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形势、财政政策、粮食安全……2020年全国两会首场“部长通道”划了这些重点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0-05-22 14:41 35043

5月22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会结束后,首场“部长通道”采访活动举行,国家发展改委主任何立峰、财政部部长刘昆、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通过网络视频方式接受采访。

中国经济发展的基础比较牢固 有能力应对前进当中的各种困难

去年中国的GDP增长6.1%,其它经济指标也都很亮眼,确实很不容易,需要倍加珍惜。这也说明,中国经济发展的基础比较牢固、比较厚实,我们有实力也有能力应对前进中的各种困难挑战。

在严格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各地方有力有序有效地复工复产复市复业,中国经济总体上较快复苏。到了4月份,工业增加值已增长3.9%,工业用电量增长1.6%,以人民币计价的出口增长8.2%,交通运输也迅速恢复正常,其他各行各业总体上都在快速复苏。特别是还催生发展了一批新的产业、新企业,发展势头都比较好。

综合来看,中国经济的抗压能力、承受能力、韧劲都比较强。5月小长假之后各项先行指标,特别是发电量每天增长5%到6%,铁路日装车数量稳步增长。有些产业特别是一些重要企业的生产经营快速恢复,增长幅度甚至超过两位数。这充分说明,中国经济有实力、也有能力克服当前的困难。

今年疫情突如其来,给经济社会各个方面都造成较大冲击,也暴露出存在的许多短板弱项,需要继续通过加大投资力度,尽快予以弥补。今年的投资工作,意义非常重大,不同寻常,应该侧重于做好“三个精准”。

首先是精准筹资。按照政府工作报告,中央预算内投资6000亿元,比去年多224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7500亿元,比去年增加16000亿元;另外还有抗疫特别国债10000亿元,当中一部分也要通过转给地方用于相关的补短板强弱项投资。加起来,整个中央层面筹集资金超过5万亿元,其中新增2万多亿元。最主要的就是通过政府作为,带动和激发社会资本跟进,从而形成市场配置资源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有机融合。

第二是精准项目。要针对这次疫情暴露出来的公共卫生、医疗应急物资等领域短板,尽快给予弥补,尽快给予建设。推进“两新一重”建设,包括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超大城市、特大城市从这次疫情防控暴露出来的情况看,有些要瘦身健体,大中城市和县城要进一步加强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建设、公共卫生,还有医疗应急物资储备等方面的短板弱项,要尽快补上。5G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要进一步加大。

第三是精准施策。一是抓紧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不能含糊。二是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不能让项目等着资金。三是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包括土地、环评等,都为项目服务。

今年如何实施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从两个方面下功夫

党中央、国务院要求,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我们将从“质”和“量”两个方面下工夫,既做加法,也做减法,调整结构,有保有压,坚决落实更加积极有为的要求。

加法怎么加?今年受疫情影响,财政收入将会下降,我们建议将赤字率提高到3.6%以上,比去年提高0.8个百分点,增加了1万亿元的财政资金。中央财政还将发行1万亿元的抗疫特别国债,中央财政还从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等方面调入了近万亿元的资金。此外,还将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1.6万亿元。今年的一般预算收入预计略高于18万亿元,低于去年。今年的一般预算支出预计将达到24万7000多亿元,高于去年。这一收一支,增加了6.76万亿元的资金,加大了力度,做好了对冲,实现了积极。

减法怎么减?主要是惠企惠民,减税降费。去年我国实施了较大规模的减税降费,减税降费的规模达到2.36万亿元,这是制度性的安排,今年将继续实施。为了应对疫情的影响,党中央、国务院又出台了一系列的减税降费措施,预计今年减税降费的新增规模会达到25000多亿元。

