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年 上封面丨“80后”学者黄日涵:疫情让我看到这代青年人的责任感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0-06-08 15:16 59026


封面新闻记者 柳青

“这次疫情中,‘90后’、‘00后’表现出的责任感和担当非常明显。我觉得他们体现出来的是中国年轻一代最佳气质,就是发自内心的责任感。”

谈到疫情中的新青年,华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助理黄日涵副教授对封面新闻说,“责任感”是他最为看重的特质。

新冠肺炎疫情深刻改变着中国,作为一名“80后”学者,黄日涵也在疫情中屡屡“出圈”。在疫情爆发早期,他曾多方联络,为援鄂医疗队协调生活物资。2月初,他就已复工,频频在主流媒体上科普和辟谣。除此之外,他还是一位勤奋的内容生产者,已是百万粉丝、亿级流量的视频博主。

    华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助理黄日涵副教授 受访者供图

作为共青团中央青年讲师团成员,今年“五四青年节”前夕,应共青团福建省委邀请,黄日涵直播上了一堂主题示范团课,题目是“疫情影响之下世界格局变化和青年的应对”。这堂直播团课收看人数突破610万,超过福建省团员总数近一倍,黄日涵说,“应该算是破圈层了”。

“疫情对很多人的影响很大,未来要接受的考验也非常多,在变化中如何寻找新的增长点和机遇?” 这是黄日涵常常思索的,也是身体力行的。他认为,对新青年来说,“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要能适应时代改变,迸发出更大活力。”

占领短视频“新阵地”

2020年除夕,黄日涵看到春晚里致敬抗疫医务人员的节目,“那时很多医疗队已出发了,受到鼓舞和感召,一晚上没怎么睡好。在想这样一个特殊时期,自己能做点什么?”

没过多久,一位媒体朋友找到他,“上海医疗队在武汉吃饭的问题当时没完全解决好,问我能不能对接一下。”那是武汉物资最为紧张的阶段,后来武汉当地政府帮忙解决了吃饭的困难。黄日涵求助了在互联网公司的朋友,多方联系,在他们的帮助下为医院送去了微波炉和新鲜水果。此后,他又联系在武汉的学者和律师朋友,动员自己粉丝,“建了一个群,像互助小组那样。当时有很多海外华侨华人、留学生要捐赠的,联系到我们帮忙协调。”

疫情打乱了黄日涵原本计划的春节东南亚之行。疫情初期,虽然只能宅在北京,“我觉得在这样的时刻,还是应该做点事。”于是,除了为武汉协调抗疫物资,2月中旬,他回到了熟悉的媒体评论席上。

黄日涵回忆,复工第一天,他特意坐了地铁,“我觉得在那个时刻,至少得有些感受。北京地铁里空无一人,整个车厢可能就你一个人。说不紧张肯定是假的。”在这样直观的“冲击”下,他一次次出现在公共媒体平台,“广播电视、互联网上都要发声,你需要把想到的、知道的告诉大家。”

2月底3月初,海外疫情“告急”,意大利一度成为欧洲疫情“震中”,当地华人华侨的命运牵动着国人的心。3月13日,黄日涵的个人视频栏目《巧舌如黄》上新。那天之后,栏目保持日更频率。他说,从找选题到录制都是自己完成,“有时还要自己剪视频”。

这期节目发出后的一个多月,《巧舌如黄》视频总流量破亿,截至记者发稿时,“黄日涵副教授”在今日头条上的粉丝超过了80万。

作为共青团中央青年讲师团成员,应共青团福建省委邀请,“五四青年节”前夕,黄日涵直播了一堂主题示范团课,题目是“疫情影响之下世界格局变化和青年的应对”。

除此之外,他还多次参加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等组织的直播授课,“今年应该是短视频和5G快速增长的高峰期,所以短视频上要发力。”黄日涵将短视频社交网站称为“舆论新阵地”,“有了这些平台,最重要的是把知识理念告诉大家。”

讲好中国故事 要接地气

“我觉得所有小孩都会有一个梦想”,出生在革命老区福建龙岩市长汀县的黄日涵,因读到了周恩来总理的外交故事,萌发了成为外交官的梦想。而与这个梦想对照的现实是,“龙岩是山区,那时从龙岩到厦门需要至少10小时左右,如果到北京的话就更费劲了,要先坐汽车到江西,再换火车,可能需要两三天。”

就是这个怀揣外交官梦想的“龙岩少年”,高考志愿选择了国际关系专业。黄日涵说,后来走上学术道路,“其实离小时候的梦想是很近的。我前两天看了一下航旅纵横,飞了97万公里。绕地球一圈4万公里,大概可以绕二十多圈了。”

“我觉得对中国有两种认知误区,要么是觉得还特别穷,要么觉得都是土豪。”于是,几年前在国外访学期间,他需要给当地学者或民众讲述,中国早已不是当年积贫积弱的模样,“放烟花并不稀奇”“中国城市里也有出租车”,另一方面,他也要面对在国外点餐时,侍应递过来的高价菜单,再告诉当地朋友,“中国老百姓的生活方式。”

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民心相通成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也让黄日涵思考,如何更好地讲好中国故事?他对记者提到了“李子柒现象”,海外受众通过李子柒,“讲述普通中国百姓生活方式,让外国人看到真实的中国故事。”

这给了黄日涵启发,“中国地大物博,我们在构建国际话题体系时要接地气。”他从亲身经历出发,“原来从福建到北京要50几个小时,现在高铁只要7小时。这是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就是最真实的中国。我希望更多外国朋友知道,中国这些年发生的重要变化,中国人的生活是怎样的。”

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新青年

“我想大家看到了太多的典型例子,‘90后’、‘00后’医务人员,表现出来的责任感和担当,非常明显。”“责任感”也成为黄日涵谈到新青年时强调最多的特质。

他是学者,也是执教多年的教师,“其实对于比我更年轻的一代,我觉得他们整体素质都是非常高的,包括很多‘00后’学生,从他们身上可以看到更多创新和创造力,更多责任和担当,给他们一个机会,他们会把握得非常好。”

熟读周恩来外交故事的黄日涵感叹,“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对我们这代人来说,面临着中国在民族复兴路上的一个爬坡期,可能压力很大,但先辈们也走过长征路,我想这就是责任感。”

疫情尚未结束,新的动能正在迸发。“时代变化太快了,疫情之后的世界可能也会发生大的调整,要有创新力、创造力,还要有不断学习的动力。”这也是黄日涵对新青年的期待,“新青年不仅是一个符号,重要的是做的事能踏踏实实向前推进。只要在你的领域做得很优秀,每个青年都可以成为新青年。”

评论 4

  • fm946525 2020-06-10

    体现了年轻一代的价值

  • fm0135 2020-06-09

    不错不错

  • fm0135 2020-06-09

    不错不错

查看更多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