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口述|广乙舰管带林国祥(下):后人曾是红色贸易公司成员

封面新闻 2017-10-31 11:47 47571

封面新闻记者 王国平

108年前,一只挂着大清龙旗的舰队行驶在中国的南海,这是中国政府第一次有计划的巡航西沙,命名岛屿。

这次航行的航海总指挥就是甲午海战的幸存将领林国祥,这一命名过程也成就了林国祥的“千秋功业”。

78年前,日本人占领广州后收编珠江上的江防舰队,林国祥后人不肯替日本人做事,放弃艇长的职位,毅然离开。

68年前,林国祥的孙辈儿,作为地下党红色贸易公司的成员,为人民解放军采购渡海作战西药、船只等军需用品,为新中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9年前,汶川地震后,林国祥的曾孙林其浩多次来到四川,参与、审核了地震灾区古建的修缮方案等抢救保护工作,得到国家文物局的“特别贡献奖”嘉奖。

发生在123年前的那场战争,不仅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命运,同时也改变了北洋水师众将士和其后人的命运。

对于林其浩来说,自1867年16岁的曾祖林国祥回国到福州船政开始,家族的百年历史便和国家的历史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一部百年林家史,不仅是一部中国近代海军史,也是中国百年历史的缩影。

今年6月,林国祥四代孙林其浩在致远舰出水文物展览现场。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与林国祥是船政学堂的同学,还曾在同一条军舰上任职,当年两家在广州的府邸也曾临近。

千秋功业

收复东沙 巡航西沙

甲午战后,林国祥被清廷重新起用。1896年夏,林国祥、程壁光等六人被派往英国监造订购“海天”、“海圻”号两艘巡洋舰,重建中国海军。这两舰也是清末最大的巡洋舰。

当时,英国报纸曾对在船厂举行的交船仪式进行了报道,林国祥娴熟的英语水平曾让英国记者大为惊叹。根据报道林国祥当时职务是Captain Lin Kok cheong chief of the resident chinese inspectors(常驻的首席中国检查员),今译为主任监造委员。

当时,英国报纸曾对在船厂举行的交船仪式进行了报道,林国祥(花束正后方者)娴熟的英语水平曾让英国记者大为惊叹。花束左后方应为程壁光。

1899年舰成回国,林国祥又回到广东水师任舰队左翼分统,这一年他48岁。

1909年,广东水师提督李准率舰南巡西沙群岛,在这一次巡海中,林国祥被委任为航海总指挥。

这是中国政府第一次巡航西沙,前后总计23天,为南海诸岛命名,随船的测绘人员绘制了西沙群岛总图和西沙各岛分图,为维护中国南海疆域完整作出了贡献。

承担此次出航任务的正是“伏波”和“琛航”舰。在马尾海战前,林国祥曾先后担任伏波、琛航两舰的管带。马尾海战后,琛航沉没,伏波重伤,战后慈禧亲自写下朱批要将两舰打捞、修整,修葺后两舰重披挂上阵投入使用。

这两艘老旧舰船,是中国海权的见证,行前林国祥给这两位老伙计进行了仔细检查。

李准在《巡海记》中曾有详细的描述“船上之锅炉机器,应修理者修理之。凡桅帆缆索,无不检查。其铁链之在舱底者,概行拉出船面,林君节节以锤敲之,其声有坏者,立以白粉条画之为记,概用极粗之铅线扎之,防其断也。”

林国祥亲自检视两舰,一节一节敲击锚链,此时他一定会想起25年前的马尾海战,15年前的甲午海战。

这次巡视,也耗尽了伏波和琛航二船最后的气力。据李准《自编年谱》记载,返回广州后,两船已朽坏不堪驾驶,招商变价以广东水师公所建无线电台之用。

林国祥在西沙巡视中以其娴熟的航海经验,为这次远航的成功作出了重大贡献。

李准在《自编年谱》中记载:“沿海皆暗礁,危险万分。且伏波、琛航二船与余齐年,朽腐堪虑,若非林国祥、吴敬荣二君之老于驾驶,精细谨慎,则恐无生还之望矣。”

