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武汉拿铁:中国的咖啡故事

封面新闻 2020-02-22 18:21 34848

文\席永君

在当代中国人的日常饮品中,咖啡无疑是名副其实的“舶来品”。早在1836年(道光十六年)前后,一名远道而来的丹麦人就在作为通商口岸的广州十三行附近,开了中国大陆第一家咖啡馆。这种黑乎乎、略带苦味的饮品,被当时的中国人称为“黑酒”,是“番鬼”(十六世纪初期,刚刚抵达中国的葡萄牙殖民者在广东沿海的掠夺和暴行,引起了当地人的痛恨,故而被蔑称为“番鬼”)饭后用以消食的。1866年(同治五年),美国传教士高丕娣夫人编写了一册介绍西洋饮食的小册子《造洋饭书》(1909年正式出版),在这本为培训中国西餐厨师而编写的书中有一小节专门写到咖啡,并将咖啡音译为“瞌肥”,这两个组合在一起的汉字看上去颇为怪异,听起来显然也不符合中国人的审美。直到后来,咖啡在邻邦日本大范围流行,日语将“Coffee”音译为“珈琲”。1894年,甲午战争大清国战败后,日本人在中国开设大量咖啡店,在其影响下,中国人遂将“瞌肥”改作“咖啡”。“咖啡”一词最早出现于民国初年的《中华大字典》(中华书局,1915年),意为:“咖啡,西洋饮料,如我国之茶,英文Coffee。”

咖啡在茶的原产地中国从一开始就深深地打上了外来者的烙印。在中国咖啡近两百年的发展史中,很长一段时间内,咖啡都仅限于达官贵人的小圈子,普罗大众罕有机会接触到。直至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咖啡才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而内陆城市成都的街头才有了零零星星的咖啡馆。其间,中国咖啡经历了三次浪潮:一、速溶咖啡时代;二、星巴克垄断时代;三、精品咖啡时代。如今,炭烧咖啡、挂耳咖啡、黑咖啡、卡布奇诺、曼特宁、拿铁、摩卡、蓝山、康宝蓝、玛奇朵……这些和咖啡有关的名词随时挂在年轻人的嘴边,成为消费时代的时尚标志。从殖民者的消遣之物,到年轻人的打卡必备,今日之中国正逐渐形成自己的咖啡文化。

眼下正值新冠肺炎疫情期,抗疫的“阻击战”正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开展,按理说咖啡之类的小资饮品早已在抗疫的“硝烟”中退居二线,但在万众瞩目的武汉,以拿铁为代表的咖啡却华丽转身,一夜之间,成为驰援抗疫一线的耀眼“明星”。

故事还要从武汉封城的第二天讲起。1月24日,武汉Wakanda轻饮咖啡的90后老板田亚珍在微信群里发了一条微信,说要返回光谷店给医院的医生护士送咖啡,愿意来的小伙伴报名。2018年6月,田亚珍怀着对咖啡的一腔热爱开了第一家Wakanda轻饮咖啡。光谷店离湖北省中医院很近,医院里很多医生护士都是一天一杯咖啡的“重度消费者”。随着疫情蔓延,1月23日上午10时起武汉封城,餐饮停了,外卖少了,小区里消毒水味愈来愈浓,田亚珍一下子想到了这群特殊的顾客:“这种时候,能为坚守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做点什么呢?”

田亚珍万万没有料到,在此危难时期,七名武汉本地的咖啡师义无返顾,积极响应,就连远在成都旅游的咖啡师闻讯后也表示要立马返回武汉。七名员工中,还有一位特殊的小伙伴——来自伊朗的咖啡师Sina。疫情发生后,没有选择回国,而是毅然留守武汉,和中国朋友共同抗疫。

1月25日,大年初一,七个年轻人准时出现在光谷店,他们戴着口罩、手套,先用酒精把全身喷了一遍,再用84消毒剂对咖啡馆全面消毒,最后用食品级消毒剂清洁手柄、设备。据田亚珍介绍,从大年初一起,Wakanda轻饮咖啡光谷店就为附近的湖北省中医院、中医院花园山院区、武汉市第三人民医院的白衣天使们送免费现磨咖啡,以缓解他们的工作压力。自1月26日起,七个人两班倒,每天出品500杯咖啡,至今已累计为一线医护人员免费提供近万杯现磨咖啡,他们准备不计成本坚持下去,直到战胜疫情。

1月27日上午,是他们第三次给医院送咖啡。“这一次有两位医生和三名志愿者一起来接咖啡,按照约定流程接完咖啡之后,五名医护人员突然齐刷刷地向我们鞠躬,那一刻,我的眼眶顿时湿润。我们也赶紧给他们鞠躬,千言万语却难以开口,相比于做几杯咖啡,医生护士才是真正的战士,他们的危险、辛苦,我们十分之一都不及。”田亚珍说。

从鼠年的第一天起,田亚珍和小伙伴们每天马不停蹄地做咖啡送咖啡,这已经成了他们的日常功课。担心咖啡在路上变冷,他们还特意将平时打奶的最佳温度从60℃调到80℃,并专门用上双层纸杯和防漏盖子。“武汉加油”“向您致敬”“有您真好”,每天500杯咖啡,每一杯,他们都不忘亲手写上祝福语。

“中国拿铁”是Wakanda轻饮咖啡的招牌饮品。为了向武汉所有坚守一线的医务人员致敬,2月5日,田亚珍把“中国拿铁”正式更名为“武汉拿铁”。看到他们的善行,牛奶和咖啡豆供应商也相继加入这场爱心行动,顾客们雪中送炭,送来此时万分珍贵的口罩、酒精,甚至有顾客直接转账一千元给咖啡师。全球的用户开启了在线云下单模式,纷纷遥送敬意,并相约“将来有机会到武汉,一定去店里品尝‘武汉拿铁’”。善意就像温暖的雪球,在咖啡师、医生护士、咖啡店供应商、顾客之间越滚越大。

一位上海的顾客留言道:“也许这是我买过的一杯最难忘的咖啡,不能举杯欣赏,不能亲口品尝,但是,我分明闻到了那股浓浓的香味,感受到了咖啡师的一份爱心。我想象着,也许这杯咖啡就送到了护士小姐姐的手中,能给奋战在抗疫第一线的战士添一丝笑容。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共饮一江水,守望来相助!”

一位远在纽约的顾客留言道:“天天关注国内的疫情,心急如焚,希望快快好起来!今天在微信上看到Wakanda轻饮咖啡(光谷店)的员工为白衣天使真诚付出,万分感动,热泪盈眶。找到了大众点评上的Wakanda光谷店页面,把微信上仅有的钱都云支付了。谢谢你们!心和你们连在一起……”

一位武汉医生留言道:“在医院,有时一天下来喝不到一口热水,午餐时有幸能喝到你们的热咖啡,感到很温暖……”

这是属于中国的咖啡故事。武汉的咖啡师们在一个特殊的时代语境下,以自己特有的精神气质,不仅诠释了中国咖啡别样的口感与品位,更诠释了咖啡内在的精神气质,那就是——勇敢、坚韧、责任和担当。这无疑丰富了中国的咖啡文化。

巴尔扎克说:“咖啡是我来到人间的重要理由。”我对咖啡远没有巴尔扎克痴迷。倘若有一天我去武汉,一定会安排一个下午,专门去Wakanda轻饮咖啡(光谷店),静静地品尝一杯属于中国的武汉拿铁。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