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布洛哈村和它的云端公路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0-06-30 13:05 79573


封面新闻“双决”报道组 四川凉山报道

从凉山州布拖县出发,沿连绵的盘山路一直走,翻过四座大山,再穿过两个山洞,路的尽头,就是阿布洛哈村。

村子坐落在西溪河峡谷近山顶处,三面环山,一面临崖,云雾一来,这个只有65户的村子,便隐没在崇山峻岭中。

悬崖上的阿布洛哈村

阿布洛哈村是中国最后一个不通公路的建制村,从这到最近的乌依乡,徒步到这里要走近4小时,建村以来57年里,许多村民都不曾走出这大山。

村里几代人都不曾想到,天堑悬崖,也会变成通途大道。2020年6月30日,阿布洛哈村至拖觉镇“金通工程”乡村客运班线正式开通,村子不通公路成为历史,也标志着四川全面实现100%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通客车。

阿布洛哈村的通村公路

寻 村

山上的云雾,说来就来,车开着开着,几分钟前还能见的远山就已被遮住。看到前面路边有人放牛,我们第三次停车询问,对方仍手将指向道路前方,云雾深处。在山里绕了3个小时后,我们仍未到达那个地图上都难以找到的村子——阿布洛哈村。

雾越来越浓,盘旋的路仿佛没有尽头,我们甚至开始怀疑,这条路是否真的通往阿布洛哈村,直到看见200米外突兀出现的洞口。穿过两条隧道,迎着眼前的亮光,我们终于看到了一片开阔地上的村子。

“阿布洛哈”彝语意为“封闭偏远、人迹罕至的地方“,虽地处偏远,又是穿洞而见,但这里却并不是“桃花源”。2013年,这里被纳入极度贫困村,直到2019年底,全村还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9户,182人未脱贫,贫困发生率71.94%。

阿布洛哈村支部书记吉列子日

村支部书记吉列子日站在村口等我们,他1米76的个头,皮肤偏黑,有一双宽厚的手掌,今年才25岁。当听到同事补充介绍他是“布拖县最年轻的村支书”时,他腼腆地笑了笑:“我还是长得有些着急了。”

沿着碎石和泥路,吉列子日把我们带到了他的“办公室”,是村上小学里的一间房,房里有一间大的会议桌和一个上下铺,墙上还贴着吉列子日和村民一起修建水利工程的照片。

吉列子日曾是村里最早到大山外读书的孩子,从小向往外面世界的他,最终还是回到大山里,“我知道出山有多不容易,所以想回来帮助更多人走出去。”吉列子日说,说起回来的初衷,吉列子日看了一眼大山,回忆起从小到大和出山之路的故事。

阿布洛哈村支部书记吉列子日,他身后是村里的老路

出 山

近70度的斜坡的路,呈“之”字形沿山而上,路上铺满大小不一,棱角分明的石头,一不留神,脚下就会打滑,吉列子日大步向前走着,边走边提醒:“脚要斜着走,不容易滑。”

即使熟悉路的村民,走这条路到乌衣乡也要3个多小时,这条村民世世代代走的老路,也是阿布洛哈村每个小孩成长的必经之路,不为出山,也为生计。

阿布洛哈村分为四个组,一二组位于山上,三四组临近山下河谷。山上缺水,水土流失严重,没有种植水稻的条件,只能靠人背马驮的方式从外界获取大米,一些基本生活物品和外出就医,也都靠这条老路。

阿布洛哈村的老路

如果遇到有人受伤或生病,急需出山,情况则更加严重,需要全村男子一起出动。吉列子日清楚记得,2016年有个妇女得了急性阑尾炎,全村四个组在家的20多个男子就集中在一起,用树枝编了一个简易担架,4个人一组每走四五百米就轮换一次,采取这种接力方式,抬了7个多小时,才送到山底下的医院,“当时我们是一口水都没喝,一点没歇。”吉列子日说。

6岁时,吉列子日就被父母带着走上了这条路,“那时候路走到一半,还必须让他们背着走,要不走不动。”吉列子日说,他回忆,当时路只有一人宽,后来逐步加宽后,才能人和马并行。

2007年,吉列子日读书时,村里还没小学,许多父母嫌孩子上学路太远,就让孩子去放牛放羊。“我的父亲读过书,所以坚持让我去乡里读小学。”吉列子日说,为了不把时间都浪费在路上,他只能每周五下午回家,周天下午再回学校。

