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全球首例新冠肺炎患者神经外科手术 负压手术间里主刀医师要戴三层手套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0-02-27 07:26 65610

封面新闻记者 梁波  谢凯 田雪皎 李佳雨 发自武汉

2月26日19时许,全球首例新冠肺炎患者的神经外科手术,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简称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开展。

接受手术者,是一位73岁新冠肺炎患者。他洗澡时,摔了一跤,导致颅内出血。手术实行双主刀,从19时开始准备,时至22时40分左右才成功结束。

类似这样的神经外科手术,如是一位普通患者,双主刀医生仅需半个小时便可完成。而给新冠肺炎患者做,一切都变得不同了……

改造的手术室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感染性专科医院手术室已无法满足新冠病人的就诊需求,武汉市多家综合性医院手术室通过布局改造开始进行新冠病人手术。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手术室就是其中之一。和日常手术间相比,新冠肺炎患者手术间为“负压手术间”,房间里的物品、设备也是尽可能减至最少。“整个手术区域分区非常严格,分成清洁区、潜在污染区和污染区,每个区域间,必须保持相互隔离。”手术室护士长旷婉说,看似小小的改造,后面包含了同济医院很多团队的共同努力,比如我院医务处、护理部、医院感染管理科、麻醉科、后勤等。最后经过多位领导、专家的综合评估,选择将手术室的一个区域作为新冠肺炎患者的手术区域,先预备三间手术间,依据手术量逐步开放。后为符合开展传染病手术的要求,在多个部门的指导下,在这个手术区域设置了四处隔断,使局部区域形成三区两通道的布局环境。

手术过程中,从清洁区送无菌物品进手术间是个复杂传递的过程,清洁区巡回护士汪琦琦把物品放到固定区域后,会迅疾离开。封面新闻记者计算了一下,从进去到出来,她大概用时三秒钟。“我得快进快出,开门时尽量减少空气流通!”汪琦琦说。

李丹,是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手术室护士,也是这台手术缓冲区的巡回护士,她主要负责将无菌物品通过缓冲区传递给手术间内。

通过对讲机,得知汪琦琦已经把物品放在了固定区域后。李丹从手术间外来到缓冲区取无菌物品,再把无菌物品传递到手术间。

“我不进手术间。”李丹说,为确保手术间与外界不会产生空气流通,给病毒带来扩散的机会,她会始终呆在二区,直到手术结束。当然,除当“二传手”传递器械,李丹还有一个职务:监督员。“等手术结束,我会监督他们按程序脱防护服,或者帮他们脱。这个过程必须监督,因为不能把自己感染了。”

因为这是中法新城手术室开展的第一例神经外科手术,同时也是同济医院手术团队和西安交大手术团队的第一次合作,为保障手术顺利进行,手术室特意增配了一名清洁区巡回护士夏雪,主要负责沟通联络。

封面新闻记者在现场看到,自手术开始,夏雪便站在手术门窗外,通过对讲机,与手术间保持不间断通话。

穿有9步,脱分多区

这起新冠肺炎患者神经外科手术,是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给新冠肺炎患者做的第七例手术。

按照确定的手术时间,患者将在20时被推进5号手术间。19时许,所有医护人员开始各自的准备工作。

和以往术前准备不一样,给新冠肺炎患者做手术,医护人员的穿戴显得异常繁琐。

旷婉先脱掉脸上的外科口罩,改戴医用N95防护口罩。这是第一步和第二步。第三步,戴一层圆帽。第四步,戴护目镜。进入第五步是穿鞋套,如果防护服不是连体的还必须穿两层鞋套。来到第六步,是戴一层手套。最麻烦的是第七步,穿防护服,需要同事搭把手帮忙,否则穿起来不太顺利。第八步,再穿一层鞋套。最后一步,戴一层手套。全套穿戴程序完成,需要十多分钟。作为主刀医师之一,陈娟在手术开始前则还要再戴一层无菌手套。

“穿要快一点,脱不仅繁琐,每一步还得小心翼翼。”护士汪琦琦说,脱掉身上所有穿戴,不仅按步骤,还得分区进行。手术间里脱什么,每个缓冲区各脱什么,都得按科学的程序去做。否则,不仅医护人员自己存在被病毒感染的危险,也有把病毒带到清洁区的风险。不过我们每个区域标识都写的很清楚,也会有专人负责监督,所以也不用太担心。

双主刀

19时50分,护士长旷婉第一个走进5号手术间。20时,患者被推了进来。

这位患者73岁,合并有慢阻肺、类风湿关节炎病史多年,心肺功能较差,同时长期使用激素,各器官组织代偿功能都已经受损。为减少对患者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麻醉医师樊龙昌教授决定为患者行超声引导下头皮神经阻滞麻醉,同时给予小剂量药物镇静,气管插管保证通气和氧供下完成手术。

