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浪漫 彼得霍夫宫珍藏油画亮相成都

封面新闻 2017-06-10 14:51 8690

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记者 何晞宇

暗红的展墙,迤逦的洛可可装饰线,天花板上丰饶的女神投下温柔的凝视。入口处,翡翠色背景布镌刻着普希金的忧郁:“高傲的骏马,你奔向何方?你将在哪里停蹄?”

图1:俄罗斯彼得霍夫国家博物馆文物特展入口处。

6月9日, 在成都博物馆一楼大厅的“帝国夏宫”预展现场,俄罗斯彼得霍夫国家博物馆243件文物如期而至,安静地停靠在宛如艺术圣殿般的展厅中,等待着蓉城的观众和接下来77天的约会。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243件沙皇宫廷文物中,有65幅精美的油画。成都博物馆的宣传主任肖飞舸告诉封面新闻(thecover.cn),这次展出的画作是数百件彼得霍夫宫藏品里价值比较高的部分,按照不同的历史时期精挑细选出来的。

彼得大帝的梦

17世纪60年代末,路易十四在巴黎郊外的凡尔赛大兴土木,他想要建欧洲最大、最豪华的宫殿,要让凡尔赛成为整个欧洲的中心。几乎与此同时,俄罗斯罗曼诺夫王朝的第四任皇帝——彼得一世出生了。

图2:彼得一世。

三十多年后,彼得一世离开了贵族势力盘根错节的莫斯科,在俄罗斯最西部,最接近欧洲的波罗的海芬兰湾旁建立了属于他的新首都圣彼得堡。而他不但要圣彼得堡做欧洲的新文化中心,还要它成为“世界的伟大城市”。

1714年,彼得一世看中了圣彼得堡郊区的海湾,他要在这里建一座“夏宫”,作为出行、度假和悬挂他从欧洲买到的画作之用。他称这座宫殿为“蒙普莱西尔宫”,在俄文中意为“我的欢乐”。

图3:鸟瞰芬兰湾边的蒙普莱西尔宫。

很快,彼得一世就不满足于欢乐仅停留小小的皇室贵族之间。就像路易十四一样,他要扩大他宫殿,直至这座宫殿成为世界欢愉的中心。

那些优美的人形

穷尽机巧,极尽奢华的彼得霍尔宫在半个世纪中不断扩建,直到彼得大帝的女儿,第十位沙皇伊丽莎白继位之后才完全落成。

在“帝国夏宫”大展的第一个展厅里,16幅皇室成员肖像在猩红色的背景下注视着整个大厅,宝座、对面风景画中一束阳光、他们旧日的生活,他们在等待异国的观众走进彼得霍尔宫300年的历史。

图4 :彼得霍夫国家博物馆文物特展一展厅中的皇室肖像墙。

这些精致端庄的肖像画基本囊括了最后的俄罗斯王朝-罗曼诺夫王朝,所有重要的沙皇肖像。这些肖像一般作为历史书的插图被分散在各个章节。包括彼得大帝和那位著名的女王叶卡捷琳娜二世。

这时,35岁的叶卡捷琳娜二世刚刚掌权,穿着华丽的白色礼服,意气风发。

图5:彼得霍夫国家博物馆藏叶卡捷琳娜二世肖像(1764年作)。

一幅重要的历史画

叶卡捷琳娜二世就是在“蒙普莱西尔宫”发动政变,推翻了只会荒唐享乐的丈夫——彼得三世。这个乐观果决、善于审时度势的德国女孩在接下来30多年励精图治,真的实现了彼得大帝的想法,让俄罗斯名副其实地成为了欧洲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帝国夏宫”特展专门为“蒙普莱西尔宫”设立了一个展厅。当中摆放了宫中的旧物,风光画和历史影像资料。此外,还有本次特展中最重要的一幅历史画作《彼得大帝审问王子阿历克赛》。

