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独家|起底神农架“野人之谜”③:专家称,检测结果证明有“野人”

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 2017-06-15 15:14 6511

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记者 刁明康 武汉报道

神农架“野人”究竟存不存在?

时至今日,不论是“目击者”还是考察人员,手里的东西仅有“疑似野人的毛发”、“疑似野人的脚印”、“疑似野人的粪便”以及“疑似野人的睡窝”,并没有一具活体或尸体或化石出现在人们面前。

在科学界,有不少专家认为,神农架“野人”仅仅是个传说,而另一部分人则坚持认为至少有的可能性达到80%——这其中,以湖北省民政厅批准成立的湖北省野人考察研究会现任会长王善才为代表。

王善才从1975年开始考察研究神农架“野人”。

2017年6月13日,他告诉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记者,从毛发和脚印的权威检测结果判断,“神农架有野人”。

考察人员刘民壮教授搜集到的带头皮的“野人”

关于毛发

鉴定显示:“比类人猿高级,比人低级但近于人”

王善才,湖北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著名古人类学家,今年81岁,从1974年开始进入神农架林区进行“野人”考察。

2017年6月13日,王善才告诉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记者,1976年6月19日,房县桥上公社(现为野人谷镇)群力六队32岁的女社员龚玉兰上山打猪草时,发现离她约7米的近处有一个身高约两米的红毛“野人”正靠在树上擦痒。正在房县做“野人”考察工作的中科垸专家黄万波等人闻讯赶了过去,并在“野人”擦痒的树上1.3米和1.8米处发现了几十根棕红色毛发。

黄万波将毛发带回北京,由中科院古人类与古脊椎动物研究所、北京市公安局法医科、北京医学院组织胚胎教研室等三家单位对毛发进行联合鉴定,并发表了鉴定报告。

报告认为,通过对红色“野人”毛发进行显微镜下的横切面、纵切面多次观察,并与猩猩、长臂猿、金丝猴、棕熊、黑熊等动物和人的毛发进行比较、鉴别,发现这种棕红色的“野人”毛发最接近人的毛发。

王善才又介绍,1983年,在神农架考察的另一位专家刘民壮教授将8份大红色“野人”毛,委托武汉医学院进行鉴定。该院法医教研室黄光照教授和杨庆恩、杨荣芝等专家对这八份来自湖北、四川、湖南等三省的“野人”毛发进行检测和研究,并发表了《鄂西川东湘西“野人”毛发的初步研究》的论文。

介绍野人毛发检测报告的考察人员刘民壮

论文指出:“我们在该组中选择的对照动物有猴科中的猕猴、疣猴科中的金丝猴、长臂猿科中的白眉长臂猿、猩猩科中的大猩猩和黑猩猩,以及人科中的现代人。这八份‘野人’毛的主要形态结构特征,明显不同于上述灵长目动物。与现代人毛发比较,除了外观红色、皮质均质红染、红色色素颗粒点一特征外,其它毛小皮、皮质髓质特征均接近现代人。我们推测这些‘野人’毛可能出自一种目前尚未知晓的高级灵长目动物。”

随后,刘民壮在1984年第12期的《自然杂志》上以《近年来我国关于“野人”毛发的发现和鉴定》为题发表了文章,认为“存在野人”。

3年后的1987年,李孜、曾宪周、华天卫等三位考察人员又在《自然杂志》第7期,发表了《“野人”毛发中微量元素的质子X荧光分析》文章,再次认为,被检测的毛发,虽然与人类不同,但接近于人。

“这样的检测还有很多,检测得出的结果证实,‘野人’的毛发与已知的各种动物不同,与人类虽然也有不同,但接近于人。这进一步证明了‘野人’的客观存在,而且还表明它很可能是属于人科动物。”王善才表示,虽然他手里没有这些检测报告原件,但上述文章目前在网上均呈公开状态。

枪刀山发现的野人脚印(右)与成年男子脚印比较

关于脚印

痕迹专家:推算出“野人”身高3.3米,是青壮年

王善才告诉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记者,从1974年开始,科考队员在神农架林区前后共发现数千个脚印,其中大部分脚印是在冰雪地里发现的,“现代人根本不可能在原始森林中冰天雪地里赤脚行走”。

他说,1980年8月18日,考察队员袁玉豪等人在神农架大九湖与巫溪县交界处的枪刀山发现近千个“野人”新鲜脚印。从枪刀山顶部往下走,发现有长48厘米的大脚印,前宽23厘米,后宽17厘米,有不少脚印的五趾清晰,大拇趾明显,有的脚趾还可以看出圆而长的趾甲印。这些脚印跨步很大,最大的步幅达到2.2米。

次日,考察队员何志立、袁玉豪、彭保朝等人到现场给脚印照相、灌制了脚印的石膏模型。

1984年8月,武汉市公安局刑科所痕迹专家郑道利等人,对枪刀山48厘米的大脚印进行了科学鉴定。郑道利发表了 《对48厘米“野人”脚印的研究》的论文。

论文指出:48厘米的大脚印是个右脚印,厚7厘米,脚趾呈分散形,拇趾长7厘米、宽6厘米,脚掌宽20厘米,脚弓宽17厘米,脚跟宽12.5厘米。应用现代人赤脚迹长度推断身高的公式,计算出这个48厘米长脚印的“野人”身高为330厘米以上,而现代人中还未发现有如此宽大的脚型和高大的体型……推断此“野人”为一高大的青壮年个体。

王善才介绍,郑道利的这篇论文发表在中科院一个内部刊物上,未公开在媒体上发表。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记者尝试与郑道利取得联系,以了解当时的鉴定结果,但未能成功。

关于粪便和睡窝

粪便有动物骨头杂草,推测其坐着睡觉

王善才告诉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记者,在枪刀山发现“野人”大脚印的同时,也发现了一堆“野人”粪便。

而这堆粪便比较有特点,其出现在呈“八”字形的一对42厘米长大脚印的中间稍后一点,形状似人粪,螺旋形状。

野人睡窝

“分量很大,有牛粪那么多,(粪便)有鹅蛋粗,直径6厘米。”王善才说,拨开粪便,发现其中含有野果、竹笋和小动物的毛发、碎骨,从这点可以推断,“野人属于杂食性动物”。

王善才介绍,从1976年到1997年,考察人员在神农架林区及其毗邻的房县,共发现“野人”干、湿粪便几十堆,其中有些粪便制作了标本。粪便中既有植物果实、皮及茎叶,也有动物的骨头、皮毛。从粪便两旁稍前的“野人”脚印分析,“野人”排泄的姿式也与现代人一样,呈下蹲式两脚分开。

“只是不同的是,‘野人’排出的粪便比现代人的粗得多,份量也多得多,再一次证明‘野人’比现代人的个子要高大。”

此外,王善才还介绍, 从1976年到1997年,神农架林区共发现10多个“野人”睡窝。有的睡窝做成两层,底层是座位,可靠可坐,上层可说是扶手或靠背,具有很高的工艺水平。从睡窝分析,“野人”一般是在睡窝里坐着、靠着或半躺着睡觉的。(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