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首批支撑项目启动建设

封面新闻 2020-05-20 17:44 30647

封面新闻 记者李媛莉

空间轻型高分辨率光学成像相机系统研制平台、宇宙线物理研究与探测技术研究平台、山地灾害链综合实验模拟平台、西南天然药物与临床转化综合研究平台……除了“高精尖”的共同点外,上述平台自此又多了一个共同点——同为四川省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首批支撑项目。

5月20日,包括上述项目在内的第一批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支撑项目,集中在成都科学城(天府新区)启动建设。这意味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出的以“一城多园”模式合作共建西部科学城,成都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规划建设中国西部 (成都) 科学城,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又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封面新闻记者在项目启动现场了解到,当天启动的支持项目涵盖空间和天文科学领域、超高速轨道交通领域、高能物理和天文学领域、空间光学领域、生物学和医学领域、地质灾害防治领域等,共计6个项目。其中,4个为国家科教基础设施项目,2个为拟申报“十四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

随着项目启动,备受关注的问题再次叩响——四川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怎么建?

封面新闻记者从成都科学城管委会获悉,该中心以成都科学城所在的兴隆湖周边99平方公里为核心区域,瞄准国家重大战略,聚焦航空航天、核能与核技术、信息技术、生命科学、空间天文等重点领域,布局打造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研究基地集群和若干功能性产业园区,形成建设大平台、凝聚大团队、产出大成果、孵化大产业的集中承载地。

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支持国家级新区深化改革创新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将成都科学城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目前,成都科学城已经汇聚中科院系统单位13家,是川渝地区中科院资源汇集度最多的区域;与农科院合作建设了农业科技创新中心,;落地重大科技基础设施3个、交叉研究平台项目4个,成都超算中心年内建成后将填补西部地区国家超算体系的布局空白;引进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等校院地协同创新项目37个,初步构建起“基础研究—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创新体系。

此外,成都科学城高质量产业生态圈已初具规模:引进紫光、海康、商汤等重大项目80余个,有效发挥龙头引领,吸引汇聚新经济企业9800余家,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的新经济聚集发展;依托华为鲲鹏、安谋中国等生态型项目,推动高性能计算、大数据等新兴技术赋能各行业转型升级,加速构筑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产业生态体系;积极创建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布局落地高新技术服务项目52个,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65家,研究开发、检验检测等高技术服务支撑能力持续提升。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