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四川威远培育特色产业 助力脱贫攻坚

封面新闻 2020-06-30 20:50 36495

黄德封面新闻记者 昔兴琪

通过产业扶持实现脱贫致富

威远54个贫困村能实现“蝶变”,离不开因地制宜发展扶贫产业,离不开各级各部门帮扶队伍的鼎力相助,更离不开贫困户们拔穷根、勤致富的自强不息精神。

在新场镇卡房村15社的吴正友家中,他正在猪舍内投喂饲料、打扫猪舍卫生。通过近几年的生猪养殖,他已经从一名因病致贫的贫困户转变为“养猪大户”。

2015年,吴正友的儿子因为意外引发心脏病,便回到家乡治疗,前后共花费五六十万元的医疗费,不仅花光了家里的积蓄,还欠下了不少外债。

好在有帮扶队伍的帮助,吴正友逐渐走出困境。如今他已经发展起了五六十头生猪养殖,前段时间,卖出了20多头生猪,纯利润就有4万元。

龙奉村黄桃种植大户周光书,2014年被识别为贫困户。

“虽然身有残疾,养猪又遇生猪垮价亏损,但他没有自暴自弃。”龙奉村第一书记周林春告诉记者,周光书通过近几年的黄桃种植,年收入十多万元,如今他已经还清了外债,还成了村里的产业致富带头人。

严陵镇兴家村康婷服装加工厂负责人刘小康,因为先天残疾,不能干重活,2009年母亲又瘫痪卧床,一家人生活变得艰难,2014年刘小康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村“两委”和帮扶单位的帮助下,他拿出仅有的一点积蓄,发展起了小家禽养殖,并在承包地和自留地种上了无花果和季节性蔬菜,2015年,他成功地脱了贫。

2016年,刘小康的母亲去世后,他便决定外出务工学习一技之长,辗转多地,却都因为腿脚不便被辞退。

“我虽然脚有缺陷,但‘手上功夫’还不错,我可以扬长避短找个技术活。”刘小康回忆起当时情景说道。在找准方向后,刘小康便在成都的一家制衣厂“扎了根”,通过勤学苦练以及虚心请教,短短一年时间,刘小康便得到企业老板的赏识,成为一名技术管理人才。

2018年,为了回馈家乡,刘小康回到兴家村办起了“康婷服装加工厂”,为本村及周边村民提供就业岗位60余个,让村民每月在家就能挣到2000元。

“党和政府已经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帮助,脱贫致富更应该靠我们自己。”6月22日,刘小康告诉记者。

“刘小康不仅自己致富,他还用实际行动给周围的人作了个好榜样。”兴家村党支部书记王桂兰说,刘小康通过农民夜校,每月义务为村民授课,不仅传授缝纫技术,还亲身讲述自己的创业故事,鼓励村民知恩感恩、奋发图强。

加强统筹规划引领产业发展

今年以来,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威远各镇、各部门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加大帮扶力度、落实帮扶举措已取得一定的成效。

6月22日,记者从威远县农业农村局获悉,全县在发展主导特色产业、促进三产融合发展、加强农产品产销对接、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强化产品技术支撑等方面均下了大力气,旨在促进农业扶贫产业的发展。

具体而言,在发展主导特色产业方面,威远正立足于现有产业基础,突出“东药材+南无花果+西樱桃+北茶叶+全域生猪”产业布局,把现代农业发展与产业扶贫相结合,将贫困村纳入到现代农业园区范围内,创造条件让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到地方特色产业发展中来。

在加强农产品产销对接方面,威远县组织企业参加展会,不断提升农产品品牌知名度,并通过电商和品牌直销店,线上线下同步经营,不断拓展威远名优农产品品牌影响力,已组织参加各类农博会、农交会推广贫困村优质农产品1次,正积极谋划第六届无花果采摘节。同时积极引导贫困村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开展“三品一标”认证,申报使用“甜城味”等区域公用品牌。截止目前,“三品一标”产品数已达62个。

……

脱贫攻坚工作虽将收官,但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仍将持续。威远县将按照市委、市政府脱贫攻坚战略部署,围绕“12345”现代农业产业提升行动和“351”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方案,坚持将农业产业扶贫工作与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以现代农业园区为抓手、以农业科技力量为支撑,以农村改革为动力、以新型经营主体为纽带,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大力推进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带动贫困村错位发展,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