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的四川故事 砥砺前行的时代足音

封面新闻 2017-09-24 09:00 8882

喜迎十九大,四川各大书店氛围浓厚。

喜迎十九大

优秀川版图书品读系列之二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当代书评”开辟栏目“喜迎十九大 优秀川版图书品读”,陆续为读者推荐四川近期出版的精品图书。本期为您推出的优秀川版图书是,由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的《我的母屋我的家——摩梭家户口述史》,四川少儿出版社出版的超级畅销书《米小圈上学记》。除了川版图书,川籍作家的佳作新篇,也在我们的关注视野之内。近期,四川省作协创研室主任、作家马平创作的小说《高腔》,以脱贫攻坚为主题,因其兼具思想性和艺术性,被国内纯文学界有“国刊”美誉的《人民文学》杂志2017年第8期,以“迎接党的十九大召开特选作品”隆重推出。

在4万余字中篇小说《高腔》中,作者马平讲述了四川省在脱贫攻坚伟大实践中发生的一个曲折而感人的故事。故事发生在花田沟村,第一书记丁从杰、农村新型女性米香兰、帮扶干部滕娜、村支书牛春枣以及柴云宽、牛金锁、米长久等人,从不同角度一齐向贫困发起了围剿。马平还在这部作品中,充分调动了川剧、川北薅草锣鼓歌等独具四川特色的文化元素,尤其以川剧高腔这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为题,让这个悬念重重的“四川故事”发出了令人振奋的时代之声。

2011年至2013年,马平受省委组织部派遣到汶川大地震极重灾区青川县挂职担任副县长,长篇小说《山谷芬芳》便是这两年间深入生活的成果。2017年,马平奔赴脱贫攻坚第一线,到仪陇县安溪潮村、蓬溪县拱市村以及绵阳市游仙区等多地深入生活,采访了多位第一书记,并与扶贫干部、农村基层干部群众广泛交流,于5月底创作完成了《高腔》。

目前,《高腔》这部小说已被《小说选刊》杂志2017年第9期转载,精装单行本也将出版发行。据作者马平介绍,由四川省作家协会、中国作家协会创作研究部举办的“喜迎十九大·四川省脱贫攻坚文学作品研讨会”,将于2017年9月24日在北京召开。在研讨会上,全国著名评论家、作家将对这部作品进行研讨。日前,由北京中视瑞峰影视文化有限公司联合四川人民艺术剧院,正在重点打造全国首部反映脱贫攻坚的多幕话剧《高腔》,预计10月下旬在成都首演,11月上旬赴京汇报演出。

一腔高唤天地惊——读马平中篇小说《高腔》

《高腔》刊于《人民文学》杂志2017年第8期。

徐可

当前,我国扶贫开发工作进入攻坚阶段。中央提出,要确保贫困人口2020年如期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我们党对人民的庄重承诺。与之相呼应,文学界也在以自己的方式为扶贫工作呐喊助威,涌现了一批以精准扶贫为主题的作品。四川作家马平的中篇小说《高腔》就是在这样的历史大背景下完成的。小说讲述的是四川省在脱贫攻坚伟大实践中发生的曲折而生动的故事,以花田沟村在两年内摘掉贫困帽子为背景,以两个贫困户在化解宿怨的过程中寻觅产业发展之路为主线,描绘了一幅幅感人至深的乡村生活画卷,文学化地展现了一幅“新农村建设”的理想图景。马平曾以《草房山》《香车》《山谷芬芳》等小说为人所知,这次他将笔触直接瞄准当下社会重大问题,近距离与现实展开对话,不啻于一次自我挑战。令人欣喜的是,他怀着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凭借自己对现实生活的高度敏感和深入思考,以富有个性的书写为当代中国正在进行的这项重大战略工程提供了新的文学表现。

