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报观察记者 李寰
第一次以嘉宾的身份而不是记者的身份现场聆听青年们座谈,我内心热血澎湃。
我在武汉采访过“雨衣妹妹”刘仙,采访的时候武汉还是寒冬,我给刘仙带去了保暖内衣和暖宝宝。“特别感谢家乡媒体带给我的温暖。”刘仙的一句谢谢,把我的思绪带到了奋战在武汉的那段时光。
我所在的四川日报报业集团武汉报道组,由16名年轻记者组成。我们团队中最年轻的记者还不到25岁,在武汉最长时间战斗了80天!作为新闻人,我们身担记录时代的职责,毫不犹豫挺身而出逆行武汉,用笔和镜头记录四川军团在武汉与疫情的鏖战,向社会传递正能量。
不仅仅是逆行武汉的四川青年。生产一线青年代表唐成凤,长期跟焊枪为伴,双手布满了老茧,身上还有焊花造成的伤疤,却因为最初的梦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焊工而始终坚守。如今,唐成凤已经成为单位的中流砥柱。应急抢险一线青年代表、消防队员侯正超,14年里参与过无数次救援抢险任务。他说选择逆行,是因为肩上的使命,唯有逆行,才能救援。
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我想到了采访中得到一组数据,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征集100名护士驰援武汉。短短2个小时内有1130名护士主动报名,占到了医院护理部的三分之一,其中绝大部分都是“80”“90后”的青年。“80后”“90后”已经成长为值得信赖的国家建设的中坚力量。
作为一个记录者,一个参与者,我在武汉采访中,深刻地感受到了在中国这种制度优势下,取得了抗疫斗争的阶段性胜利,这是与我们的制度与党的领导以及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是离不开的。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将实现中国人千年的小康梦。作为青年记者,我将见证和报道这样的历史,实乃人生幸事。作为青年记者,我要做的就是“理直气壮讲好中国故事,积极传播正能量”。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
评论 0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