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耀眼的是青春的精神——读陈统奎《从故乡出发 从世界回来》

封面新闻 2020-04-28 17:09 28988


文/张家鸿

掩卷之后,我印象最深的是陈统奎说过的一句话。“在我看来,乡村振兴大业的成功经历,一定是一群奇人奇才无与伦比的冒险记。”为何是冒险记?因为有各种各样的有形的无形的压力与阻力,想要成就一番事业,必须冲破层层阻挠。房地产开发商的试图阻止、乡村落后窘迫的现状、村民落伍闭塞的思想观念、无时无处不在的私心,皆是陈统奎要面对的。在我看来,《从故乡出发 从世界回来》是一册以冒险和成长为主题的书。

开创火山村荔枝品牌时,果农的泄气与担忧、村民的非议、气候变暖、暴雨侵袭、台风猛烈都是人力不能左右的因素。盖“花梨之家”民宿,资金的难以筹措。面对这些困难,陈统奎有无奈、挣扎,更有深深的反思。不管哪一种情绪,都被陈统奎真诚的诉说牵系着。谈及弟弟的成长时,他说:“说实话,我们民宿的硬件很一般,但是我和阿夸都很真诚,喜欢交朋友,交到一批理解和支持我们返乡创业的朋友。”当村民质疑韩国艺术家驻村创作,村里是否可以得利时,他说:“我们这个村庄被外界尊重并大力支持的一个原因,正因为我们是一个懂人情的地方。”

真诚还在于他的虚心向学,在摸索中前进,在前进中学习。赴日本采访西村幸夫听其谈异国的经验、到成都蒲江听徐耘讲述明月村的成长故事,到深圳参观王海达的雪糕工厂、到中国台湾宜兰与赖青松交流,到大阪上盐见直纪关于绫部生活的课,在东京听河哲司讲茅乃舍的生意经、在台中走访薰衣草森林,走进萌木村听舩木上次,到四国高知县马路村取经,都是他学习道路上的一个个点。许多个点串连、组合而成的是一个虚心向学、乐于进取的心胸。敞开心扉是聆听是汲取,看的是模式,学到的是方法,得到的是启迪,坚定的是信念。走出去之后,不忘请进来。

最令人感奋的是他冒险、突围的勇气。勇气是硬朗的说法。讲得婉转柔软一些,是浪漫主义。《南风窗》高级记者,是许多人羡慕的职业,他却偏偏辞职离开魔都上海回到偏僻的故乡火山村。奥斯特洛夫斯基曾说过:”勇敢产生在斗争中,勇气是在每天对困难的顽强抵抗中养成的,我们的青年箴言就是勇敢、顽强、就是排除一切障碍。”不动声色的辞职,不也是勇敢与顽强的体现?这样的去向与贪于逸乐、平稳、按部就班的人生选择,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对比并非有高低上下之别,然而,勇气的有无却是明显的分界线。如果有人要问,人生的哪一个阶段最该拥有勇气?答案肯定是青春时光。青春有许多种度过的方式,陈统奎选择了难度最大、最具挑战性的一种。他思考并行走的不仅是自己人生的出路,还是故乡的出路。

在这本书里,陈统奎讲述自己的五味杂陈、百感交集。诸多情感线索之中,最引人注意的是感恩。他说:“创业难,但创业路上会遇见许多贵人,我们不气馁。”张光斗、郑松茂、曹启泰、吕晴、罗树海、邱富添、盛洋,以及要花去许多方块字才能写完的一长串名字。写完后,还唯恐有所疏漏。于书中,读者看到的不仅是陈统奎一人,还有陈奇、丁牧儿、河边哲司、许铭仁、谢贞舜、盐见直纪、王村煌等人。不被国界、地域、身份、背景所局限的这些人,走出的是一条返回乡村、再造故乡的道路。有了他、他、她,返乡之路并不形单影只,而是声势日渐浩大。“小时候,我们常常在火山湿地里游泳抓鱼,在湿地边的丛林里摘野果吃,那是无与伦比的快乐童年。”曾几何时,被童年时的种种有趣、美好呵护过的少年,正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们为故乡带来新的生机。放眼未来,这样的美好并不因再造而消失,而是一直都在的。不仅在心里,还在天地间独属于它的角落里。

故乡,是生命的发源地,是生养之处。何为世界?故乡之外的所有地方,都是世界。从故乡出发走向世界,为的是有朝一日可以回到故乡。“让故乡从传统乡村转型成结合生态保护、自然农法农业和休闲体验为一体的生态村。”这是对故乡的新定义,它是一种乡愁,却不是流淌于纸页上的,而是通过真真切切的情怀、实实在在的行动对故乡一种改造。它是投身于故乡怀抱中的,与故乡是没有距离的。故乡不故,故乡一直都是家乡。“我们的青年是一种正在不断成长、不断上升的力量,他们的使命,是根据历史的逻辑来创造新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条件。”这是高尔基的名言,放在陈统奎以及他众多的志同道合者身上再合适不过。已然进城且身为同龄人的我,对他们的未来拭目以待。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