在《高腔》中,马平以饱含深情的笔墨,成功地塑造了一批扶贫干部和普通农民形象,像第一书记丁从杰,农村新型女性米香兰,市文化馆馆长滕娜,村支书牛春枣,村主任米万山,以及柴云宽、牛金锁、米长久等人物形象,他们个个鲜活生动、令人难忘。其中,丁从杰和米香兰无疑是作者着力最深的两个人物。丁从杰是省上某厅的一名青年干部,被派到贫困村花田沟村挂职担任第一书记,并联系贫困户牛金锁家。

米香兰是负载了作者深厚感情的一个农村新型女性形象。这位川妹子貌美声甜,读过高中,唱过川剧,性格爽快,敢想敢干,干起农活样样在行,人称“火把女子”。可是因为父亲瘫痪、丈夫懒散,她孤掌难鸣,家庭陷入贫困而不得解脱。她不安于现状,渴望走出贫困,却找不到脱贫致富的路子。在丁从杰和滕娜的帮助和启发下,她不但自己找到了致富的路子,而且同意担任村委会主任,带领大家共同致富。米香兰自尊自强,孝敬父亲,理解丈夫,热心助人,热爱川剧,深受村民的尊重和喜爱,是一个近乎完美的形象,可以看出作者对她的偏爱。此外,米香兰的丈夫柴云宽也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他既会唱戏又会写诗,当年曾是一个英俊小生。可是他不爱劳动,无所事事,被人看作“糊不上墙的稀泥”,老丈人米长久更是看不上他,经常对他冷嘲热讽。在很长时间内他不被人理解,心情苦闷,干脆破罐子破摔。丁从杰等人发现了他的特长,避其所短,用其所长,让他有了用武之地,不但自己有了收入,还为抢救和保护薅草锣鼓出了力。柴云宽这个人物的设计很见匠心,他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转变,而是因人制宜、用其所长的一个典型案例,具有启发意义。

丁从杰、滕娜他们在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同时,还花费很大精力做了两件事情:一是抢救、保护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薅草锣鼓歌,二是帮助米长久与柴云宽二人、米长久与牛金锁两家化解历史上的恩怨。可以说,小说中这三条线索是并行的,而且作者在后两方面花费的笔力并不亚于第一方面。作家没有狭隘地理解精准扶贫,没有就扶贫写扶贫,而是把扶贫作为一个综合工程来写。这是《高腔》这部小说有别于其他扶贫主题小说的独特之处。

小说《高腔》充满独具四川特色的文化元素。小说以川剧唱腔中的“高腔”为题,本身就具有特别的象征意义。小说中,川剧和薅草锣鼓歌贯穿始终,让我们领略了四川地方戏曲的特有魅力。作者穿插安排这些歌词唱段,不仅仅是为了增加小说的“文化味儿”,也是出于推进小说情节的需要,使作品的表达更加鲜活、生动、趣味横生。“正月里来正月正,叫声我儿听分明。老爹今天来教你,教你好好去活人。”这是米长久借川剧歌词表达对上门女婿柴云宽的不满。而“一腔高唤天地惊”唱出的则是走出贫困的花田沟村人由衷的喜悦之情。更为重要的是,作者通过对薅草锣鼓歌的展示,让读者对这一民族文化瑰宝及其处境有了了解,呼吁更多的人来关注它的命运。

精准扶贫,不但要在物质上扶贫,而且要在精神上扶贫。以我的理解,精神上脱贫,不但指精神上要有自立自强、奋发进取的意识,而且要有和谐团结的家庭关系和邻里关系。马平以敏锐的眼光、深刻的思考、深厚的感情,书写了以丁从杰为代表的扶贫干部在这项综合工程中的生动实践,使《高腔》在同类作品中别具一格,独树一帜。

川版精品图书 人类学博士走近泸沽湖

(《我的母屋我的家——摩梭家户口述史》 李锦 袁晓文主编 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