图6:彼得霍夫国家博物馆藏《彼得大帝审问王子阿历克赛》(1871年作)。

18世纪初年的俄罗斯宫廷,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彼得大帝希望吸收欧洲的先进理念,试图改革保守的俄罗斯社会的想法。莫斯科的旧贵族们赖着祖辈积累的财富,习惯于锦衣玉食、懒散奢侈的生活。而彼得大帝剪掉贵族引以为傲的大胡子,割掉他们的华美长袍,强迫贵族子弟去外国留学,引发贵族的反弹。当中包括他的儿子,王子阿历克赛。

1716年,保守的贵族聚集在阿历克赛周围,怂恿他逃亡外国,并伺机夺取王位。1718年,阿历克赛被引渡回国。彼得大帝在蒙普莱西尔宫审问了他的儿子,并得知了他篡位的企图。

此后,著名的画家尼古拉·盖依以此为主题,创作了充满激烈冲突感的《彼得大帝审问王子阿历克赛》。这幅画由于历史题材的特殊性和对人物心理深入的刻画而广受好评。

当时还是学生的苏里科夫(19世纪,俄罗斯著名现实主义画家)在巡回画展上看到这幅历史题材作品后,留下深刻的印象。受其影响,苏里科夫以彼得大帝镇压勾结保守势力的近卫军这一历史事件为主题,着手起画稿。而这幅画就是后来著名的《近卫军临刑的早晨》。

图7 苏里科夫的代表作《近卫军临刑的早晨》(1879年作,莫斯科特列恰科夫美术博物馆藏)。

不过,那位在蒙普莱西尔宫与彼得大帝“对峙”的皇长子阿历克赛,依然被强硬父亲判处了死刑。

两幅保价千万的精品

但特展中最有价值的画却不是肃穆华丽的优美人形或者硝烟的战场,而是一幅宽越一米的人物群像。“最贵的就是那幅(《画架旁的大公,大公主和二公主》),保价就要300万美金。”肖飞舸说。

图8:彼得霍夫国家博物馆藏《画架旁的大公康斯坦丁• 尼古拉耶维奇,大公主亚历山德拉•尼古拉耶芙娜和二公主奥莉加•尼古拉耶芙娜》(19世纪初作)。

这幅由画家伊凡·康斯坦丁诺维奇·艾瓦佐夫斯基作于19世纪初。艾瓦佐夫斯基是著名的宫廷画家,曾经画过一整个画廊的皇室肖像。油画描绘了大公和两位公主讨论,赏画的场景。

图9:《画架旁的大公康斯坦丁• 尼古拉耶维奇,大公主亚历山德拉•尼古拉耶芙娜和二公主奥莉加•尼古拉耶芙娜》局部(19世纪初作)。

与正襟端坐的宫廷画不同的是,画面中的3位皇室成员表情轻松自然,场面生动,难得地流露出温馨的气氛。

另一幅保价近千万人民币的画作则是由著名海景画家伊凡·艾瓦佐夫斯基创作的《海中帆船》。

图10:彼得霍夫国家博物馆藏《海中帆船》(1881年作)。

伊凡·艾瓦佐夫斯基出生于贫困的亚美尼亚家庭,由于极具艺术天赋最终成为是沙皇尼古拉一世最钟爱的艺术家之一。

图11:伊凡·艾瓦佐夫斯基自画像(意大利佛罗伦萨乌菲兹美术馆藏,1874年作)。

伊凡·艾瓦佐夫斯基擅长描绘描绘波涛和海浪的光线,同时具备著名水彩风景画家特纳的浪漫又有俄罗斯画家的风格。他的作品不但是俄罗斯的国宝,还被多个国家的博物馆收藏。2007年,艾瓦佐夫斯基的一幅作品以约345.2万美金高价在伦敦被拍卖。2012年,这个纪录再次被刷新,达到520万美金。

(本文部分内容参考《俄罗斯艺术史话》奚静之著)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