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凉山上的136次“早安”——挂职干部林华伟的朋友圈 | 凉山,瓦吉瓦 ①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0-06-30 07:55 428697

封面新闻“双决”报道组发自四川凉山

清晨6点半,天刚亮,林华伟就起床了,此时黄茅埂山里的鸟叫得格外响亮。

喝过速食粥,林华伟穿上从成都带来,但已常蒙着层灰的跑鞋,开始每天的“走山”。从合姑洛乡政府走到山顶的马红村,这6公里山路,林华伟走了快三年。

林华伟朋友圈里“早安,合姑洛”配图

“早安,合姑洛”,每次“走山”遇到美景,林华伟都忍不住在朋友圈发这句话,问候这片大山的同时,也是一天工作的开始。

林华伟是一名大学老师,2017年12月22日,他从成都来到凉山彝族自治州美姑县,挂职合姑洛乡脱贫攻坚专职党委副书记。近3年时间里,林华伟“走山”的路从碎石烂泥路变成了柏油、水泥路,他也见证了乡里8个村的变化。

林华伟在“早安,合姑洛”中的自拍

2020年底,林华伟的驻乡工作或将结束。他想记住这里的“走山”生活,记住对合姑洛说的每一声“早安”,更想去留下些能留住的东西……

早安,合姑洛

将近1个小时,林华伟爬到了接近山顶位置。蓝天衬着白云发亮,山脉从脚下延伸到远方,一丛索玛花正在路边盛开。

林华伟把这一幕拍成照片,发到朋友圈:开满大小索玛花的清晨引起极大舒适,早安,合姑洛。从林华伟站的位置,可以望见两旁大山的马红村、合姑洛村和洛觉村,其余村子,还在更远的山外山。

林华伟走在修路前的村道

合姑洛乡幅员面积151.96平方公里,8个村庄分散在大山不同的角落,“扶贫工作必须走到每家每户,眼前的这些大山和更远的山我们都走过。”林华伟手在眼前一划,把几座山包进去,说完,便继续向山上贫困户家中走去。

合姑洛乡3年里,林华伟在朋友圈里说了136次“早安,合姑洛”,照片里的合姑洛变化着四季模样,有春花、夏泉、秋叶和冬雪。

“早安,合姑洛。此地烟霞多。”照片里,一抹青烟绕于山腰。

“云冻长空铺水墨,欲雪不雪天正寒。早安,合姑洛。”照片里,天色阴沉,山体黢黑。

“早安,合姑洛。这里只有两季,烈日下、云雾里。”照片里的大山云雾环绕。

照片里的合姑洛,变化着不同的美,照片里的林华伟,却慢慢变成山上黑土一样的颜色,这也曾让林华伟遭遇一件囧事。有次在村口,他看见一个川A的车,见车主在问路,他走过去想帮忙,“结果他们见我开口就说:‘老乡你好!’。“我说我的确是你老乡,只不过是成都老乡。”每想到这个事,林华伟都忍不住笑起来。

如今,林华伟工作和生活的地方,是乡村小学旁一间小房子。一张单人床,一张桌子,一堆半人高的扶贫材料,加上林华伟囤积的方便食品,就已把空间占得满满当当。“这张小桌子,还是我找了很多地方才找到的。”林华伟边说边打开桌上电脑,半个手肘悬空在外面。

房间角落里,还摆放着林华伟学生从成都寄的护肤品,“涂了这么多护肤品,还是免不了晒黑。”林华伟苦笑道。

3年扶贫工作林华伟肤色变化

三年前的林华伟,还在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当老师,从在学校读书到在学校教书,一直延续着校园生活的单纯,读书,工作,在学校操场跑步,晚上和朋友聚餐,过着标准的都市生活。

当林华伟坐了14小时车,从成都来到合姑洛乡时,他对这个偏远乡村并没多少概念,也绝想不到这个地方对他的改变会有多大,“到了地方一看,感觉要回成都可能就不太容易了”。

不是诗与远方

来乡的第一个清晨,林华伟作息就变了,这也是“走山”的开始。

“第一天5点过就自然醒了,就想像在学校一样去锻炼,还能去看看贫困户。”

12月清晨5点,天还是黑的。

林华伟记得,那天雾很大,只能看见不时有小小的人影迎面走来,身上还背着柴火。后来,林华伟才知道,那是乡中心小学的学生,每周要背一根柴火,交给学校做午饭用。

“当时就觉得那些孩子很辛苦,又冷,天不亮就从家出发了,还背一根柴火。”林华伟说,所以,他到任做的第一件事,是为全乡小学生募集了冬季御寒衣物十件套,“971个学生,联系的爱心企业家大概花了100多万。”

林华伟为学生们募集的衣物

还有次“走山”,也令林华伟印象深刻。

2019年7月,林华伟带了毛毯和洗漱用品去自己的帮扶户,彝族阿妈枯克石子家里。离开时,阿妈非要让林华伟带块腊肉走,林华伟拒绝她时本想用彝话,但情急之下用了英语彝话混合,他本想说“啊嘟-不要”,结果一直说“no 嘟”。一直到出门,林华伟都感觉阿妈一脸狐疑。回来路上,猛然间意识到自己居然对阿妈说英语,“当时自己一个人在路边笑了好久”。

