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战疫故事 | 卫珂妍:疫情杂叙

封面新闻 2020-03-24 23:39 33157

作者:成都七中实验学校 高三八班 卫珂妍

大抵是在春节前后,疫情忽得爆发了,没有任何预兆,搞得人心惶惶,药店甚至网店的口罩和消毒液都被一洗而空。春节期间,街道从未如此空旷过。有一天晚上我独自走在回家的路上,街上店铺的门全都关闭,一路上没有遇见几个人,唯独看到路灯昏黄下只有红旗连锁的灯光闪耀着,有一个员工戴着口罩站在柜台旁。冷风呼啸而过,黑暗中我看着那光,以为看见了希望。

记得疫情刚爆发那会儿,朋友圈里铺天盖地全是关于疫情的视频、文章,其中也不乏谣言。一则新消息出来,很多人没有辨别是真是假,就“顺手”转发。有一些文章夸大了疫情的真实情况,引发了更深的恐慌。

比起疫情,我想,控制大面积的恐慌也许更为重要。如果人们可以安安静静地呆在家里,不造谣不传谣不信谣,客观地去看待和了解疫情,不在微博上打着“正义”的口号随意施加网络暴力,做好自己的分内事,也许疫情会被控制得更快,更为全面。寻找途径为疫区捐赠必备生活物品或者资金,比在微博上批评某某艺人没有捐赠更来得有用一些。

有一张图片,在病毒肆掠下,火遍全国——一个男孩与一位护士长,互相鞠躬。而在百年前的广济医院,也上演过同样的情节。

感恩穿越千万年,始终不会褪色。

当病毒肆掠中国,能站出来抵御的是那些舍己为人的医生护士们,他们默默奋斗在战疫一线,去挽救生命。这是责任,这是奉献。

两岁的孩童出院时转身留下一个深深的鞠躬,护士长立刻也向他鞠躬,两个弯下的身子里跳动着联系在一起的心。这是感恩,这是理解。

拖着笨重的防护服从这个病房穿梭到另一个病房,拖着病重的身体却坚信着活着的力量,这都是生命。

脱下圣洁的白大褂,医生也是普通人。他们有父母,有孩子,有朋友,有爱人,他们有疼惜他们生命的人,他们有生活有目标,他们甚至也会生病。医生从不是圣人,他们有自己的考虑有自己的不舍,我们谁也没有权利逼迫他们做任何事情。

愿意支援武汉是医生,不愿意支援武汉也是医生。两者都是生命,也都拯救过生命。我们都应感恩。感恩生命,感恩拯救生命的生命,感恩他们的一切。

中华民族绵长的五千年历史中,总是不乏勇敢的人。

从陈涉毅然崛起反抗秦朝暴政,到关天培誓死捍卫祖国疆土;从康有为与众多举人联名发起“公车上书”,到五四青年游行高呼“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从闻一多投笔从戎加入救亡图存的行列,到鲁迅弃医从文用笔杆子唤醒沉睡的国魂;从一代代航天人开辟中国的航天道路,到5G团队开发技术引领全球……

当新冠肺炎爆发之际,全国各地也有无数勇敢的人毅然决然奔赴武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上有钟南山,李兰娟院士,年迈也不妨碍他们为国为民的一片赤诚之心;下有一个个奋勇而出的青年,抛去自己年轻胆怯的一面,坚决挑起冲往前线的担子。在赴往武汉的医护人员中,青年人占到了三分之一,其中甚至不乏00后。

十七年前,王卫国在母亲的目送下前去与SARS抗战;十七年后,他的女儿王婷则在他的目送下前去武汉与新冠斗争。一根接力棒,传了三代人。时间的齿轮慢慢向前碾行着,老一辈只能叹息着停步,而我们青年一代,则应勇敢扛起国家大任,大步跟着时代的步伐前进。

鲁迅先生说,“我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在意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我愿中国青年,都成为勇敢的人。

春分前后,天气意外的明媚。

太阳醒得愈来愈早,六七点就把光辉撒向大地。每到下午,阳光塞满了书房,绿植投射下来的影子,在地面上摇摇晃晃。甚至有一天,我看到一只白色的蝴蝶翩翩,轻巧地落在花瓣上,粉嫩的花瓣颤曳了一下,旋即稳稳地立住了。

每到这时我总会衷心地祝福,希望武汉也有同样的美好。这世界都应拥有这样的美好啊。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