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书评】想起秋刀鱼之味,日记里的小津安二郎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0-03-25 15:29 46319

封面新闻记者 薛维睿

德国导演维姆·文德斯曾说:“如果我来定义为什么发明电影,我会回答: 是为了产生一部小津电影那样的作品。” 作为日本影史上最重要的导演之一,小津安二郎一生拍了54部电影,跨越日本电影从默片到有声,黑白到彩色的历史。

电影杂志《视与听》曾对全世界范围三百多位电影导演投票调查,在各个著名导演和影评人的参与评选下,日本导演小津安二郞的《东京物语》位列世界电影史上名作第一名。

小津的电影善于从细微之处观察生活,反映日本社会的风俗习惯和世态人情,这种风格和他的日记记录如出一辙。今年,《小津安二郎全日记》在国内首次引进出版,由小津研究专家、挚友田中真澄整理文本,收集了小津多达32册、时间跨度从1933年至1963年接近完整的日记。

贾樟柯评论这部日记,“过去了解的小津实际是一个 ‘美学化了的小津’,阅读《小津安二郎全日记》使我从小津的美学世界进入其私人的世俗世界和日常世界,体会到一种 ‘矛盾的统一’。就好像一体两面一样,电影作品呈现出来的小津和日记里所描写的小津之间有时候分裂,有时候一致,有很多电影创作上的蛛丝马迹,也可以透过日记了解到。”

从《东京物语》《晚春》《早安》《浮草》到《秋刀鱼滋味》,小津的电影主题大多聚焦于家庭,反映琐碎日常里最真实的生活。日本导演沟口健二曾对比自己和小津的电影:“我以现实主义的方式描绘非同寻常之事,而小津是以现实主义的方式描绘寻常之事,这更加困难。”

如同电影里独树一帜的美学风格,小津的文字也如镜头语言一样稳定静谧,极有日本传统文化的物哀之美。小津在电影里描绘事物,常常是跟随人物视线,停留在眼睛眺望着的远处。他曾在一封信中如是描写迟迟春日:“现在眺望定远城外,风景异常清明秀丽。柳吐新绿,河水淼淼,油菜花一片金黄。平原千里,一望无垠,远处迷迷蒙蒙,但见白云如絮。”

在《小津安二郎全日记》里,更多是记录他的日常。爱吃爱睡,寥寥的三言两句,细碎的生活感扑面而来。小津尤其爱睡觉,为了睡懒觉,他甚至推掉一些活动和社交。他写睡觉的篇幅很多:“阳光照射在拉门上,暖洋洋的。美美地睡了一觉。”(1933年2月10日)“阴天。下雨。稻荷祭。登贵来。整日迷迷瞪瞪地打瞌睡。”(1933年3月5日)“再怎么睡也睡不醒。脑袋瓜子也很迟钝。春天不适于工作。”(1933年3月20日)“明年正月去什么地方呢?边想着这些事,边睡午觉。”(1933年12月17日)

和大多数人一样,他也常在规划和拖延中度过一天:“每天窝在被炉里,有点运动不足。恐怕又一次陷入头天立计划,当天不实行的状态。赶忙前往镰仓市民座,观看《要塞风云》。平庸之作。十一点半回家。可以说稍微运动了会儿。”(1953年1月23日)

吃东西也常常被记录下来,“在被炉里稍微睡了会儿午觉。读《文艺春秋》。洗澡。晚上,做酒糟鲑鱼。很好吃。”(1955年1月17日)不同的天气有不同的吃食,“在何处,骤雨来临时,吃上凉豆腐。”“真炎热,黑糖黏成一大个。” “在新金春吃牛肉火锅。在colomban 喝茶。”(1935年4月30日)

小津热爱美食,电影里有许多饮食场景。不过,他最后一部电影《秋刀鱼之味》中,却没有秋刀鱼的镜头。他在拍摄《小早川家之秋》时,制片方让他定下一部电影片名,仓促间他想到“秋刀鱼之味”。后来拍摄这部电影时,母亲过世,他在日记中写道:“春天在晴空下盛放,樱花开得灿烂,一个人留在这里,我只感到茫然。想起秋刀鱼之味,落的樱花有如布碎,清酒带着黄连的苦味。”

他的电影和个性统一,平淡隽永,内涵深远。他曾坦言自己对拍电影以外的事情不大感兴趣,日记中很少有关于政治和实事的记录和评论。他有一句有名的自评:“我是开豆腐店的,我只做豆腐”。他在日记里也写:“平凡虽然很无聊,但这最符合我的性情。”(1960年4月30日)“真清闲。我在想:人为什么喜欢吵吵闹闹的呢。”(1955年2月28日)

“夕照映雪犹如柴薪火光,于点燃的地炉温酒。”如同小津写的这句短歌,他的现实主义就在寻常之处。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