和林国祥一起的吴敬荣,也参加过甲午海战,时任广甲舰管带。在此之前,两位甲午幸存将领还合作收回了被日本人占领的东沙岛。

这次极具历史意义的南海主权巡视,也成为林国祥作为海军将领最后的荣光。

当时,军舰每到一处皆勒石命名,鸣炮升旗。其中有一岛屿,以林国祥的家乡命名为“新会岛”。

当时以这两艘军舰命名的“琛航岛”如今依然沿用,“伏波岛”则是现在的“晋卿岛”。

当时媒体对收回东沙岛的报道,里面提到林国祥和吴敬荣的事迹。

身后荣光

诰封号“武显将军”

在南巡西沙群岛后不久,林国祥就去世了。

此前,由于动乱年代族谱资料遗失,林家对于林国祥具体去世日期一直都是根据墓碑记载推断。

林国祥的四代孙林其浩说,林国祥墓碑上刻有“宣统元年重修”字样,宣统元年是1909年。

林其浩说,我们家根据这一信息,一直认为是林国祥是在巡视西沙结束时去世的。家族传说,当年林国祥的棺材被快船运送回新会大泽北洋乡安葬。

“由于去世的突然,从海上运回老家后,可能立即进行了简单安葬,不久之后坟墓又进行了修葺。”林其浩说。

不过李准在其《自编年谱》中记载了另外一个日期:宣统二年九月,(载洵会同萨镇冰)又出洋过香港,余又往迎,知都统林瑞嘉游戎已于七月病故,洵王、鼎铭各有赠恤,以其为海军耆宿也。

林瑞嘉就是林国祥,瑞嘉是他的号,李准在年谱中多次以此称呼。此前曾有资料说林国祥又名“瑞喜”,显然是瑞嘉的讹误,林其浩也表示没有用过“瑞喜”之名。

按照李准记载林国祥去世的日期是宣统二年的七月,即1910年的8月,去世原因是“病故”,这一年林国祥59岁。

但墓碑上为何是“宣统元年”,要解开这一谜团还需要更多的佐证。

不过,林家的家族史也流传,为表彰林国祥的功绩,清廷诰封他为“武显将军”,派载洵到位于广州的龙导尾(今在海珠区,与邓世昌宅临近)的林家“将军第”吊唁。

当时载洵年仅23岁,是宗室里的少壮派,他和海军提督萨镇冰任筹办海军大臣,负责设立筹办海军事务处重振海军。

林其浩说,如今林国祥的墓碑上还刻有“清诰授武显将军显祖考国祥翁林公”等字样。

林国祥墓的碑文。(新会博物馆 林文斌 供图)

今年7月,林国祥老家的新会博物馆曾对此进行了调查。据博物馆副馆长林文斌介绍,林国祥墓现在保存较好,未来还会加强管理。

林国祥的三弟林国裕去世的要早一些,1907年,是林国祥操办的葬礼。

五弟林国禧1924年去世,墓碑上刻着他生前在清朝时担任过的职位:水师提标中营四品顶戴尽先守备。

林其浩说,这两方墓,现今已无法找到,家中只留下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他的爷爷抄录的墓碑文字。

林国祥墓。(新会博物馆 林文斌 供图)

故事传家

孙辈为新中国外贸人才

林其浩是林国祥的四代孙。

林其浩说,他从小就听爷爷讲述曾祖林国祥、林国裕、林国禧的历史。

林其浩的爷爷在家中排行老三,林国祥去世的时候,他只有11岁。

“爷爷怕我忘了,还特意手写了一篇文章,以家谱为主线,讲述我们家祖先的来龙去脉。写完还告诉我‘你可千万别忘了!’”林其浩说,这些也影响着家里的后人,自林国祥开始,林家的家事便与国事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因为受到家庭的影响,林其浩的爷爷也曾和舰船有一段渊源。

“民国时期,我爷爷做过在珠江上巡视江防的艇长,”林其浩说,“因为北洋水师后裔都视日本人为世仇,所以在日本人占领广州后,收编珠江的江防舰艇时,我爷爷不肯替日本人做事,毅然离开。”

林其浩说,爷爷的英语好,凭借语言优势他转行到一家英国洋行做贸易工作,“我父亲共有兄妹八人,当时全家生计靠爷爷一人工作支撑。”

解放初期,林其浩的爷爷作为公司骨干曾有机会带着全家随迁到香港,但他看到了新中国光明前景,放弃了去香港发展的机会。“他还沿袭林道解的做法,把自己三个大孩子,我父亲、二叔、三姑和姑父送到新政府工作。”林其浩说。

