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批四川历史名人•陈寿⑧|《三国志》若改名《汉末晋初志》,还会有流量吗?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0-07-03 14:28 112662


封面新闻记者 杨帆

6月5日,经实施四川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工程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第二批四川历史名人正式出炉,《三国志》作者陈寿榜上有名。四川省作协副主席、《四川文学》主编、作家罗伟章认为,陈寿的入选名至实归,“就算他是第一批四川历史名人,这也无可厚非。假如没有《三国志》,之后会不会有《三国演义》,我们今天对三国这段历史会不会有这样的记忆?这个很难说。”

罗伟章

在罗伟章看来,《三国演义》虽好,但离伟大还有一步之遥。“要是罗贯中能写出人物的自我审视,能多一些生命情怀,他和他的书,会是多么伟大呀!不伟大,但照样好。苦难中出华丽,卑微中显巍峨,纷乱中见秩序,在罗贯中笔下都有,而且他贡献了众多符号性人物,比如说到诸葛亮,自然就代表足智多谋和公忠体国,说到关羽,即刻会想到绝伦逸群和义薄云天。”

罗伟章称,其实《三国演义》的主体和源头故事,是《三国志》给的。一件事情发生了固然重要,发生之后记录下来,或许更加重要,因文明由此生焉:经陈寿记录,历千年累积,而有了《三国演义》。“三国”这个称呼,也是陈寿首创,至少是在书里首创。“从王朝划分,本无’三国’之谓,其前段,属东汉,后段,属魏晋,但陈寿以’三国’命名,形象地昭示出朝廷暗弱、鼎足而三的分裂格局,且音节响亮,柔软的美学与坚硬的事实达成和谐。若改为《汉末晋初志》,一点劲也没有。”

陈寿

在第二批四川历史名人名单公布后,罗伟章写了一篇文章《陈寿:为三国命名》,洋洋洒洒数千言。文中他指出,著作家能为事物命名且被普遍承认,是很大的本领,也是很大的功绩。更重要的是,陈寿比较如实地表达了汉末至魏晋的英雄观:推崇功业,道德退隐。这种英雄观与儒家学说相悖,所以成了乱世。但它提供了另一种精神维度:注重个人价值的彰显。

罗伟章说:“当然我们现在也希望探讨,陈寿为何能以这样的眼光和笔法写出《三国志》?”他指出,陈寿生活在那个动荡年代,因不事权贵而多次被贬谪,人生经历坎坷。他将修史作为一项业余爱好,耗费十年完成对《三国志》的编纂。这是一项非常了不起的创造。

《三国志》

《三国演义》


“陈寿选取题材时,其实就反映了自己的政治观和历史观。”罗伟章说,三国时期出现了很多英雄,包括诸葛亮、关羽等,他们的“忠”“义”“智”等精神,深刻影响了中华文明。而在《三国志》中,这些都被着重体现出来了。罗伟章说,中国古代的历史,其实是帝王史,但陈寿在书写当权人物时,能够抽出一些笔墨,瞄向当时的民间,其实已经非常不容易了。这也能体现陈寿作为一名史学家,关心民间、关注人民的胸怀。

“三国”里的刘关张成为“英雄”的代名词

一位作家眼中的陈寿,肯定会和历史学家眼中的陈寿有所不同。罗伟章高度认可《三国志》的文学性以及陈寿的笔力。他称,中国的史学与文学,都脱胎于经学,文史不分家这种又好又坏的传统,从《诗经》就开始了,到司马迁,成为集大成者。沉入睡梦中的刘邦显现的是一条龙,是史学还是文学?司马迁的晚辈陈寿,写代表“君德”的青龙“数屈于井”,是史学还是文学?“设若陈寿没有文学家的笔力(甚至包括想象),崇尚文史不分家的同代和后世,根本就不会认他。”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