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出”大凉山的“骑士”

新华社 2020-05-02 17:22 34576

新华社成都5月2日电(记者杨迪、卢宥伊)春末夏初的成都,最高气温已逼近30摄氏度,邱有哈子换上了短袖工装。这是他成为外卖骑手后要经历的第一个夏天,日均行走两万多步的他觉得自己可能还会再瘦一些。自去年10月底以来,他已经瘦了12斤。

但邱有哈子不怕辛苦。他说,没有付出哪来收获,况且选择做外卖骑手就是为了能多挣钱,改变家中贫困的境况。

28岁的彝族小伙邱有哈子来自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冕宁县马头乡的一个村子。他的父母都是农民,家里还有两个兄弟。为了挣钱,他跟着同乡外出到广东、重庆等地打工,至今已在外漂泊十余年。

4月22日,在成都市一家外卖配送站点,邱有哈子接受体温检测后贴上标签。新华社记者李梦馨摄

他的上一份工作是在重庆一家电子厂打工,因为踏实勤奋成为基层流水线上的一名管理人员。但两年前,他的妻子生下了一对龙凤胎,那时他的大儿子已经3岁了,一大家人主要靠他供养,经济压力很大。

“我听说送外卖一个月能挣8000多元,几乎是我当时收入的两倍。”邱有哈子毫不避讳自己想要多挣钱的渴望。去年10月底,邱有哈子通过网络招聘,来到某外卖平台成都锦华站做外卖骑手。

正式工作的第一天,邱有哈子经过培训后就跟着有经验的骑手去送餐,当天一共送了29单,算是表现不错。这也让他所在站点的站长杨平开始注意他。

“刚跑了几天,我就发现邱有哈子特别勤奋、能吃苦。”杨平观察到,邱有哈子不分早晚班,从早跑到晚,单量也蹭蹭上涨。

第一个月结束,邱有哈子如愿拿到了8000多元;第二个月,他就成了站里的“单王”,拿到了13000多元。这是许多老骑手都达不到的水平。

4月22日,邱有哈子在成都市一家餐厅取餐。新华社记者李梦馨摄

“其实也没有特别的技巧,就是舍得下力气、花时间。”邱有哈子告诉记者,为了多跑单,他每天早上七点半就起床工作,晚上十一二点才回到宿舍,中间只有下午能休息一两个小时,一个月一般只休息两天。

最开始送餐时,邱有哈子需要依靠导航;十来天之后,他对小区的位置、楼栋分布和一些小路近路逐渐熟悉,效率自然就高了。从小走惯了山路的他,对于爬楼也能轻松胜任。

不过,入行久了,他也体会到外卖骑手并非取餐、送餐这么简单。

有一次,他负责的一个咖啡订单在送单途中稍有耽搁,等得不耐烦的顾客当面对他发火,让刚入行不久的他既难过又失落。送完这单,他独自坐在楼下反思,“自己是不是适合做这份工作?”

这次的经历也让他特别注意与顾客沟通,后来就一直保持着“零差评”的纪录。杨平说,这非常难得。

邱有哈子也收到过陌生人传递来的温暖。今年1月的一天,邱有哈子深夜来到一个不太熟悉的小区送夜宵。在小区门口,他遇见一位60多岁的老大爷在散步,就上前询问楼栋位置。等他送完餐出来,老大爷还在原地,老人说,他担心附近有小偷偷走邱有哈子的电瓶车,特意帮他看着。

4月22日,邱有哈子在成都市送餐。新华社记者李梦馨摄

不到半年时间,邱有哈子就攒下3万元,这对家里帮助很大。他准备再干一两年,给家人在县城买房,方便小孩读书。好好读书是他对三个孩子最大的期望。

“我父亲那一辈觉得,读不读书都一样,反正都是在山里干活。但等我们这一辈人走出大山、来到城市,吃了很多苦,才真真切切感受到教育的重要性。”邱有哈子告诉记者,村里的“90后”小孩,现在基本上都在读书。

分析机构易观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互联网餐饮外卖行业交易规模已超过7200亿元。爆炸式的行业发展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今年3月,人社部等部门联合发布了16个新职业,网约配送员名列其中。但网友们更爱称呼他们为“外卖小哥”,或是“骑士”。

邱有哈子说,他的许多老乡都在做骑手。业内人士预计,目前全国已有超过700万名“骑士”。其中,有不少像邱有哈子这样来自贫困地区的年轻人,他们靠双腿扎根城市,在让城市生活更美好的同时,也创造着属于自己的人生。

评论 1

  • 情知 2020-05-02

    让人心醉的大凉山!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