对林华伟来说,早起“走山”,是繁琐工作中少有的独处时光,那是一种独特的心境。林华伟曾经用阿来的一段文字形容自己的感受:我现在坐在群山之巅,我把头埋在双膝之间,感到风像时光的水流,漫过我的脊梁,河流轰鸣,道路回转,我说现在我要独自一人,任群山的波涛把我充满,任大地重新向我涌来。

“走山”途中,他还是会不时想起远方的朋友和学生:他们现在过着怎样的生活?看见朋友圈里晒成都的蓝天,林华伟也会自言自语:成都也有这样的天气,这样的白云,我想我应该回去了。

到大凉山以后,朋友圈实际变成林华伟和外界对话的一个窗口。除了每天日常的“早安”打卡,他还把路上遇到的各种植物拍成科普图文,名为“合姑洛群芳谱”。“商陆”、“鹅绒藤”、“尼泊尔蓼”各种让大家感觉稀奇的植物,都被他收入谱中。

下山后,林华伟日常的工作和大多数扶贫工作者无异,走访贫困户、统筹帮扶力量,调研产业发展情况,以及完成各种表格资料。用林华伟自己的话说是:白天加黑夜,能开会,能座谈,上得了山,入得了户,电脑玩得溜,彝语还得学。

面对繁琐的工作,林华伟也曾一度有些崩溃。3月27日,他在朋友圈发“牢骚”:从现在开始,美姑以外的朋友就不要联系我了。你运动时,我在做资料;你吃饭时,我在做资料;你喝酒时,我在做资料;你唱歌时,我在做资料;你各种花样拥抱生活时,我都在做资料。我为什么读书时不这么努力?我真是一个傻瓜!

“你拍个照片,P下图,大家看着都会觉得很美好,但我们的生活并不是诗和远方。”林华伟说,“走山”在他生活中蕴含着仪式感,他记录下最美好的时刻,更多是为接下来一整天的工作打气。

林华伟(左四)在走访村民

留下能留住的

合姑洛乡山顶上,一群黑色的猪正撒欢奔跑,有的跑到树荫下乘凉,剩下的则摇着尾巴,趴在空地上晒太阳。

林华伟正想带我们走近看,被身后一个声音叫住:“你们等一下,过来给脚底消消毒。”他是贾发奎,驻村工作帮扶队队员,也是从南充来的畜牧专家。

现在这90多头母猪,可是贾发奎的宝贝。为了保护好它们,去年猪瘟严重时,贾发奎就把自己关在猪场,避免和外人接触,不吃猪肉,只吃鱼、豆腐和鸡蛋,让这些猪得以健康成长,到今年8月,这些猪会陆续产出700多头小猪仔。

随着规模越来越大,整个山顶也被规划成乌金猪繁育场。“右手这边是隔离圈,左手是四个母猪房,还有种猪房,入口还有消毒池,现在你们进来都是临时消毒措施。”贾发奎对未来的规划如数家珍。

这一切的发展,源于林华伟的一个思考:路修好了,房子修好了,但扶贫工作人员撤之后,还能留住什么?他得出的结论是:发展产业。

合姑洛村的乌金猪养殖,只是林华伟乡村产业规划的一环。“马红村有高山神州香牧草种植,西门塔尔牛养殖、洛觉村有酿酒厂项目、采嘎村已经建好牛场、山羊养殖合作社、四吉村高山跑山鸡养殖场……”看着整个合姑洛乡的地图,林华伟边指边介绍。

合姑洛村乌金猪养殖厂

除了规模化发展产业,林华伟“走山”拜访的贫困户,也都开始自己的养殖计划。“国家政策好,老百姓都变得有干劲,羊现在养了几十头了,大家精神状态也好了。”这是林华伟“走山”三年感觉最大的变化。现在,村民都住上了国家为他们修建的安全住房,为了进一步改善老乡生活,林华伟联系爱心企业家,为搬迁贫困户捐赠了60万元新居家具奖补资金。

“我之所以每天发‘早安’,也是想反应帮扶干部一个精神状态吧,我们的生活并不美好,但总能发现一些美好的东西。”

林华伟说,在大山里面脱贫攻坚,生活是艰苦的。为了保障大家生活,他还为队员们募集了40万元的生活物资。

6月26日,是林华伟农历生日,他的学生准备从上海、深圳、成都飞到西昌,给老师过个生日,林华伟却因忙于脱贫攻坚未能赴约。他只好在朋友圈里和学生们“云团聚”:只要心在一起,酒就在一起!自朵!(彝语:喝酒)。

“无惧岁月凶残,常怀赤子之心。早安,合姑洛。”对林华伟来说,这三年改变了很多,他给合姑洛留下很多,也把自己的一段岁月留在了黄茅埂的山水间。“就像在合姑洛我一直想成都,回到成都,我也会想念着合姑洛。”林华伟说。

评论 23

  • XjZ12345678 2020-07-04

    听凉歌声好听

  • 人生拐点 2020-07-03

    [得意]

  • fm1080338 2020-07-02

    早安,合姑洛。

查看更多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