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高海平:住在横巷的贾平凹

封面新闻 2020-04-28 17:03 39956

文/高海平

1986年12月20日上午,我以《语文报》记者的身份,在西安拜访了路遥,又马不停蹄地拜访了贾平凹。二位都是我们报社聘请的顾问。去贾平凹家的路线是由陕西省作协的诗人田奇老师提供的。

我在西安的大差市乘坐公交车到钟楼下车,向西大街走去。不过数百米,北边有一条社会路,向里走,东边有一厕所,再向里走,居民区包围着一处所在,社会三路55号。绕过铁栏杆,上二层,到了市作协。向一刘姓同志打听贾平凹的爱人韩俊芳,得知她是在文联从事会计工作,今日在家休息。刘同志一番热情指点,我按其所说,向贾平凹住处寻去。从竹笆市进去朝南走,顶到头,往西拐。不过百米,有一家工商银行,面前一胡同下去,中间有一横巷。在一老翁的带路指点下,才走上四楼东边的房间。这一路上,问了不下五个人,只有一中年人知道横巷,可见此胡同的偏僻。

开门的是一美丽妇人,正是贾平凹的夫人韩俊芳。我被她引进了“静虚村”。穿着银灰色皮夹克的贾平凹正在案前写着什么。看见我的到来,显得吃惊。我忙介绍身份,他便让座,让烟,让茶。我坐定后,环视这个有名的静虚村。大不过十米,凭当时的方位感,西边为书桌,东边置一餐桌,北边为书架,南边放置书柜,柜上堆放了假山、唐三彩等饰物。东边墙上挂着名人字画,西边墙上挂着作家自己的一幅书画。北边书架上随便挂着一幅上下是字,中间为图的条幅。屋子中间置一铁炉正在做饭。门玻璃上贴一纸条,上书:“人道文道,妙微精深。静虚村”。

在这个布置繁密,内容丰富的空间里,我们开始了聊天。我问他最近在写什么作品。贾平凹操着浓厚的陕西话说,没写什么,身体不大好。他用手指了指书架上那幅字画说,这是最近构思的一个作品的架构。也许这就是他的写作方式,先把作品的构思用笔画出来,并逐步完善,最后,按照这个框架,就像涂颜料一般付诸文字。我看见书架里放的全是他的书,问他目前出版了多少本书?贾平凹说,有十几本了吧,还有几本正在出,现在出书太慢了。语气中带有埋怨的意味。当时的贾平凹也就34岁,已经出版了那么多书。

聊天中间,贾平凹的女儿一会儿蹦蹦跳跳进这个屋子,一会儿又到了对面的房间,很活泼,也可能是对我这个陌生面孔的好奇吧。屋子里的炉子上有锅在冒着热气,把房间氤氲出一种仙气来,应该属于静虚村特有的气氛吧。

我与贾平凹聊天时,目光总不由自主地逡巡他的书架。他看出我的意思了,站起身,从书柜里取出一本散文集《爱的踪迹》,并在扉页上签名,标准的贾体:“高海平同志指正 贾平凹 86.12.20”。我双手接过,已经难以掩饰激动的心情。这是作家亲手送给我的第一本书,也是我最喜欢的作家送的书。我得陇望蜀,还想要他的《商州初录》,就说,我喜欢您的《商州初录》,却买不到。贾平凹笑了一下说,还没出来,你当然买不到,出来后,送你一本。我赶紧给他留了地址。

话题转到了他的老家,也就是商州系列作品的产生地。我好奇地问,你写了那么多商州作品,肯定把商州跑遍了吧。他说,是的。又解释道,那是我的老家,我对那里较熟,有的地方不需要再跑了。我接着问,你一直写商州,出了好多作品了,以后还会再写吗?他说,不一定。我问,你是商州人,还经常回去吗?他说,一年回一次。家里还有什么人?都在家里。你是老几?老大。我们俩就这么一问一答,干脆利索。

