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巴中:乡村嬗变背后的力量

封面新闻 2020-07-09 19:34 38903

封面新闻记者 谢颖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童话乐园,即便你青春已逝。您还是可以带着您的宝宝,漫游大石童话小镇。巴山深处,童话乐园花开半夏,总有一朵花,不为芬芳,只为静候有缘的你。”这是巴中市平昌县大石童话小镇官网的一段推介词。

拱门石柱尖顶,明快的黄、蓝等颜色灰泥抹墙外墙,复古的路灯,花海草坪,宁静的湖泊......穿行其间,仿佛置身异国。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个远近闻名的旅游小镇,几年前还是一个贫困村。

七彩长滩、花海百坪、西厢萤火......在巴中,类似的“明星村”星罗棋布。从前世到今生,它们所经历的通话般蝶变,是巴中脱贫攻坚成果的最直观展示。目前,巴中已实现全域脱贫摘帽,699个贫困村全部退出,49.7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2013年底的16.3%下降至0.06%。在秦巴山区脱贫攻坚大考中,巴中交出了一份漂亮答卷。

从“石头村”到“童话村”

一场新雨后,大石村宁静的湖面和哥特式尖顶建筑物上,飘荡着薄纱般的雾霭,空气清新宜人。

大石村以前的模样,如今只能在村史馆的照片里寻觅。坡陡路远,石头多且大,因此得名大石村,又被村民村民们称为“石头村”,村里连一寸水泥路也没有。一张照片记录了贫困户杜家荣的生活场景:房子的一面墙壁摇摇欲坠,露天坝子里,三块石头支起一口锅。贫困仿佛一块巨石,多年来压得村民们喘不过气。

随着脱贫攻坚的强力推进,大石村迎来了通话般的嬗变。在4家单位共同帮扶下,建起了易地扶贫搬迁聚居点,72户集镇房屋按欧式风格改造,5.2公里产业路环绕2000亩产旅融合扶贫产业园;儿童主题乐园、滑草场等配套设施相继建成。杜家荣全家通过享受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只花了几千块钱,就搬进聚居点,住进了新房。新居按欧式风格统规统建,水泥抹地、白粉刷墙、水电气通,房前的土地种植蔬菜和柑橘。

今年53岁的孙翠林,以前在外务工。2017年,或者家乡的变化,她毅然返乡贷款20多万元,将自家一栋3层楼房改造成民宿+农家乐,全家吃起了旅游饭,年收入30万元左右。

童话小镇鸟瞰图

从危房搬进新居,从打工者到老板,杜家荣和孙翠林生活的变化,是大石村今昔之变的一个缩影。“世界童话故事露天博览园”、川东北首个欧式新村、儿童游乐天堂......童话小镇的名号越来越响,它本来的名字,已逐渐被人们淡忘。

嬗变的力量

“双向承诺”的强大合力

第一书记孙海峰,已扎根大石村整整五年。2017年,全村整体脱贫,孙海峰和同事们并无“大功告成”的轻松感。近段时间,他成天泡在村里千余亩的水果产业园,联系经销商,和村民一起包装打理新鲜采摘的蜂糖李。“脱贫后的奔康致富任务还很重,我不会撤离。”孙海峰向村民们承诺。

“我一定真帮实扶,为程宗武一家寻找合适的增收项目,积极送政策、送技术,使其脱贫致富。”这是巴州区水利局干部廖天伟,向其帮扶对象程宗武作出的郑重承诺。

巴州区梁永镇宏福村村民罗成芬,一家6口仅靠丈夫程宗武一人务工维持生计。2014年被评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对于未来,程宗武信心满满地表态:“一定艰苦奋斗,争取早日脱贫。”

村里那口闲置的水塘,是罗成芬摆脱贫困的突破口。签订承包协议、修缮鱼塘、联系鱼苗、请专家指导技术、拓展销路……廖天伟全程操心忙碌,当年便实现5000余元的纯利润,2016年顺利脱贫。后来,罗成芬一家搬进了易地扶贫搬迁聚居点,两个儿子也顺利就业,又养了50多只鸡,办起了乡村茶馆。廖天伟和程宗武,分别兑现了当初的承诺。

“帮扶干部与贫困签订承诺书,向贫困户承诺‘无帮三包’,增强了他们的责任感,贫困户向帮扶干部承诺‘五自三主动’,则能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从而形成脱贫奔康的强大合力,促成双向承诺的兑现。”巴州区委组织部一负责人表示。

永不枯竭的“第一资源”

致富奔康,建设美丽乡村,人才是最为宝贵的“第一资源”。

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不高,视野狭窄、思想僵化,这是过去人们对农村干部的固有印象。以巴中市南江县为例,2017年村“两委”换届前,60岁以上的村干部占到了20%,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多达41%,大专以上学历的仅占12%。近两年,随着一股年轻力量的迅猛成长,这种局面在悄然改变。

走农旅融合之路的恩阳区下八庙镇安居村一隅

今年30岁的杨天兵曾在部队服役,2013年,转业后在成都一家战训基地当教员。为了照顾年迈的父母,他回到家乡工作。2017年3月成为南江县东榆镇(现集州街道)跃进社区文书。初到社区时,毫无基层工作经验的杨天兵一度很迷茫。后来,他报名参加南江县小河职中的村级干部专修班,通过脱贫攻坚、基层治理、产业发展等方面的理论和实践教学,杨天兵逐渐找到了“感觉”。

2017年,南江县试点村党组织书记异地任职,以解决村支书履职中的优亲厚友、办事不公等问题。当年11月,杨天兵交流到公山镇五星村任党支部书记,顺利化解该村长达5年的土地征用补偿遗留问题,“这个年轻人不简单!”村民们纷纷竖起大拇指。

早在2016年,南江县为解决农村人才匮乏问题,培养一批后备干部和致富带头人,依托小河职业中学,开办长期(三年)、中期(一年)、短期三种村级后备干部专修班,县财政每年拿出200万元,面向返乡农民工、复员退伍军人、在职村(社)干部等群体进行培训。后来,专修班升格为巴中村政学院。

据南江县小河职业中学校长、巴中村政学院校务委员李勇介绍,截至目前,已开设中期班6期。培训对象从返乡农民工、退伍军人、大学生村干部、回乡创业能人等10类人员中遴选,按照村推荐、乡遴选、组织部审核程序,共筛选学员400多名。其中80%进入了村两委,30%以上成为村支书、村主任,70%以上成为当地致富带头人。村干部平均年龄下降了10岁,农村基层矛盾比过去下降了30%以上。

如何让基层人才留得住,南江县从经济经济和政治待遇给予双重保障。南江县委常委、组织部长苏伟介绍,2019年,南江县将村支书的基本工资提高到了2000元/月,同时每年还有绩效报酬。如果兼任村主任等职务,加上异地任职的交通补贴等,一个月能有4000多元的收入。在政治待遇方面,打通农村基层干部的上升通道,每年都会在异地任职村党组织书记中定向招录一批乡镇事业人员,对聘期内三年年度考核为“优秀”的村党组织书记,优先推荐其进入乡镇领导班子等,从而确保农村人才队伍不断档、不枯竭,始终充满蓬勃活力。(图片由巴中市委宣传部提供)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