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李梦梦:选择停泊在一座城

封面新闻 2020-05-29 14:52 52688

文/李梦梦

我因考美院来到重庆,当时,重庆还没有成为网红城市,游客还没这么多,对这座城市还未生发特殊和浓烈情感,对它的了解也仅停留在重庆火锅上,它就像我去过的所有城市中的其中一座。

那年高三填报志愿只想天高任鸟飞,去个离父母最远的地方寻找自己的自由,从小生活在北方没见过大海和沙滩,就果断填报了中国最南端的海南省的一所学校。但到了之后才发现,想象的蓝图与现实的环境完全是两个模版,海南的气候和饮食很难让外地人长期热爱它,一年12个月大约有11个月都在过着炎热的夏天。天气过于潮湿,中午打开一包薯片,下午再拿起来嚼就没有了清脆的咔咔声。

当时我们流传段子:如果给在海南的朋友打电话没人接听,请不要生气,他(她)在洗澡而已。条件允许的话,一天洗澡的次数将会和吃饭的次数相同,因为一整天身上都会是汗津津的。因天气原因,海南当地的男女老少都会做好全套的防晒,帽子、面纱、长袖,男生也会打太阳伞,如果白天看到一个女生穿短裤短裙背心,我们都会调侃:这女生真有勇气,因为怕晒黑的姑娘们不会大白天选择穿短裙短裤,只有日落之后才能穿着靓丽的短装出没于茶摊酒桌。

想来主要原因是,在海南读书期间没有真正融入和了解该地,也就没能与它产生亲密的感情,在本科生涯结束时完全没有打算留在海南发展和生活的想法,身边的同学也很少有选择继续留在海南的,大都回到内地各个省份去寻求发展。而我选择继续在学业上深造去考研,在家备考三个月后,最终选择考川美。在网上买了一张飞到重庆的机票,收拾好行李,不做过多的思考和犹豫就动身走了。我一直明白,许多可能性在你的犹豫不决中就已经消逝,只有上路才有希望。有幸,家人对我的任何想法和选择都没有阻拦,向来是我最安心和可靠的后盾。

一座城对于初来乍到的人来讲,带给他的感受大多是陌生感和孤独感,但很快,重庆带给了我一种归属感。对重庆的喜爱,从爱上美院开始,我看到了一座非常特别的学校,没有高高的围墙,没有封闭的大门,没有参观者拒绝入内等等标示,学校的大门用一些老旧的砖石瓦砌成,造型古朴却极具艺术审美价值,从外观上完全看不出这是一所学校,它与中国任何一座大学都不一样。所以有一次在校园,有游客问我:“请问四川美术学院怎么走?”这话把我们几个同学逗乐了,笑着回答说:“您已经在川美校园啦!”

校园里到处是小山丘、雕塑物、老建筑、果树和银杏树,在有些地方还放置了许多耕作的农具作为装饰,道路旁边是庄稼地,在不同的季节种着应季的农作物,比如、油菜花、红薯、白菜等,在湖里面种的是稻子和莲藕,它们点缀着整个校园,把它设计得像个庄园而非一所大学,因此吸引了许多游客驱车来美院“游庄园”。还有一个趣处是,沿着校园道路两侧的矮墙内镶入了许多陶罐,让人不得其解,在学生群里流传着各种对它的神奇猜测。

整个学校的氛围,没有让人感受到肃穆和压抑,更没有带给学生思想和行为上的束缚,从学校没有围墙和紧闭的大门这些方面,都能够体会到学校的用心和对学生的教育理念,不在形式和心理上给学生设防,最大化的给予学生充足的发挥空间,激发学生的思维创造力,帮助学生塑造独立自主的人格。这些都深深打动和吸引了我,并心生感叹,大学就应该是这样的。

我不得不深陷对川美的喜爱当中,急切地想要在这样的环境下读书学习,结交许多有意思的朋友,度过一段精彩纷呈的时光,也希望在此寻找到自己真正热爱和能够长期做下去的事情。备考阶段待的地方在学校的马路对面,每天都会望到学校这边,随时都可以走进校园来幻想下自己就是这里的学生,但一个备考的战友我们约好,不到考试当天坚决不走进学校,保持对它的敬畏,直到真正成为川美的一名研究生。

当时,每天早上起来我都会喊出:大家好,我是2017级川美研究生李梦梦,请多多关照!这是我从看《秘密:吸引力法则》一个纪录片中了解到“你相信什么,就会吸引什么,你怀疑什么,什么就会与你擦肩而过。所有目标的实现,都是潜意识的推动,所有的成功都来自于相信”。当你专注地从内至外都在想着做着某一件事时,你会吸引周围的力量和塑造着周围的环境,进而促成自己愿望的实现。那个阶段,我就是靠着这个信念,破釜沉舟只为成为川美的研究生。

