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舆情|政务舆情应对,如何严防谣言满天飞?

封面新闻 2017-06-30 16:40 5615

封面舆情 李康

“权威发布一旦跟不上,谣言就会满天飞。”——这是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天津港爆炸现场作出的重要指示。

上述讲话出现在爆炸发生约100个小时后,背景则是天津方面在事故舆情处置中的缄默表现,让网络谣言、传言肆意滋生。最有代表性的一则谣言是“涉事企业瑞海公司法定代表只峰系天津市原副市长只升华之子”,面对记者在发布会上的大声提问以及网络铺天盖地的质疑和不满,官方直到第四场新闻发布会才出面澄清:两人无任何关系。

两年过去,爆炸的伤痕逐渐抚平,总理的话依然发人深省。可慰的是,我们对谣言有了更科学的态度与方法。

强降雨被夸大,官方及时发现辟谣

6月20日前后,气象预报显示北京等多地将出现强降雨天气,此事得到大量本地网民的关注和转发。其中,部分使用极端用语、夸大降雨量级以及非权威部门发布不实预报信息的情况夹杂在网络舆情中,对公众获取信息形成干扰。

针对类似上述强降雨天气的谣言和不实信息传播,北京市网信办连同市气象局通过多种方式发布辟谣提醒。“网信北京”官方微信发文,提醒网民不要相信和传播有“使用耸人听闻标题,制造恐慌气氛”等四个特征的不实气象预报信息。同时公布了目前权威发布预报预警信息的主要途径。

与此同时,气象局专家也主动通过媒体释疑。借助多方合力,本次强降雨舆情中的网络杂音得到有效清除。

“秦火火”后,中国互联网向谣言说不

对网络谣言的大规模集中打击始于2013年。2013年公布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首次为通过网络信息造谣诽谤他人提供了量刑标准和依据。

当年8月,北京警方打掉在互联网蓄意制造传播谣言、恶意侵害他人名誉、非法攫取经济利益的网络推手公司——北京尔玛互动营销策划有限公司,抓获秦志晖(网名“秦火火”)、杨秀宇(网名“立二拆四”)等成员。

“秦火火”当时既是微博红人,又是一系列舆情事件和“莫须有”事件背后的谣言制造者。“7·23”动车事故中,“秦火火”编造了铁道部向事故中外籍遇难旅客支付3000万欧元高额赔偿金的谣言,得到大量转发和关注,网民愤怒之情火上浇油,愈然愈烈,官方十分被动。此外,“秦火火”的造谣矛头还先后指向红十字会、张海迪、杨澜等。

2014年4月,“秦火火”案公开宣判,法院判处被告人合并执行有期徒刑3年。“秦火火”成为“两高”出台相关司法解释以后,首个获罪的网络造谣者。

“秦火火”前后,微博上一大批参与造谣和传播不实信息的网络名人被依法惩处,中国互联网齐声向谣言说不。

挤压谣言空间,高层出台政策规范

谣言与事实,是舆情事件中两个对立但共生的磁场,舆情走向往往在谣言和事实的博弈之间不断变幻,一旦谣言一方占据强势,舆情必将走偏,官方也就失去主动。用权威事实消解谣言,被认为是引导舆论回到正轨的核心手段。

官方意识到谣言滋生背后的信息公开和应对机制仍有改进空间,一系列政策随后应运而生。

2016年下半年,国办先后发布了《关于在政务公开工作中进一步做好政务舆情回应的通知》和《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实施细则,明确强调:(地方)对虚假和不实信息,要在及时回应的同时,将涉嫌违法的有关情况和线索移交公安机关、网络监管部门依法依规进行查处。

同时,重大事件“5小时公布权威信息”“24小时新闻发布会”等指令开始以文件形式传达到全国各级政府。

今年,国办2017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再次强调,严格执行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最迟5小时内发布权威信息、24小时内举行新闻发布会的时限要求,落实通报批评和约谈制度,确保回应不超时、内容不敷衍。

从文件到实践,这些地方已走在前列

政府在舆情应对中的能力,需要政策、文件、规范等理论层面的指引,归根结底还要在具体舆情事件中检验。

事实证明,很多地方已经探索出了成功经验。

6月15日的江苏丰县爆炸事件,官方在2小时内通报案情,除了及时公开信息,还第一时间着手谣言应对。

面对鱼龙混杂的信息,我们注意到,事件发生后的2个半小时内,@江苏网警就对外进行不实信息辟谣。针对网民将非本案视频“嫁接”到本次事件,及时予以澄清。

随后,@江苏网警又针对其他不实信息连续辟谣,被谣言带偏的舆论也得以重回正轨,官方掌握了充分主动权。

根据本次舆情事件中的谣言处置表现,可以推想,事件发生后,当地已经有了高度重视网络谣言监测的意识,且有一套较为完善的应对处置机制,以@江苏网警为主力的舆情事件谣言监测处置“小分队”发挥了关键作用。

同样,今年6月,四川凉山州民警贾巴伍各在抓捕犯罪嫌疑人时遇袭牺牲,网民王某某于上午10时许在互联网连续发布3条谣言,歪曲事实诋毁牺牲民警,当地及时获悉情况后,迅速调查处置,在当天下午19时许便将其抓获,且连夜通过官方微博公布了相关案情,将谣言“斩立决”。

可以看到,在舆情事件中,已经有一批地方政府的工作十分突出,尤其表现在能做到舆情事件的调查处置、信息发布、谣言应对等多个维度的有序统一。在事实信息与失实信息的博弈中,官方要做的就是给前者加码,将后者抽薪。

当然,面对舆情中的谣言,能否做到临危不乱,关键还在建立一整套完善的谣言监测处置机制,通过科学预案、专人专责、模拟演练等途径,确保最终打赢“谣言战”。

评论 1

  • 打舆晒网 2019-04-03

    最根本的还是政治生态,官方一贯高大全形象,总以超我的样子示人,所以网友就有逆反心理,总想找机会扯下自认为的遮羞布,这也不难理解嘛!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