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在行走/乌镇,雨中的历史长廊

封面新闻 2020-04-28 15:07 35838

不二妹

前不久又去了一趟江南的乌镇。可能是为了回味某种梦境的缘故,我想故地重游。从上海虹桥高铁站出发,40来分钟就到达桐乡站,出站坐上去乌镇的公交车。小小的公交车在城里摇啊摇,一站一站接近乌镇时,霏霏细雨在街头弥漫开来。

走在狭窄的巷街里,临街的店铺一间接着一间,却没有密密麻麻的感觉。我轻轻地踏进一家小店,埋头刺绣着手工妇女倚靠着门框,主人见我抬头微微一笑,并没有停下手中的活儿张罗着。我浏览这一件件精致的手工,轻轻地拿起心仪的物件走到主人面前,主人还是微微一笑,转身给我拿了布口袋把它给我装了起来。我就这样享受着小店带来的闲适空间。

细雨微茫。在这里,我可以拿着自拍杆随心所欲滴自拍;我可以左手拿一个姑嫂饼,右手拿一个定胜糕边走边啃;我可以在染坊旁边看老妈妈轧棉籽、纺纱线、织棉布……

我特别喜欢乌镇的蓝印花布,这印花布俗称“石灰拷花布”,用棉线纺织、黄豆粉刮浆、蓝草汁印花,纯粹手工、环保。做出来的三角头巾、茶杯垫、折扇、桌布、门帘、雨伞、手机袋、背包、象形挂件,琳琅满目,很可爱。

走进乌镇,一不小心踏进了中国漫长的文化长廊。这里名人大家荟萃,从一千多年前中国最早的诗文总集编选者梁昭明太子,到中国最早的镇志编撰者沈平、理学家张杨园、藏书家鲍廷博、晚清翰林严辰、夏同善。近现代,有银行家卢学溥、新闻学前辈严独鹤、农学家沈骊英、海外华人文化界大师木心……我还看到了文学大师茅盾先生的老版小说《子夜》《春蚕》《林家铺子》。

雨下大的时候,躲进街边的小屋,看着雨水串成珠子顺着屋檐滴滴答答的流下来,钻进小青砖和青石板的缝隙,一溜烟就不见。我一头钻进了街中间的江南民俗馆。这民俗馆还真是个好地方,里面展示晚清至民国时期乌镇民间有关寿庆礼仪、婚育习俗和岁时节令等民俗。蜡像塑出婚庆嫁娶的活剧。衣俗厅以实物、蜡像、照片等不同手段展示百余年前江南民间穿着习俗。我还看到了跟咱四川很不一样的节俗,如春节拜年、元宵走桥、清明香市、立夏秤人、端午吃粽、水龙大会、天贶晒虫、中元河灯、中秋赏月、重阳登高、冬至祭祖等,好不热闹。

不远处有个古戏台,这戏台为两层,歇山式屋顶。底层用砖石围砌,有边门和前门。边门通河埠。底层后部有小梯通楼台,亦可通过翻板门从河埠下到船里。楼台分前后两部分:后部是化妆室;前部是戏台,正对广场。街对面的房子就是“晴耕雨读”,雨停了我就进去,带着江南烟雨中那颗柔软的心去。

晚上不再害怕在这里独自住下,即便我是个小女人。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