林其浩的父亲解放前也曾在汕尾航海学校学习驾驶,毕业后在中共地下党主持的一个商行做贸易工作。

林其浩说,在解放沿海岛屿战役中,父亲受公司委派曾来往香港采购西药和船只给前线补给。“那时受西方国家封锁的影响,香港是极少数的几个采购渠道之一,当时在香港和深圳之间传递文件,东西要藏在鞋垫里,根据执行任务的需要,工作人员还可以配枪。”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北京的各大部委到沿海城市招干进京,林其浩的父亲由于外语出色,被经贸部录用。

当时先送到南京外语学院进行学习和甄选工作,“但后来学校领导跟父亲单位的领导说,他不用学了,再学我们就得留下他,让他当老师了。”林其浩回忆说,“一般学院要学习半年,父亲只学了三四个月。返回北京后,组织给他安排工作。”

林其浩在出生十个月后就被送到广东的爷爷那里照顾,他的父亲则作为首批工作人员被派到中国驻英国代办处的工作。

“当时国家经济困难,号召驻外人员为国节约外汇,我10岁之前只见过父亲一面。”林其浩说,当时是父亲出公差到香港路过广州来看望爷爷和我,就在广州停留了几天。”

“文革”期间,林其浩的父母由于是林家的历史及海外关系而受到冲击,被下放到河南息县五七干校。

“文革”结束后,中国与世界各国开始恢复正常邦交,需要外交和经贸人才,林其浩的父亲作为技术型人才,被派往中国驻波兰大使馆商务处工作。中美建交后,他从波兰被派到了美国,在驻纽约总领事馆工作。

改革开放后,林其浩的父亲根据安排在美国成立了贸易运输公司,继续为国服务。公司地址当时就设在美国纽约世贸中心。

林国祥故居。据新会博物馆副馆长林文斌介绍,故居位于新会大泽镇北洋村六村五巷41号,青砖墙身,宽10.5米,深14.2米,建筑面积149平方米,通高约5.8米。前部二楼及屋檐已经拆除改建,已空置多年。(新会博物馆 林文斌 供图)

家国历史

“这一百多年来在我们家不断传承”

林其浩说,他的二叔当年考入人民解放军空军。早年在北京南苑机场担任战斗机保障工作,后来转业到地方,进入科研机构工作。

“爷爷曾经自豪地跟我说,我们家是光荣军属、干属。”林其浩说,“这一百多年来在我们家不断传承的就是这一段家国历史。”

作为家国历史的传承者,林其浩说他最希望的就是能给先祖林国祥公正的历史评价。

“说清历史,现在看来这一步已经完成了。”林其浩说,家里始终惦记的,是应给林国祥一个历史地位。

2014年9月17日,甲午黄海海战纪念日,林其浩作为北洋将士后裔代表之一来到山东刘公岛祭奠。

但是林其浩发现,在刘公岛的北洋将士名录墙上没有林国祥的名字。

“如果说,参加甲午海战的广乙舰是广东水师不属于北洋水师,但在威海卫保卫战中林国祥已经被任命为济远舰管带,他已经是北洋水师的人了。济远舰逃将方伯谦的名字都刻在名录墙上,为什么不能把林国祥的名字刻上呢?”林其浩说。

林国祥和甲午战后遗存的海军精英,不仅在甲午战后重建海军,更主要的是他们为中国留下了海军的种子,延续了中华民族的海权意识,这一点对今天来说尤为珍贵。

作为林国祥的第四代孙,林其浩没有继承家族的海洋事业,而是延续了先祖林道解的手艺:古建修缮。

作为古建修缮专家,林其浩现在是国家文物局专家库中的古建及近现代建筑专家、商务部援外司专家,长期负责故宫、雍和宫等国内文物古建的修缮工作。在汶川地震后,林其浩又多次来到四川,参与、审核了地震灾区古建的修缮方案等抢救保护工作,得到国家文物局的“特别贡献奖”嘉奖。

“我始终坚信,自己的先人是个很了不起的人。虽然甲午战争的确战败了,但北洋水师是为国家、为民族英勇献身的群体。”林其浩说,“在家国历史的进程中,我以及其他北洋水师将士的后裔们,以实际行动做好后裔能够发挥的特定作用。”

林国祥故居内景。(新会博物馆 林文斌 供图)

参考文献:《北洋海军研究探微》(孙建军)、《龙旗飘扬的舰队》(姜鸣)、《近代国造舰船志》(陈悦)、《中国近代海军史事编年》(姜鸣)、《清末海军史料》、《李准自编年谱》等。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