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军人本色 敢为战疫先锋! 一位老党员把“初心”书写在一线

封面新闻 2020-03-25 16:13 34134

“你好,请出示一下您的天府健康码。”“今日体温36度,请在这里登记一下。”3月20日,记者来到成都一环路西三环7号院,66岁的刘生智正在为进入院落的居民进行着日常出入登记。据了解,从农历腊月二十九至今,刘生智一直与白果林社区的工作人员一道,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用行动诠释着作为一名共产党人的信念与为人民服务的初心。

守好社区防疫线

甘为防疫螺丝钉

社区是疫情联防联控的第一线,也是外防输入、内防扩散最有效的防线。回溯到1月24日,西安路街道白果林社区在接到防疫工作部署后,明确责任与分工,对辖区院落居民、小区业主开展入户宣传排查、信息登记,为社区织起了一张安全网。同时,白果林社区党委还迅速落实辖区59个院落一门进出制度,严格要求门卫对近期外地返蓉及出蓉返家的住户进行登记备查。

当时,人在彭山的刘生智考虑到社区人手紧、防疫任务重的困境后,第一时间回到了家中,主动与社区工作人员一起,投入到社区疫情防控工作中,还担负起了一环路西三环7号院的防控工作。

每天早上9点,白果林社区的街面上总会有一道红影闪过,身着红马甲的刘生智会骑着电动三轮,准点来到一环路西三环7号院,开始一天的防疫工作。在这个院落里,他已经坚守了近两个月。“这个院落虽然户数不多,但属于自治院落,需要有人长期驻守在这里。”刘生智表示,在疫情面前,自己作为一名老党员和一名退伍军人,理应站出来为社区居民做些事情。

期间,刘生智不叫苦、不叫累,身体力行地充当着院落守卫。此外,他还协助社区张贴资料宣传抗疫知识、悬挂各类疫情宣传标语,耐心指导外地返蓉人员和租户进行登记和扫健康码等工作。如果不是看到他走路蹒跚的模样,你可能想象不到这是一位肢体三级残疾的老人,他用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铮铮誓言。

面对严格防控措施,部分住户对此不理解,刘生智一直耐心地做好政策解释,避免了可能存在的矛盾发生,且逐渐得到了院落居民们的理解与支持。他与其他一线工作者一样,都是这场战“疫”上的一颗颗螺丝钉,为打赢这场防控疫情阻击战而努力着。

无私奉献为大家

树立当代活雷锋

“部队就像一个熔炉,锻造了我的一生。”刘生智在谈及过去军旅生涯的时候感叹道,他是1972年12月入伍,获得过两次嘉奖,并于1976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退伍后,刘生智也时刻以军人、党员的身份要求自己,用认真负责的态度在所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

1985年5月12日深夜,刘生智所工作的营门口抚琴化工厂突发管道泄漏,并引发了火灾。面对不断蔓延的火势,刘生智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厂里还放有十几桶酒精,一旦被点燃爆炸,后果难以想象。于是,刘生智没有丝毫犹豫,立马提起灭火器猛地冲进火海里,心里只有保卫集体财产和周围居民的安危。“当时火势很大,灭火器用完后,我看到旁边有沙子,就用沙子来灭火。”刘生智回忆道,那时他已经忘记了被火烧伤的疼痛,当消防员到达的时候,他已经基本上把明火扑灭了。但是,这次灭火也导致他身体68%深二度烧伤。

一夜之间,刘生智的整个人生发生了巨大变化。随后的两年,他一直在医院接受治疗,家庭也发生了改变。可是,这一切并没有打垮刘生智,他依然积极乐观的面对生活。

平日里,他喜欢听军旅歌曲,也喜欢一个人哼一下抒情歌曲。“过去在部队的时候,我喜欢吹笛子,还在连队表演过。”刘生智笑着说道,他从小就对音乐与乐器感兴趣,还自学了吹笛子。那时候为了看清乐谱,还不小心被煤油灯烧到了眉毛,虽然现在他无法再吹笛子了,但音乐就像他的朋友,至今都陪伴着他,也让他变得更坚强。

“一年365天,其中有360天,刘生智都在为社区居民奉献着自己的力量。在大家的心目中,他就是我们身边的活雷锋。”这是白果林社区党委书记申权对刘生智的评价,也是整个社区居民对他的认可。不管是清理院落卫生、张贴信息海报,还是居民矛盾的调节,只要社区有需要的地方,他总会第一时间出现。

随着年龄的增大,刘生智的腰间盘做了手术、股骨也坏死了,走路都不太方便。不过,他仍然十年如一日地默默地支持社区工作,积极地参加社区社会治安、义务巡逻、抗灾救灾、环境整治等党员志愿者活动。此外,在白果林社区党委的协调安排下,刘生智还走进课堂,以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思想认识,为孩子们讲述了红色故事,并赠送了红色书籍,得到了学校师生的掌声与好评。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雷锋日记中的这句话,也印证了刘生智的这一路走来的初心。不管是在疫情防控,还是平日里的每一天,刘生智都用实际行动践行着“雷锋精神”,也让雷锋精神在防疫一线熠熠生辉。

华西社区报记者 高昊焜 摄影报道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