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双城评论|一小时朋友圈,见证成渝提速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0-04-27 16:30 37514

□ 李晓亮

经济圈,都市圈概念,都不陌生。

国际,有纽约、伦敦、巴黎、东京等知名都市圈,享誉全球;国内代表性的,北有京津冀,南有珠三角,东是长三角,西为成渝城市群。合纵连横,贯穿支撑,外延辐射,成为几大重要经济增长极。

经济发展,不靠摊大饼,不能撒胡椒。没有绝对平均主义,而是因势利导,以点带面。局部突围,先富带后富,最后达致共富。如果看夜景卫星图,夜间灯光分布,一目了然。

光带最广,分布最密,亮度最高地区,一定与当地经济指数呈正相关。比如上述几大城市群、经济圈,各地经济中心城市等。城市是人类历史,千百年演化结果。一城兴衰,除自然选择,更多是主观能动,人为产物。

所谓,人定胜天。成渝与上述城市群,有太多不同。单看自然条件,双城相向而行,比其他城市,要付出更多。一般都市圈层,地势平坦开阔,一马平川,阡陌纵横,城际高铁,呼啸往来。

仅此一点,对成渝就异常艰难。虽同处盆地,但一个靠盆底,一个近盆沿。“三山一江”,横亘中央。成渝分隔东西,龙泉、缙云、中梁山,纵贯南北,天然隔阻,相望却难执手。

所幸,川渝一家亲,隔山不隔心。成渝一体,双城崛起。一约既定,万山无阻。即便以最显见的,成渝交通网建设,提速也是有目共睹的。

今儿偶然看到一“市民提问”:为何叫“‘成渝’而非‘渝成’”,官方回复十分得体。大意是这只是民间约定俗成,就如“巴蜀”之称,非刻意排序。真关心成渝,不必在无谓的细枝末节上纠结。

作为入川近二十年,成渝混迹十数年的“外人”见证者,可能对川渝交通提质提速,最有发言权。十七年前入川,首次真实感受到中学背过的“蜀道难”。十堰到安康段,隧道连着隧道,少说也有数十个“连环隧道”。列车转“急弯”,甚至能肉测到车身都是倾斜的。设计时速无论几百,这时最多或只能跑几十。

也有重庆“过来人”回忆,他至今竟仍能背出车次号的那趟儿时最快“T字头”列车,也仅是朝发夕至。而如今,不说五年前高铁,实现“成渝一小时朋友圈”;即便公路“成渝、成遂渝、成安渝”外,第四条成资渝高速,也已将成渝新区、江北和天府机场连接。双城一体,从未如此具现化。

至此,高铁、快铁,地铁、轻轨、市域铁路、通勤铁路等城市轨道交通网络,搭建完成。成都、重庆为中心,一小时通勤圈,渐次成型。时空于此改变,辐射能力加强,经济版图重构加速。提速提质,迭代升级的不只是表面的交通网络,更是背后政策、技术、人才、资金、信息的交互流通。

两地协同,共谋发展。从硬件到软件,同步共频。实现基础设施网络、运输服务体系、交通治理体系3个“一体化”,为形成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和内陆开放战略高地提供有力支撑。

评论 10

  • 二大少爷 2020-04-28

    按照地形条件自然条件等,成渝确实发展艰难,但是也没叫人失望,从水路到公路,从绿皮火车到高铁,成渝两地实现1小时通达,深刻改变了两地居民的生活方式。

  • 后期之神 2020-04-28

    两地协同,共谋发展,期待成渝经济圈的建设能让这两个地方发展的更好

  • fm_16746 2020-04-28

    双城若比邻 截弯取直的成渝1小时交通圈 就是成渝发展的最好见证

查看更多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