现在回忆起考研经历,就像讲故事一样感觉很有意思,其中的艰难味道淡忘了许多,但意识里对那段历程的深刻感受,还保存着些微的心酸,因为是我人生中第一次为一个目标不顾一切,从开始就非常明白自己作为跨校跨专业的考生,与其他考生之间的差距,想要在短短的几个月内实现目标,只有比他们更加努力才有同台竞争的机会。临近考试的两个月为了节省时间,直接睡在考研班教室的桌子上,晚上将桌子拼起来,铺上一个薄薄的毯子,身上再盖一个小毯子,每天睡三四个小时,白天也没怎么感觉到困,或许是因为每天喝许多黑咖啡,但最重要的是信念的支撑。

无论是走在路上,吃饭或去卫生间,脑子里从来没有停止过学习,不是听录音就是拿着书在背,自己的情绪完全不敢释放,生怕一个上午或下午的时间因沉浸在情绪当中浪费掉。也正是这段期间,我性格大变,可以说人生进入到了新的阶段。

因为吃饭问题,我爱上了重庆人。在饮食方面,我是一个非常挑剔的人,不是挑剔质量而是挑吃的对象,有非常多的东西不吃,不吃油腻、不吃糖、不吃冷、不吃辣、不吃荤、不吃难看的食物,可以说我没有美食情结,不会驱车到很远的地方只为去吃一碗小面。考研班楼下有一家面馆叫“胖妹面庄”,基本每天都去吃饭,不是因为我爱吃面,而是老板夫妇愿意迁就我,为我开小灶做我想吃的东西。

我虽是北方人,却从小不喜欢吃面,我就跟老板说,可不可以为我煮一碗菜,少放几根面或有的时候不要面,不要辣,我付一碗面的钱。后面熟络之后就每天叔叔阿姨地叫,他们也把我当作孩子,我就得寸进尺地嚷嚷想吃炒粉和炒面,但是他们家只做煮的小面和抄手,不做炒的,在我恳求下,他们同意为我做炒面和炒粉,有时候我想在炒面里面放什么菜,如果面馆里没有的话我就会跑到超市去买回来,阿姨洗干净切了炒进去给我吃。有一次下早课碰到广场上有卖红薯的,我买下来直接拿到面馆,厚着脸皮跟老板和老板娘说我想吃红薯但没有地方蒸,他们没有多说什么让我把红薯留下,等不忙了就给我蒸。这些事情使我备受感动,让我感受到家人般的温暖,也由此喜欢上重庆人,他们的真诚、豪爽和有情有义。

重庆话听起来声情并茂非常有趣。听重庆人对话有时候就像在看表演,他们常常是将话语和肢体动作同时加入表达队伍,说话语速很快,面部眉飞色舞,往往对讲的内容进行生动的渲染和修饰一番,让一段话可以听起来像台词,讲话人看起来像演员,引发听众一顿欢快的乱笑,对这个讲话人也顿时新生好感。

最能体现这些乐趣的地方就是火锅店,麻辣的火锅不仅刺激人的味蕾,也刺激人的神经,使身体放松,释放自己的情绪,热滚的锅上升起的炊烟袅袅,让吃饭的气氛不但变得火热也增添了些许暧昧,放松中随心所欲的畅所欲言,自然就会有许多趣事和“妙语”生出。几年下来,对重庆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基本上算是全盘接受,做到了真正的入乡随俗,一段时间不吃火锅就会约上好友,边吃边摆龙门阵,连自己的性格也越来越像重庆人的性格。总之,应该是融入到了重庆这个地方,作为被重庆这座城接纳的一份子,也因此不想弃他而去。

虽然重庆不是北上广,不能如北上广那样给予有梦想的热血青年想要的广阔天地,但它是我喜欢的城市,这里有不愿割舍的许多珍贵关系。这座城市本身有着自己的潜力和价值,在这里同样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只不过可能需要因地制宜,做出一些调整,但并不意味着放弃或妥协。我会用心经营着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结识志趣相投的朋友,逐步实现一个个小目标和大愿望,走过今生。

如果有朋友问我:为什么走过这么多地方后会选择留在重庆?我想,或许太多的爱都与重庆相关,那么叠加起来时,对重庆的爱就会是一种难以割舍的深爱。选择停泊在这座城市,如同找到了自己的港湾,找到了登陆的理由。

【作者简介】

李梦梦,四川美术学院2017级艺术批评研究生。

评论 2

  • fm885827 2020-06-01

    朴实的语言传达出真实的感情——这,是此文之所以打动人心的所在!

  • 情深酒烈 2020-05-29

    因为爱情羡慕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