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资阳|产于约1.5亿年前的砂岩中 罕见天井与天生桥共生在四川乐至发现

封面新闻 2020-06-02 17:54 41222

天生桥桥拱

封面新闻记者  陈远扬

地表水不断侵蚀导致岩石崩塌形成天井,而在其底部一侧又与砂岩洞穴连通,另一侧悬空而呈桥状,形成砂岩型天生桥......6月2日,记者从资阳市乐至县文广旅局获悉,经协助四川省地矿局402队文旅普查成果编制组现场勘查认定,在双河场乡发现的天井、天生桥及岩组界线剖面等地质景观,主要产于侏罗系上统蓬莱镇组巨厚层红色砂岩中,距今约1.5亿年。

“当地习惯称其为‘穿岩洞’,在今年全县的旅游资源普查中,由专家解析后我们才发现其价值所在。”乐至县文广旅局副局长林帆介绍说,该处自然景观位于双河场乡骑龙庙村9组沟底,距乐至县城直线距离28公里,虽地处偏避,但周围绿树成荫,环境优美,与原龙溪乡的西禅村相连。“当地村民说,以前曾有多户人家居住其中。”

典型地层界线

该处地质景观如何形成?

经专家组测量,天井地表呈椭圆状,长15米,宽8米,深8.8米,形成于蓬莱镇组砂岩三组节理交汇处,地表水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裂隙顺岩层表面流下,不断侵蚀冲侵,导致岩石崩塌形成天井,在底部一侧与砂岩洞穴相连;天生桥呈北东-南西向延伸,整个长度388米,桥高19.9米,跨度最长为52米,最短13.4米,先期是砂岩与泥页岩的差异风化形成凹岩腔,再继续侵蚀并叠加盐风化形成洞穴,最终与后缘天井连通便形成砂岩型天生桥。

巨厚层砂岩中发育平行层理和大型交错层理

专家组发现,天生桥两侧为高约 20米的陡崖,为典型界线剖面,上为蓬莱镇组底部灰、紫灰色细粒厚层至块状长石石英砂岩(昔称“蓬莱镇砂岩”)与下伏遂宁组钙质泥岩及薄层状暗紫色钙泥质粉砂岩夹钙质泥岩整合接触面,偶夹透镜状灰质砾岩,巨厚层砂岩中发育平行层理和大型交错层理,是四川盆地的主要成景岩石,多构成四川方山地貌的平顶山头,且不同时代的摩崖石刻、摩崖造像多与这些砂岩有关。

文旅普查地文组专家郭建强表示,天生桥在我国有很多,像重庆武隆天生三桥风景区就是其中之一。而乐至县“穿岩洞”是规模巨大保存完整的砂岩型天生桥与砂岩型天井有机组合,四周翠竹和柏树环绕,生态环境良好,同时散落有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修建的砂岩板墙式穿榫结构的川东民居,属比较罕见的地质景观,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观赏价值和旅游价值。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