读了书之后,吉列子日更想去外面看看。就这样,他一路读到西昌,考了大专,毕业后正碰上村支书换届,就决定把自己所学的带回家乡。

当上村支书后,吉列子日更深刻感受到,无论是想改善生活条件,还是发展产业和教育,都受到交通的制约。阿布洛哈村第一书记在《村情手册》上曾这样分析贫困原因:由于历史原因,该村与外界沟通较少,交通不便,求学不便,全村老人及中年基本无教育,无法外出打工……

为了让村民多出去看看,改变观念,吉列子日也想过不少办法,对那些不想让孩子上学的父母,吉列子日就以去城市一日游的为借口,实际上是想带他们去城市里体验下不识字的感觉,当时有家长只会认标志,连厕所都找不到时,吉列子日趁机说:“你看不识字连厕所都找不到,你为什么还不让孩子去读书。”

这次经历让吉列子日认识到,他们在阿布洛哈村呆了太久,大山就像横在内心的一堵墙,只有走出大山,才能真正改变观念这种以旅游的方式把大家带出山显然不是长久之计,只有路修好了,才能让村民更加积极走出去。“但当时也只想怎么把老路修得更好,从来没想过能有通车的新路修到村口。“吉列子日说。

被群山环抱的阿布洛哈村

修 路

从阿布洛哈村村口回望来路,如果天气晴朗,可以清楚看见通村公路最后一段经历的地貌:先是一段缓坡下的的沿山公路,在前方山体突然变成90度的峭壁时,第一条670米的隧道穿山而过,随后是两山间的峡谷,一条长30米的钢架桥横跨期间,最后又是一条长361米的穿山隧道。隧道的出口正上方50米处,时常铺着整齐的长方形状云雾,依附山体漫延开去,将整条路包裹起来。

复杂的地形和坚硬的石质,给通村公路的最后1公里修建,造成了十分大的困难。

从2018年到2020年,这条路,阿布洛哈村村民已经等了太久,有的村民甚至在通车之前,就已买好摩托车。

时间回到2018年,8月12日,吉列子日清楚记着这个日子。这天他早上6点就醒了,很久没有这么激动过的他,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道路施工测绘队。其实,在5个月前,吉列子日已经把要修路的消息,在村民大会上说了,但大家都不信:那么陡的峭壁,怎么可能修得过来?

施工方的一段记录也印证了村民的想法:2号、3号隧道本不在规划内。初步规划是沿着绝壁,开挖一条挂壁公路通往阿布洛哈村。但难度非常大,而且极其危险。后来才改为开挖隧道的方案。3号隧道长361米,耗时65天。2号隧道长670米,石质坚硬,最难挖。从今年1月起,3台挖掘机、2台装载台、35台拖拉机、80多名筑路工人日夜奋战,终于在5月15日晚,把高6米、宽4.5米、长670米的2号隧道挖通。到6月30日,布拖县阿布洛哈村至拖觉镇“金通工程”乡村客运班线正式开通。

阿布洛哈村的通村公路

吉吉尔贵是当地村民,本来经营着当地一家小卖部,他参加了两个隧道的挖掘工作。他回忆,2019年隧道开掘时,每天能看见围观的村民,他每次忙完回到村里,也有亲戚朋友问他施工进度,人们开始更加关心修路的进程。路通了以后,他又在村上的安置房建设找了活,一天能挣200块。“以前进货都是我跑,现在路修好了,进货是用车拉过来,小卖部就给老婆打理了。”吉吉尔贵说。

同样是在2019年底,村民且沙色聪卖了他的红色矮种马,添了3000元买了一辆摩托。路要通了,马也没用了,路修到哪里,且沙色聪就把摩托停到哪里,现在每个月遇上进货赶场,他都会骑上摩托车,去镇上转一圈。

6月30日,天下着雨,山间的云雾又起。一辆黄色小巴接了村民,很快驶进云雾里。路又看不见了,但每个阿布洛哈村村民都知道,这条路将通往哪里。

评论 22

  • 王河杨萍 2020-07-02

    全面奔进小康生活

  • 三虎 2020-07-01

    好美!

  • fm499530 2020-07-01

    不容易啊!

查看更多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