结构怎么调?一是压本级、增地方。今年中央财政本级支出将负增长,而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将增长12.8%,增量资金9500亿元。二是压一般、保重点。今年中央本级非刚性、非急需的支出压减幅度超过50%,省出的资金用与疫情防控,支持打好三大攻坚战,脱贫攻坚、义务教育、基本养老、城乡低保等方面的重点支出只增不减。三是直达基层、直达民生,上级的转移支付将细化到基层,细化到民生项目,坐直通车,直接抵达,中央财政将发挥好财政职能作用,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切实兜牢民生底线。

中央财政将全力保障地方财政的正常运转 地方财政要把有限的资金用到点子上

加强对地方财力的保障,是今年预算安排的重点。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增加赤字率所增加的财政资金全部安排给地方,中央财政发行抗疫特别国债的收入,也全部用于地方基础设施建设和抗疫相关支出,这是对地方财力和地方财政运行的强大支撑。

在今年的一般预算安排上,中央财政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增加了12.8%,这在近年是最高的。中央财政还专门设立了特殊转移支付,用于支持地方基层运转,保障基本民生,落实“六保”任务。中央财政对均衡性转移支付、县级基本财力奖补资金增长安排了10%。中央财政还专门安排了对湖北的支持。中央财政将全力保障地方财政的正常运转。

当然,地方财政也要大力压减一般性的支出,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强化管理,要把有限的资金用到点子上。

猪肉批发连续13周小幅下降 生猪生产恢复势头良好

猪肉批发价格已经连续13周小幅下降,比价格最高时下降了23%,每公斤大体下降了12块钱。

关于生猪生产供应的情况,我想讲两句话,第一句,当前生猪生产恢复势头不错,实现今年的生猪生产的目标可以预期。

第二句话,生猪生产完全恢复需要一个过程,各方面的工作不会放松。现在还有一些地方扶持生猪生产的政策落实得还不到位,也有个别省份生猪生产恢复还有波动,有的波幅还挺大,所以还要加强各项措施。

粮食一直是大家关心的问题,特别是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一些国家增加粮食储备,一些国家限制粮食出口,所以也有人担心,我们国家会不会发生粮食危机。对这个问题,我可以肯定地说,中国不会发生粮食危机。这里我想用四句话给大家吃一个“定心丸”:粮食连年丰收,库存比较充裕,口粮绝对安全,饭碗端在手里。

我们国家已经连续十几年粮食丰收,去年产量是13277亿斤,而且是连续五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这说明我们已经有了这个生产能力。现在全国人均粮食占有量已经远远高于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粮食安全的标准线。两大口粮,也就是稻谷和小麦自给率达到百分之百,现在库存超过一年的产量,可以供全国人民吃一年。所以我们对粮食安全完全有信心和底气!大家不必听那些无根无据的炒作。

我们也注意到,现在贫困地区的产业整体水平还不高,特别是产销衔接还不那么顺畅,脱贫带贫的基础还不是很牢固。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产业扶贫要继续做贡献,而且脱贫之后,贫困地区产业发展也不能中断。

首先,提质量。要发挥产业技术专家组的作用,全国有4100多个这样的专家组,帮助贫困地区完善产业发展规划,发挥现代农业产业园作用,带动农业全产业链的发展,这样形成“一村一品”“一县一业”,使整个产业发展水平真正提高起来。

第二,抓产销。现在的情况是,没有种不出来的东西,只有卖不掉的东西。要让贫困地区的农产品真正出村进城,不仅卖得出去,还要卖个好价钱,这是我们下一步要解决好的。要进一步把产业链真正拉长,把批发市场、电商平台、龙头企业等等都和贫困地区连接起来。也要抓消费扶贫,我呼吁社会各方面多买一点贫困地区农产品,爱心消费带贫。

第三,促衔接。要把扶贫产业同乡村产业振兴衔接起来,使扶贫产业能够久久为功地抓下去。

第四,带农户。发展扶贫产业,说到底是要带动农民、带动脱贫致富,要发挥龙头企业、合作社的作用,把这些主体和农户连接起来,使农户能进入产业链。通过产业发展,带动贫困农户增加收入,不仅当前增收,而且可以长期增收;不仅脱贫,而且可以致富。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