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故事会:百年回望⑧|特供烟田的来龙去脉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0-07-02 17:35 196991

“有茄有故事 长城故事会”系列报道之8

特供烟田的来龙去脉

文/仲伟

对于很多人来说,中国雪茄烟叶种植是“神秘”的,而这种神秘感来自于什邡烟叶一次次的“特供”。从明清跨越至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特供”不是一种偶然,而是什邡得天独厚的自然气候与历史人文相互融合的结果。

大泉坑十亩特供烟田

大泉坑十亩特供烟田

什邡位于成都平原北部,处于神秘的北纬“烟草黄金”纬度的地理优势,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全年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土壤属紫色土类型,种烟区多为新冲积壤土,土壤保肥保水能力强,并且沟渠纵横,蛛网密布,灌溉便利,非常适合烟叶生长,出产的雪茄烟叶,堪与古巴烟叶媲美。这些都使得什邡这片沃土成为了雪茄烟叶种植的不二之选,这就为什邡雪茄不断的特供历史赢得了先机。

据上世纪六十年代卷制“长城”特供雪茄的“132”小组老师傅黄炳福回忆,特供雪茄,技术要求特别严格,首先在选料上,“特供”严于“出口”。首先,要选上好的烟叶,这些烟叶均产自什邡大泉坑的油沙地。当年“132”小组成员使用的原料就来自什邡大泉坑的十亩特供烟田。

据曾经负责特供烟田烟叶种植的技术员介绍,这十亩田的选择对地形和土壤的要求极高,要求是处于半山的油沙地,土壤中要有丰富的矿物质营养元素,既能灌溉便利又要排水方便,烟田周围的生态环境要清新干净。综合很多因素后,特供烟田落户在了大泉坑,而这只是完成了十亩特供烟田优质原料的第一步。

有了田,技术员还要考虑生产技术方案的问题,包括烟田的前茬作物、轮作作物、种植模式、育苗方法、施肥种类、施肥数量、田间病虫害预防管理措施、采摘成熟度、调制棚的建法、烟叶的调制工艺技术等细节上都有考究,每一个环节都讲求两个字“到位”,不能少也不能过,每一片烟叶都是精心培育的宝贝,经多年精心选育、调制,什邡雪茄原料烟品质独特而优良,光泽鲜明,油分充足,燃烧性好,灰色极佳,但因特供田产量有限,所以非常珍贵。

水分含量11%的秘诀

好料源自好原料,优质原料基础之上,亦要巧妙工艺与之相配,否则只会暴殄天物。

据什邡雪茄厂老一辈配方师回忆,长城特供雪茄采用特制秘方处理烟叶,在特定温湿度环境下卷制,从烟叶进厂到雪茄成品,需经230道工序。仅就烟叶处理最考究的就有三道处理工序:一是浇洒适量川产白酒并放入蒸锅熏蒸,二是用特级花茶水浸泡并晾干,三是用桂皮酒浸润并晾干。通过这三道工序,不仅可以祛除杂气,提高含氮类高分子的转化,丰富味道,而且刺激性小。

为保证烟支质量,“132”小组成员对生产中遇到的每一个问题都要费一番琢磨。初时,特供雪茄总是被抽了三分之一,而以前从什邡来的雪茄,最多只剩五分之一。为此,小组成员当晚即召开讨论会,将雪茄烟头捻碎仔细观察,北京市委委派人员危德纯拿起一个烟头重新点燃,他一下意识到烟支的温度很高,夹烟的两指明显感觉灼热。经过几天的研究,烟支发烧的答案终于找到了。原来,以前在什邡雪茄厂卷制雪茄时烟叶中水分含量为13%,当烟支送至北京时,含水量下降到11%,符合标准。而雪茄生产小组迁移到北京时,处理烟叶时仍采用13%的水分比例。次日,生产小组将烟叶中水分直接处理至11%,发现雪茄几乎被抽完了。

1978年底,“132”小组停止生产。1984年10月,“132”小组正式宣布解散,但这一段历史却将作为什邡雪茄乃至四川烟草的荣耀而载入史册。

虽然特供时代早已远去,但生产“132”特供雪茄的工艺技术传承了下来,“特供烟田”也作为历史见证保留至今。并且,通过不断挖掘提炼与探索创新,什邡雪茄已形成加料发酵、低温醇化发酵、快速工艺处理等新的核心技术。这些技术不可复制,也就形成了什邡雪茄别具一格的气质。

评论 2

  • 仙女下凡 2020-07-31

    涨知识

  • 北海之滨 2020-07-13

    [得意]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