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彭兰:智媒背景下 媒体的“增强”与“克制”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0-04-29 16:21 53926

封面新闻记者 戴竺芯

“在所有的AI+某事中,最重要的是AI+人。AI+人在任何时代都是不能放弃的,特别是今天的智媒背景下。”

4月29日,“云聚变 智未来”第四届AI+移动媒体大会如约而至。会上,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新媒体研究中心主任彭兰为大家做了分享。她的分享围绕两个关键词:“增强”和“克制”。“ 我们既需要用AI来增强我们的内容生产力,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需要相当的克制。”

智媒

内容生产力可更多借助“物”的力量

彭兰说,自媒时代,内容生产力在很多方面都在被技术所放大,并且是在多流程、多环节上同时进行,发挥多线程的作用。比如,在信息采集方面,从前媒体人外出采访依靠“四力”,而现在,当“人力”到达不了的地方,我们可以借助机器或是物的帮助。

她介绍,例如,在这次疫情期间,许多媒体的报道都是借助物联网的相关数据完成的。比如说《人民日报》在4月8号武汉解除封城之后,做了一个物流数据看变化的视频,来表现武汉复苏的景象。 “这样的数据,在过去通过传统方式是没有办法获得的。”彭兰说。

“物”,除了能够帮助人们了解一些过去感官无法到达的领域外,还可以帮助人们更好的了解自己。彭兰说,现在,当媒体人要去了解社会的时候,可以用一些超出传统的物的方式。 她举例说,同样是关于武汉苏醒的新闻,一些媒体在报道的时候引用了百度迁徙的数据,这个数据就来自于人,通过人们移动的轨迹,重新认识人的活动、人的行为、人的心理变化的过程。

彭兰认为,总体来说,在智媒时代,从信息产业界来讲,人们要越来越多的依赖物的力量,通过物的力量来增强人的力量,使信息采集的边界不断的扩张。

辅助

机器智能加工力对媒体具有加强作用

彭兰说,现在,机器辅助智能化完成文字写作、视频生产、编辑已成为一种全媒体贯通的趋势,媒体加入智能化编辑和创作的行为也越来越常见。未来,机器在对人力的增强方面,可能不仅仅是解决所谓劳动密集型加工的问题。

“比如说为什么这么多媒体现在需要写作机器?是因为有一些写作本身是枯燥的,大量的财报、大量的体育消息,写作没有太多创造性,那么用机器来加入这样一个写作的队伍,可以把记者从这些繁重的、枯燥的写作中间解放出来。”

彭兰说,但是这绝对不是机器写作未来的终点。她认为,机器加入到内容生产,加入到从文字的创作、视频的创作之后,可能还会在另外一方面给人们带来更大的想象空间,就是智能的增强。

“像封面新闻进行的探索,小封机器人已经运作了几年,并且有非常好的表现,从开始写一些专栏的文章,到后来的写诗,我们预测其未来还会有更好的表现。”

未来

产能、数据权利的克制未来显得尤为重要

“今天,我们看到很多技术可能性,让人兴奋、激动,甚至可能让人遐想,如果把人变成了机器面前的另外一个机器,这真的是我们所希望的吗?”彭兰抛出问题,随后解释道,从这样一个角度来说,今天媒体可能要考虑的不仅仅是怎么样让机器去增强生产力,某种意义上可能也要去减少产能,是减少人和内容之间不必要的连接。“没有必要给他推送这么多信息的时候,我们需要有一种控制,要适可而止。 ”

除了产能克制之外,彭兰认为,对未来智能化媒体业务有一个特别重要意义的,就是数据权利的克制和约束。从媒体的角度来说,过去说,媒体描绘的并不是实际社会完全真实的、全面的反映,实际上它只是用媒体的方式描绘了一个所谓的拟态社会。在今天,当平台上的内容越来越多的时候,它依然带有一些倾向、立场的,再加上算法调控之后,最终所反映的仍然与现实社会有所偏差。

“那么,未来怎么样能够让它在平台上所呈现出来的社会景观和我们在现实社会里面看到这个社会更接近一些,这同样是算法伦理中间需要解决的问题。”彭兰说,因此,我们也需要用人的理性和价值观,对技术发展方向进行导,或者是我们在技术应用方面进行自我的克制。

评论 8

  • 828 2020-04-30

    [得意][得意]

  • 828 2020-04-30

    [得意]

  • fm515943 2020-04-30

    [困]

查看更多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