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曾洁
5月10日,母亲节,送给妈妈的礼物都准备好了吗?走进各大博物馆的展厅,无论是四川博物院馆藏的东汉哺乳俑,还是故宫馆藏的北宋王居正《纺车图》,母亲抱着孩子的美好时光,都定格在这些文物上。
儿行千里母担忧,一封家书寄亲情,还有的一些文物,记录了孩子对母亲的牵挂,四川博物院馆藏的黄继光家书就是其中之一。5月9日,川博官微晒出黄继光家书,无数网友深受感动。
1951年黄继光给母亲的家信
一提起黄继光家书,大多数读者都会想到2018年央视人文节目《信·中国》的舞台上,演员杨洋担任黄继光的“信使”,朗读了1952年,黄继光在上甘岭写给母亲的家书:“为了全祖国家中人等幸福日子,男有决心在战斗中为人民服务,不立功不下战场!”一字一句,铿锵有力,荡气回肠,让人泪目。
四川博物馆馆藏了一封更早的家书,字里行间除了入伍的民族大义,更有与母亲的款款深情。1951年3月12日,黄继光参军离开家乡。十几天之后,黄继光给母亲邓芳芝写了一封家书,字里行间,朴实而温情,信中“不知母亲的身体好吗?不要挂念,男在外面生活很好”书写了参军离家后对母亲的深切挂念,一句“弟在参加志愿军得多光荣的”,表达了对家人参军的自豪感。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黄继光在家书中安抚母亲,诉说了诸如马上就要领衣服了、长官对我挺好的之类的小事,让母亲放心。1952年10月,上甘岭战役爆发。在激烈的战斗中,黄继光用胸膛堵住了机关枪眼,英勇牺牲,年仅21岁。如今读来,家书更显母子情深。
川博文物保管员告诉封面新闻记者,这封家书是黄继光的母亲邓芳芝1957年捐赠给当时的四川省博物馆,随同这封家书一起捐赠的,还有全国各地的青年人写给黄妈妈的1000多封信。黄继光在朝鲜上甘岭战役中牺牲之后,志愿军战士和全国各地的青年人认邓芳芝为“妈妈”,向她写信致敬,表达对她的关怀。这1000多封信连同黄继光家书,被川博保管至今。
1953年朝鲜授予黄继光金星奖章
1953年朝鲜授予黄继光朝鲜国旗勋章
黄继光出生于四川省中江县,是全国“双百人物”、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等功臣、特级英雄。除了这些信件,川博还馆藏了两件国家一级文物,分别是1953年朝鲜授予黄继光的金星奖章、朝鲜国旗勋章。
(四川博物院供图)
评论 0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