20时许,樊龙昌在给患者实行头皮神经阻滞麻醉时,患者不停的咳嗽。“这时,我感觉到了很大的威胁。因为他每咳嗽一声,就会在空气中产生大量的气溶胶,对整个手术间就是一次污染,里面的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就得不到保障。”于是,樊龙昌和另外一位麻醉师,以及两位主刀医师紧急商定,对患者改为全麻。正式动手术刀的时间,只能后延。

5号手术间,面积38平方米左右。本次由同济医院手术团队和西安交大手术团队共同合作,手术实行双主刀,双麻醉师,双巡回,一洗手。

双主刀,一位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外科主治医师陈娟,一位是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党委书记巩守平。

作为西安交大二附院驰援武汉的第三批医疗队队长,同样也是一位出色的神经外科专家。

两位麻醉师,分别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麻醉科樊龙昌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麻醉科主任吕建瑞。

两位巡回护士,一位是同济医院中法院区手术室护士长旷婉,另一位是来自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手术室护士长古茹。手术台上洗手护士则是同济医院中法院区手术室护士何琴。他们在手术间里,共同配合完成工作。

改为全麻,意味着要给患者插管。这个过程,危险随时可以发生。只要患者咳嗽,就会产生气溶胶。值得庆幸的是,樊龙昌实施插管全过程进行得十分顺利,患者没有呛咳反应。

20时40分,手术正式开始。只见两位主刀医师分坐在患者头侧,各持一把手术刀,开始动刀。由于头戴护罩,哪位是陈娟,哪位是巩守平,一直透过手术间门窗“盯”着手术间内的夏雪也分不清楚。

危险的拔管

手术间时钟,不知不觉来到22时20分,陈娟和巩守平相互竖起了大拇指。“他俩互竖大拇指,意味着这起手术顺利完成。”夏雪说。

此时,所有医护人员并没有立即离开,而是等待患者麻醉苏醒,同时手术室护士有序地处理术后污染物。不同类型的物品处理的方法不同。比如医疗废物,需要双层黄色垃圾袋密闭,上面还写有“新冠肺炎感染”字样。“这些医疗垃圾将由专人收走,并进行特殊处理。”

22时30分左右,病人并没有被推出手术间。两位麻醉医生开始培养患者自主呼吸,也就是对患者实行麻醉苏醒。

两三分钟后,患者开始自主呼吸,成功拔管。

麻醉苏醒时间,麻醉医生是可以掌控的。不过,新冠肺炎患者因肺部病变,会影响苏醒时呼吸功能的恢复时间和质量。如病人呼吸功能无法耐受拔管后的自主呼吸,那就得考虑其他程序。

“对这位患者,我们预先给予头皮神经阻滞,减少了全麻药物对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这让该患者得以顺利拔管。”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麻醉科医生李琴琴说,给新冠肺炎病人拔管也是危险过程之一。拔管和清理呼吸道时,同样会产生大量飞沫、气溶胶,这些潜在危险,麻醉医生只能依靠临床经验去判断和防备了。

22时40分,患者被推出了手术间。

送患者回病房

患者的隔离病房,在医院的C区。从手术间到病房,需要七八分钟时间。一路上,麻醉医师樊龙昌教授始终走在患者头侧,和患者说着话。

“你有什么不舒服?”樊龙昌问。

“喉咙有点干燥……”

“痛不痛?”

“一点都不痛。”

听到患者对答如流,樊龙昌对手术的成功更有底了。

送病人回病房,其实是术后麻醉医师最常见工作。途中,为避免病人出现麻醉意外,麻醉医师总是会站在病人头侧,一路走一边与病人做着交流。

“有些麻醉药物还没有代谢完,患者可能会出现呼吸心跳的骤停。”樊龙昌说,他穿着防护服,有时很难听得见病人说什么,自己只好弯腰下去,把耳朵尽量凑到患者嘴边,最近时,大概不到10厘米。“送患者时,这是我距离风险最近的时候,毕竟他是一位新冠肺炎患者,他只要咳嗽,就会产生飞沫。”

护送完患者,樊龙昌的工作完全结束。而5号手术间里,还有护士长旷婉和洗手护士何琴,正在给手术间进行终末处理。消毒溶液需要多少剂量,时间的长短,根据手术间容积,都给予了精确计算。“过氧化氢喷洒消毒完了,手术间还要密闭两个小时。等整个手术区域处理完毕后,我们再进去做进一步消毒处理之后才能接下一个病人进5号手术间做手术……”

看了看墙上时钟,旷婉算了一下,她们还需要至少3个小时完成后续终末处理。

评论 15

  • fm882847 2020-02-27

    感谢所有的医护人员和参加救助的人🙏🙏🙏冒着感染的风险来救助我最至亲至爱的人。也感谢武汉市政府,市长热线,防疫指挥中心,微博和所有帮我们全家呼吁安排救治的好心人🙏🙏🙏

  • lady嘎嘎 2020-02-27

    医生一直在努力,他们是最可爱的人。钦佩

  • 醉笑笑 2020-02-27

    牛逼,能够让两位主刀给她做手术

查看更多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