当今世界,全球化趋势和大数据时代呼啸而至,我们居住的星球上,文化多样性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成为一个世界性热点,也成为一个全球性难题。近三十年来,随着现代社会尤其是商品经济的发展,摩梭人的母系文化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2012年8月,四川省委、省政府启动了摩梭文化保护与摩梭家园建设工作,省属各有关部门共同组织专家学者编写了《摩梭家园建设暨摩梭文化保护规划大纲》《四川省摩梭家园建设和摩梭文化保护总体规划》《摩梭家园建设文化保护专项规划》等多个规划方案。2015年至2016年,摩梭家园建设暨摩梭文化保护工程被列入全省十项民生工程。目前,该工程正有力有序推进,形成了以摩梭家园保护为核心、以摩梭文化传承为灵魂、以泸沽湖的青山绿水为载体的良好态势。为广泛宣传我国维护人类文化多样性的四川实践,生动展示四川省委治蜀兴川重大成就,省委宣传部、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组织编写并出版“泸沽湖摩梭家园文化书系”。其中一本即是《我的母屋我的家——摩梭家户口述史》。这本书也是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四川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立项资助的“泸沽湖摩梭家园文化书系”的成果之一,亦是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项目的成果。

在《我的母屋我的家——摩梭家户口述史》中,汇集整理了41个摩梭家户成员接受采访口述的内容。以每户一个或者两个人的访谈为主线,尽量保留当地方言的语言特点,详细记录所访谈的摩梭家户各成员的家庭、生产和生活现状等基本情况。读者可以从他们的口述中,读到摩梭人的日常生活细节,家庭结构,情感模式,读到摩梭人的社会经济文化特点。口述史是历史学与社会学、民族学、人类学等注重田野工作的学科相结合的产物,主要通过调查采访等直接手段,从当事人或相关人那里了解和收集口述资料,以其为依据写作。鉴于口述史料的直接性,这些研究在呈现民族史、社会史和现当代史的面貌时更接近真实,可以减少研究者的主观性,是一种以被研究者为表达主体的成果。

据李锦教授介绍,自2012年摩梭文化保护工作启动以来,注重摩梭人的文化主体性,尊重摩梭人的文化自觉,一直是四川省委省政府开展保护工作的宗旨。“泸沽湖摩梭家园文化书系”也一直坚持让摩梭人发出自己的声音。“因此,本书中我们采取了口述史的方式,来呈现摩梭人自己关于家的价值体系和家庭策略。”

除了李锦教授,四川省民族研究所研究员袁晓文等人也参与了该书的调查、整理和撰稿。李锦教授在后记中写道,“在访谈过程中和整理访谈资料时,我们重点关注了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尽量让同一家户的多人参与访谈。在许多访谈中,都有好几位成员在场,被访谈者也包括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受教育程度的成员。访谈过程中也常常是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共同回忆难忘的经历。但在整理资料时,为了保证叙述的连续性,我们还是以一个或者两个人的访谈为主线,不得不放弃了一些插话。二是尽可能详细地访谈家户成员的基本情况。由于摩梭家户的成员结构是我们理解其母系意识和家户观念的关键信息,因此我们对于家户成员的个人信息介绍得非常充分。从这些翔实的信息中,我们可以看到摩梭人怎样建立、维系自己的母系亲属关系,怎样共同维护家户的财产和声誉,怎样处理代际关系、走婚关系,怎样共同抚养子女,怎样照顾老人。这些信息对于我们理解摩梭社会的价值观和生活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对摩梭人的近距离访谈、田野调查,让李锦教授有很深的感触,她对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说,在现代社会,任何人的生活都难以避免受到全球化进程的影响,“但摩梭人对家庭、亲情格外看重的核心价值观却一直没有发生太大变化。这是令人敬佩和欣赏的。”

川少社“米小圈”日记 五年销售两千万册

(《米小圈上学记》北猫著 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

长期以来,小学生阅读儿童文学,多以文学名著和已成名的畅销作家作品为主,新作者难以挤入畅销书榜单。近一两年,由四川少儿出版社出版的80后儿童文学作家北猫,和他的儿童文学作品《米小圈上学记》,却成了一匹黑马。2016年,北猫凭借“米小圈”系列,跻身2016码洋贡献率前十名的少儿作者之一,单品种的码洋贡献率更是位列第二。据北京开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信息,“米小圈”系列2017年5至6月(第22-26周)以强劲之势登上全国少儿类图书畅销榜前10位。2017年9月17日,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从四川少儿出版社获悉,从2012年四川少儿出版社出版第一本《米小圈上学记》至今,《米小圈上学记》(27册)总印数已高达2990万册,总印数码洋超过5亿元,总销售2052.2万册,总销售码洋3.46亿。

