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故事|梨乡英雄武汉抗疫 边哭边笑送走最后一名患者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0-05-18 12:17 35349

梨乡英雄凯旋归来。

封面新闻记者 刘彦谷

寒冷冬日,逆行出征,春暖花开,英雄归来。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在四川广元苍溪梨乡有支英雄队伍,他们白衣执甲、英勇无畏奔赴武汉“战疫”,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的崇高精神。

他们是来自苍溪县中医院的阳凯、何艾娟、沈靖峰、史秀兰、仲美静、王姗、曾若楠和苍溪社保医院的文红梅、彭郁娟、董芙小。

驰援武汉一个月,在他们身上上演了一幕幕感人场景。初夏时节,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聆听这些动人心弦的故事。

十名援鄂英雄。

带队逆行 他足足廋了15斤

2月19日凌晨,省卫健委通知苍溪县组建医疗队驰援湖北武汉,当地决定在县中医院、社保医院,抽调十名相关专业医务人员,组建苍溪援鄂抗疫医疗队。

来自苍溪县中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阳凯闻讯后,他瞒着年迈的父母,主动请战。经过层层选拔,他最终成为苍溪援助湖北抗疫医疗队的一员并担任队长。

队长阳凯。

“我已做好准备,听党指挥,服从命令,驰援湖北,全力以赴,不辱使命!”在出征仪式上,阳凯带领着医疗队队员高举右手,庄严宣誓。

“年龄最大的44岁,最小的24岁。”作为医疗队队长,阳凯深知肩上责任重大,时刻紧绷着弦,他在心底暗下决心,“不仅要与武汉人民一起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还要带着医疗队队员,一个不少地平安归来。”

那段时间,阳凯倍感压力。为确保医疗队队员“零感染”,他不仅加强驻地感控工作,还制定了严格的措施,让医护人员之间开启“互相嫌弃”模式,严禁串门、严禁擅自行动……平时这位温文尔雅的阳大哥,在武汉期间,变得无比严厉起来。

阳凯在病房了解病人情况。

驰援武汉期间,因工作需要,每天五班倒,医疗队员们经常吃点干粮就下病房,连续七八个小时不吃不喝,加上高强度工作的消耗,不少队员体重开始下降,其中瘦得最凶的是阳凯,整整15斤!

“当时肠胃和睡眠都特别不好,突然瘦下来,内心担忧不已,怕有什么意外。”尽管如此,阳凯没有畏缩,通过药物和心理调节,最终慢慢好起来,继续带着队员们奋战在武汉市武昌医院重症病区。

“援鄂期间,医疗队累计收治患者49人,护理住院患者420人次,无医疗差错事故及纠纷发生,医疗队实现了零感染目标。”阳凯说,3月21日,当大家撤离武汉时,人行道上站满了送行的志愿者和武汉市民,一声声“武汉加油!四川雄起!中国必胜!”的口号震耳欲聋,他和队员们感动得热泪盈眶。

队伍中的“大姐”  身体不适仍咬牙坚持

34岁的何艾娟是苍溪县援鄂医疗队副队长,也是队伍中的大姐。驰援武汉期间,她除了每天坚持正常排班工作之外,还会整理发放队员的工作物资,检查队员防护用具穿戴情况,督查驻地感控,为队员们做好后勤保障和联络工作。

医疗队员到了武汉后,经过3天高强度的院感培训后,2月26日,队员们正式进驻武汉市武昌医院重症病区,开始“战斗”。

脱下防护面罩的何艾娟。

作为队伍里的大姐,何艾娟主动申请第一班进入病区工作。当天,她和史秀兰第一批下病房,为后面进入病房的队员打前阵。

“踏进病区的那一刻,我已经浑身是汗了,有热出来的,也有紧张出来的。”史秀兰回忆说,由于防护服紧缺,为了节约使用,每个班要坚持7到8个小时,不吃不喝,防护服内闷热、憋气,对体力、耐力是极大的挑战。

何艾娟护送患者检查 。

初次穿戴防护服,刚过了两个小时,史秀兰就感到力不从心了。“护目镜起了水雾,一片模糊;衣服已湿透,黏巴巴的像胶纸一样贴在身上;过度的透支,已是饥肠辘辘!”就在史秀兰感到无比难受时,突然,身旁的何艾娟直冒冷汗,四肢发抖。史秀兰见状,意识到可能是低血糖反应,赶紧将何艾娟扶着坐下。

护士长得知后,立即让何艾娟出病区休息。倔强的何艾娟坚持不肯,“这是我第一天进病房,有点紧张,坐下休息一会儿就好了,没必要浪费防护服。”半小时后,她又投入到了忙碌紧张的工作中。

队伍里的“两个活宝”  温暖又贴心

史秀兰和仲美静是队伍的两个“活宝”。在武汉期间,两人时常在群里搞笑,逗乐大家,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

热情爽朗的史秀兰。

进入病区后,热情爽朗的性格,很快成为病区的“快乐天使”,带领病人打起六字诀呼吸操,帮助患者缓解症状。尤其是史秀兰,在闲暇之余,还与一位50多岁的病人互搓“舞艺”,她让沉寂的病房变得欢快起来。

3月7日,驰援武汉的第十四天,刚过午饭时间。8床的大叔说:“天天睡得我都背疼了,稍一活动又感觉有点喘。”“那我教您练呼吸操咋样?可以锻炼肺功能噢!”病患们听到对肺有好处,满口答应!

史秀兰带领患者练呼吸操。

第一次穿防护服练《六字诀》,一套动作下来,都快喘不过气了,加上几个小时没有吃东西喝水,史秀兰一点力气都没有了。病患们心疼地说,“你慢慢来,我们用手机录下来,自己照着练!”史秀兰听罢,内心暖暖的,浑身充满了能量。

在驰援武汉期间,史秀兰和仲美静这两个“活宝”,不仅乐观开朗,还特别的温暖贴心。

乐观活泼的仲美静。

3月14日,是何艾娟的生日。两人得知后,悄悄在网上为她定了个蛋糕。在其毫不知情的情况下,两个“活宝”敲开了何艾娟的房门,唱起了生日歌,陪着这位总是关心他人的“大姐姐”,一起度过了一个特别的“战地”生日。

当晚,尽管每个人都站得远远的,店家也忘了给蜡烛,一场最不像生日聚会的“聚会”,却让何艾娟感动得一塌糊涂。

那些互道加油,共同战疫的日子。

送别最后一位患者 边哭边笑说“再见”

“孩子,你们都是四川的吧?不容易啊,离家那么远,还跑过来支援我们,我们连你们是谁,长啥样儿都不知道,家里人得多担心啊!”尽管每天累到虚脱,但听到病人们发自肺腑的感谢,队员们内心总会涌起一股暖流。

驰援武汉一个月,他们与病人结下了深情厚谊。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虽然远隔千山万水,但我们是同胞、是一家人,你有难,我支援!”3月15日晚上9点,医疗队员们送走了武昌医院病区最后一位患者。

在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合影留念。

分别时,这位患者像其他所有患者一样,对援鄂队员们深深地鞠了一躬:“辛苦了!谢谢你们!四川的朋友们,你们要平安回家,家人都等着喃!”边说边挥手走出了科室大门,一切回归安静。

“回头看着空荡荡的走廊,恍如隔世,没有了忙碌的身影,没有了急促的铃声。”史秀兰说,当时不知道是谁,先哭出了声,接着又笑了起来,大家在边哭边笑中说起了再见。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