我非常敬佩贾平凹如井喷一样的创作状态,并由衷地赞叹道,您的创作量真大啊。他轻松一笑,解释道,去年发得多,一共十个中篇小说,现在也不行了。最后一句明显是谦虚之词。

想当年,作为一个崇拜者,甚至是追踪阅读者,贾平凹的作品一经面世,我会立马找来如饥似渴地读。贾平凹的早期散文,追求恬淡、宁静、幽思、哲理,每篇作品都是一幅画,值得你细品,揣摩,仿佛能从中听到一种声音,这种声音像天籁、像地音,像冥冥之中的一种提示和启悟。贾平凹早期的小说,特别注重对民俗风物的渲染和描写,恨不得在每篇作品中都能尽其所知,把商州的古往今来全盘托出。商州的男人如何、女人怎样,人物跟山水的关系,跟历史的关系,跟文化的关系等等,被贾平凹挖掘得很深,很透。小说中那股浓浓的乡土味、烟火味、神秘气息,通过云山雾罩的表现手法,畅快淋漓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印象最为深刻的是贾平凹对女性的塑造,我当时对其评价就是,写女人的圣手,实在是精妙绝伦。在中国当代文坛,不能说无人出其右,至少名列前茅。读者为什么喜欢,就是因为那种来自泥土的原汁原味,来自人性的生命真实。这是一种生活的呈现,更是艺术的再现。

贾平凹通过对人物的塑造、景物的描写、故事的渲染,让读者了解了在陕西有那么一块独特的乡土中国——商州,民风淳朴,掌故丰富,独具魅力。商州走进了读者的心中,同时,读者也走进了商州。

几年前,我曾因公务穿越秦岭,到过商州。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山崖上大大小小的石窟,佛教文化时隐时现。凭感觉,我已经走进了贾平凹笔下的商州。

言归正传。我问贾平凹对《语文报》和《中学生文学》的看法,并希望有空为我们写稿。他先把话荡开说,广东有个《家庭》杂志,发行量达三百万份。他们派人下去跑了一趟,一下子就上去了一百万份,下去宣传很重要。当时的《语文报》和《中学生文学》杂志已经享誉全国,在广大中学生中间反响热烈,一时洛阳纸贵。但是,贾平凹认为,还是要加大宣传力度。

聊天即将结束,贾平凹向我透露,本月28日,去北京开全国青年作家创作会,回来就要过年了,过了年给你们写一篇。不过,关于文学道路已经写过了,写不出新东西来。我赶紧说,写什么都可以,谈散文、小说的创作,都行。他答应了。

近12时。应我的请求,在阳台上给他照了张相,又让他的夫人帮忙,给我俩照了张合影。贾平凹一直要留我吃午饭,记得他们家中午吃包子。我表示感谢,告辞了静虚村。

时间过去了34年。这么长时间,一直没有机会再见贾平凹,但是,一直关注着他。包括他的文学创作,家庭生活等等方面。三十多年以来,贾平凹无论哪个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的女儿贾浅浅,当年的孩童,成长为青年诗人,活跃在诗坛。贾平凹的小说创作已不是当年的井喷式了,用海量级形容一点也不夸张。创作不仅量大,而且质高。其创作视域早已走出了商州,投放到了更广大的城乡地区。笔下的人物形象具有了更加丰富和复杂的精神内涵,小说的时代性、社会性以及艺术性更为深邃。

贾平凹,早已走出了当初居住的横巷。他的文名,已漂洋过海,走向了世界。作为一名资深读者,在34年前的那个并不太冷的冬天,慕名登门拜访过他的《语文报》编辑记者,我心存感念。

祝愿贾平凹先生的文学创作,更上层楼。

【作者简介】

高海平,语文报社副社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出版个人散文集三部。

评论 3

  • 羞涩 2020-04-28

    感人至深。字字珠玑

  • 往θ情怀喂了狗 2020-04-28

    他的作品我看过的不多,不过从我看过的几篇文中,感觉他写的文很清新自在的感觉,像杯清茶.

  • 撞了怀 2020-04-28

    散文就在于他字散而不离其意,形散而不离其神,自然流露,总之我很喜欢,跨越式的思维让人啼笑皆非,而且也生动贴切!我非常喜欢贾平凹的作品!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