除了效率,这部儿童文学作品在业界的影响力也不断攀升。《米小圈上学记》的一年级版、二年级版获得第五届中华优秀出版物提名奖,中文繁体字版权也输出到中国台湾地区,简体字版权输出马来西亚。该小说还被改编为广播剧,截至2017年5月,该广播剧在全网点击量已超过10亿次。可谓是近些年来,四川出版界在儿童文学领域内的一颗明珠。米小圈到底是谁,它有何神奇之处呢?

“米小圈”是一个脸圆圆的小学生。刚上小学时,他发现,小学和幼儿园大不一样,这里有整天与他作对的同桌,有必须完成的家庭作业,有让他头痛的英文单词,还有各种新奇好玩的事儿。总之,上学的日子总是快乐又烦恼的,而米小圈把这些通通写在了自己的日记里。他贪吃、贪玩,喜欢来点小恶作剧,给自己的同桌取外号,有时甚至还有一点点“傻气”,但他珍惜和同学的友谊,一心想做好事,想考好成绩,想加入少先队……米小圈还爱记日记。

在他的日记里,我们可以看到,米小圈幼儿园时的好朋友铁头转学成为了他的同学,他感到非常高兴。铁头最大的特点就是头很大,但却很不灵光,对于学习几乎一窍不通。就要期末考试了,铁头非常苦恼。身为好朋友的米小圈怎能坐视不管?他开动脑筋发起了一个叫“铁头学习救援团”的组织,帮助铁头顺利通过考试。米小圈太喜欢踢足球了,以至于耽误了学习,父母很焦虑,可又没法阻止孩子的兴趣。这一天,米小圈居然收到了未来的自己写给他的信。米小圈觉得这一定是哪个同学的恶作剧,可未来的米小圈准确地预测出第二天将要发生的事。米小圈对未来的自己深信不疑。未来的自己告诉米小圈,他一定会成为一名特别著名的画家。这让米小圈很失望,米小圈更喜欢成为一名足球明星,带领中国队夺得世界杯。

通过一封又一封的信,米小圈终于不踢足球了,开始认真学习。可是聪明的表弟大牛却发现了这些信的破绽。原来这些信都是米小圈的父母写的。父母承认了错误,米小圈也同意减少踢足球的次数,认真学习。第二天,莫老师要求大家给未来的自己写一封信。米小圈很高兴,这些天他可没少给未来的自己写信。

“米小圈”的作者北猫是哈尔滨人,80后儿童文学作家。2004年,刚刚大学毕业的北猫,在一家电子公司工作。偶然的一次机会,他在天涯论坛上发了一篇校园幽默短文,得到网友的称赞。得到鼓励的他,开始了专业的文学写作。经过一番尝试,他发现自己的性格和天赋,适合从事儿童文学创作。他参与创作的多部动画片在央视少儿频道播出,曾获央视动画大片招标优秀提案一等奖。米小圈为什么如此受到小朋友的喜欢呢?作者北猫提到,“我想,是因为米小圈比较快乐。给别人带来了快乐,也给自己带来了快乐。米小圈就像我们身边的每个小男孩一样,调皮贪玩。但又不一样,他比一般的孩子更倒霉,在他身上总会发生一些意外,一些好笑的事。但米小圈天生很乐观,他可以把这些烦恼转化成快乐。至于能给成年人带来怎样的感悟,我觉得应该是一种回忆吧。如果你是一个成年人,这部书会把你拽回到那个奔跑的童年。”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摄影 陈羽啸

评论 2

  • 川主乡黄秀琴 2023-08-11 发表于四川

    砥砺前行

  • 白鹿青崖 2017-09-24

    好看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