他们还要种一池莲花于心田,养一丛冰雪根芽在灵魂。

我还在发呆,孩子已在买老鹰茶喝了。在夏日,饮一杯凉茶,让凉意从喉咙,直达五脏六腑,不亦快哉!自古以来,国人就有喝伏茶的习惯。伏茶伏茶,冰冷沁人,祛暑解热。一杯入口,口爽;两杯入肚,脾胃怡然;连喝三盏,烦躁一洗而空,再浓的悲伤也会被稀释。

喝完茶,来到陶公祠。这里爬山虎郁郁葱葱,盖满了山墙。一墙的绿,一墙的凉意,令我想起“饮冰”二字。暑气弥漫的日子,人想饮冰,自古皆然。不过,古代要夏天饮冰,得贵族才行。我记得读大学的夏天,每晚从图书馆出来,总要在小卖部买一包花生米,一瓶冰啤,那种凉爽的惬意,回味无穷。

比身体更需要饮冰的,是我们的心。庄子、五柳先生,他们以汉字给我造出一块块冰来。细品《归去来兮辞》,心灵的酷暑顿消。而《齐物论》就是一抔冰水。若是一饮而尽,精神世界的溽热一时尽消。心中欲望少,清凉自然多。在滚热红尘里,我们的心灵需要“饮冰”。

今人歇凉,爱进溶洞,凉的是身。古人歇凉,爱进唐诗宋词,凉的是心。那诗词中,有古人的隐逸之气和一片冰心。看诗品词,就是看着一片一片雪花落在纸上,落在心间。

而如果在洞里读诗词,是否将有身与心的双重凉意?

【“浣花溪”栏目征稿启事】

欢迎投来文学随笔、散文、散文诗、小小说、诗歌等纯文学作品。字数原则上不超过1200字,标题注明“浣花溪”。作品须为原创首发、独家向“浣花溪”专栏投稿,禁止抄袭、一稿多投,更禁止将已公开发表的作品投过来。作者可以将自我简介、照片附加在稿件中。邮件中不要用附件,直接将文字发过来即可。部分作品会被华西都市报《宽窄巷》副刊选用。投稿信箱:huaxifukan@qq.com。

评论 5

  • 何以畏孤独 2020-07-28

    简直是写得太美了!好棒!!!!!!!!!!

  • 掌灯师 2020-07-28

    写的太好了,很优美,给人一种浑身很舒畅的感?

  • fm1148148 2020-07-28

    可谓是字字珠玑

查看更多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