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遗事丨北洋海军最后阅兵:李鸿章的神气与隐忧

封面新闻 2016-07-05 14:49 13997

甲午遗事系列稿件系封面新闻独家首发,文字及图片如无授权严禁转载。

清末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李鸿章像

封面新闻记者 王国平

1894年5月,作为当时的国家海军,北洋海军进行了规模最大的一次出海校阅。

此次阅兵,共有21艘军舰参加,还专门制定了《北洋海军大阅章程》。在大阅结束后的第三天,1894年5月29日,李鸿章将此次阅兵的《校阅海军事竣折》上呈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在奏折中,李鸿章在详细描述大阅过程和表彰将士外,还表达了内心的三个隐忧。

此次阅兵后不到两个月,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北洋舰队全军覆没,这次阅兵,成了北洋海军最后一次阅兵。

1888年清政府批准颁行《北洋海军章程》,标志着北洋海军正式建军,虽然冠以“北洋”二字,但这确是当时中国唯一的国家海军。

最后一次大阅中的北洋海军旗舰定远舰。在威海保卫战中,定远舰被日军鱼雷艇偷袭重伤搁浅,提督丁汝昌下令炸毁,管带刘步蟾自杀。

当时北洋海军的军舰上使用皇族才能使用的龙纹标志,军旗是当时的国旗龙旗。这也可以看出清廷对这支海军的重视。

根据《北洋海军章程》规定,舰队每年由北洋大臣阅操一次,每三年由海军衙门请示特派王大臣会同北洋大臣出海巡阅。

1891年五六月间,北洋海军举行了成军后的第一次操阅,但目前没有明确的影像留下。

1894年5月,北洋海军进行了成军后的最后一次、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出海校阅,共有21艘军舰参加。为此,还专门制定了《北洋海军大阅章程》。

在这次大阅中,北洋提督丁汝昌率定远、镇远、济远、致远、靖远、经远、来远、超勇、杨威9艘战舰;记名总兵余雄飞率广甲、广乙、广丙三艘广东水师主力舰参加;记名提督袁九皋、总兵徐传隆分带南洋水师的南琛、南瑞、镜清、寰泰、保民、开济6船,共18艘战舰在天津大沽口汇合,随后一起放洋出海。

同时,另派北洋海军的威远、康济、敏捷3艘练船先赴旅顺口守候。

1896年法国刊登的“李鸿章与德国首相俾斯麦全身像之合影”

一时间,渤海湾内龙旗猎猎,“夜间合操,水师全军万炮并发,起止如一。英、法、俄、日本各国,均以兵船来观,称为节制精严。”(李鸿章语)

在英人约翰·濮兰德所住《李鸿章传》中,对此描述称“李鸿章每三年检阅一次海防,其最后一次带着胜利进军的神气。他的毕生事业摆开在一切人面前,让大家欣赏:他的要塞和学校,铁路和船坞,船和炮,都粉饰油漆得焕然一新。礼炮齐鸣,龙旗招展,向他的来和去致敬。”

对于这次大阅,李鸿章的态度也颇值得思量。

当时汇集了大清几乎所有海上力量这次大阅,盛况之下,难掩败落之象。在大阅结束后的第三天,1894年5月29日,李鸿章将此次阅兵的《校阅海军事竣折》上呈皇帝和太后后,并得到褒奖。

在奏折中,李鸿章在详细描述大阅过程和表彰将士外,还表达了内心的三个隐忧,其中之一:西洋各国,以舟师纵横海上,船式日新月异。臣鸿章此次在烟台、大连湾,亲诣英、法、俄各舰详加查看,规制均极精坚,而英又甚。即日本蕞尔小邦,亦能节省经费,岁添巨舰。中国自(光绪)十四年北洋海军开办以后,迄今未添一船,仅能就现有二十余艘勤加训练,窃虑后难为继也。

李鸿章在这段论述之前,还引用了醇亲王奕譞的一封奏疏内容,称醇亲王一再强调添置船艇、慎固陆防、推广学堂这三件事,这是相当精准的判断,“实为不刊之论”(内容正确,不能更改的论断)。奕譞是李鸿章在清廷的支持者,而这封奏疏是其在1886年巡阅北洋水师上奏的。

清末德国印李鸿章像明信片

在1891年,醇亲王奕譞去世后,李鸿章在朝廷最高决策层中失去了能真正理解并支持他建设海军人。当年6月1日,户部上奏酌拟筹饷办法折,建议南北洋购买外洋枪炮、船只、机器暂停二年,所省价银解部充饷。

海军史研究会会长陈悦说,在这次大阅之后,不到两个月中日甲午战争就爆发了,当时李鸿章的这一隐忧,恰恰在后来被称为北洋海军战败的主要因素。

甲午遗事系列稿件系封面新闻独家首发,文字及图片如无授权严禁转载。

如需转载请联系stella@thecover.cn。投稿及交流请联系306600930@qq.com。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